更新时间:2019-08-16 18:34:14
封面
版权信息
第一部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论增强维护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 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看:坚持和完善中国法定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二 从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看:中国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极端重要性
三 从维护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绝对必要性
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与自觉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一
二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使命——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一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
二 要牢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三 要牢记和践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继续推进改革发展步伐的几点对策性思考
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二 努力适应国防建设重点转向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
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把反腐倡廉斗争进行到底——学习西柏坡精神
一 什么是西柏坡精神
二 西柏坡精神的本质、核心和灵魂是什么
三 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把反腐倡廉斗争进行到底
“党的纯洁性”问题初探
一 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前提
二 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内涵
三 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有效方法
应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归纳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脉络、成效和前瞻
三
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二 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和力量之源
三 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从实践检验看强国的“四个选择”
一 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复兴有了“主心骨”,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能变
二 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复兴有了强大精神力量,昭示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能丢
三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昭示我们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不能走
四 选择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复兴有了光明前景,昭示我们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能偏
第二部分 唯物史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 坚持面对具体的、现实的人
二 人的片面发展和异化
三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时间及其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群众观点
一 马克思发现的群众观点,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二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的心是与群众相通的,但是感情不能代替理论和政策
三 邓小平是一个群众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者,他敏锐地预见到了实现经济翻两番以后会出现的新问题
四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政策不能缺、感情不可少,政策与感情的叠加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五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要宣传、教育群众,又要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两者辩证统一相互依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辩证思维视域下推进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探析
一 坚持智商与情商相统一
二 坚持品德与才能相统一
三 坚持科学与艺术相统一
四 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统一
社会“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新自由主义市场拜物教批判——马克思《资本论》的当代启示
一 新自由主义竭力宣扬市场拜物教
二 《资本论》对市场内在缺陷的精辟分析
三 清除新自由主义市场拜物教的迷雾任重道远
发展中国人权事业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
一 走自己的路: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中国国情相结合
二 走自己的路:中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 走自己的路:中国人权在行动显示了自信和自觉
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论析
一 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新解释
二 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及其危机
三 从资本主义的危机看社会主义的希望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创新
一 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类解放”,是以工人阶级解放为形式和前提的人类解放
二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三 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视域解读人的解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的更新和价值观的弘扬
马克思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研究——唯物史观创立前后的变化与发展
一 研究角度:从作为“类特征”的实践出发,到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
二 批判方式:从“异化劳动”入手,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
三 路径设想:对共产主义的憧憬从抽象到具体、现实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一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局限
二 风险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考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别解
论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重读《费尔巴哈论》
一 历史的动力
二 历史的要素
三 历史的形态
四 历史的目的
“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命题的逻辑探析
第三部分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当代西方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1]
一 文化转向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语境
二 大众文化批判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新生产方式的批判
三 在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也贯穿着哲学与意识形态的批判
马克思文化观的方法论意义
一 研究文化问题的新境界
二 观察文化发展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