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洛夫诗疾病描写的变化轨迹
[1]洛夫(莫洛夫,1928—):《石室之死亡:洛夫诗集》,创世纪诗社1965年版,第48页。
[2]李诗信(1954—):《洛夫的诗路历程对现代汉诗的启示》,载《茂名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14页。
[3]洛夫:《作者简介》,《诗魔之歌:洛夫诗作分类精选》,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萧萧(萧水顺,1947—):《那么寂静的鼓声:〈灵河〉时期的洛夫》,《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萧萧主编,诗之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302页。
[4]张默(张德中,1931—):《雪崩论》,载《幼狮文艺》1971年第6期,第226页。张汉良(1945—):《论洛夫后期风格的演变》,《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113页。
[5]简政珍(1950—):《洛夫作品的意象世界》,《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61—62页。杨光治(1938—):《奇异﹑鲜活﹑准确:浅论洛夫的诗歌语言》,《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261—265页。
[6]简政珍:《洛夫作品的意象世界》,第61页。叶维廉(1937—):《论洛夫》,《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44—53页。李元洛(1937—):《中西诗美的联姻》,《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150—151页。
[7]刘介民(1945—):《意象是心灵上的图画》,《原典文本诗学探索》,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页。
[8]刘介民:《比较意象诗学》,《原典文本诗学探索》,第140页。[英]琼斯(Peter Jones,1929—)编:《意象派诗选》(Imagist Poetry),裘小龙译,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9][德]波兰特(Weila Bolante):《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方维贵译,载叶舒宪(1954—)主编《文学与治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55页。
[10][德]波兰特:《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第255—256页。
[11]版本如下:《石室之死亡:洛夫诗集》,创世纪诗社1965年版;《无岸之河》(选辑自《西贡诗抄》﹑《灵河》﹑《石室之死亡》及《外外集》),水牛出版社1986年版;《魔歌:洛夫诗集》,中外文学月刊社1974年版;《酿酒的石头:洛夫诗集》,九歌出版社1983年版;《月光房子》,九歌出版社1990年版;《天使的涅槃》,尚书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梦的图解》,书林出版社1993年版;《隐题诗》,尔雅出版社1993年版;《雪落无声》,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版;《漂木》,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版。
[12][美]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作为隐喻的疾病》(“Illness as Metaphor”),《疾病的隐喻》(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程巍(1966—)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
[13]诗探索编辑部:《洛夫访谈录》,载《诗探索》2002年第1—2期,第268—292页。李晃:《听洛夫深圳谈诗》,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第2期,第25—26页。
[14]洛夫﹑陈祖君(1972—):《诗人洛夫访谈录》,载《南方文坛》2004年第5期,第58页。王灏(1946—):《变貌:洛夫诗情初探》,《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220—225页。禤展图:《沉重的家国乡愁:洛夫诗歌略论》,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47页。
[1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英]霍克斯(Terence Hawkes):《论隐喻》(Metaphor),高丙中译,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页。
[16]张沛(1974—):《隐喻的生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17]束定芳:《隐喻学研究》,第11页。
[18][美]桑塔格:《艾滋病及其隐喻》(“AIDS and Its Metaphors”),《疾病的隐喻》,第83页。
[19][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65—66页。
[20]施敏:《走出疾病隐喻的迷沼:评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载《医学与哲学》2004年第4期,第61页。王曙光﹑张胜康﹑吴锦晖:《疾病的文化隐喻与医学社会人类学的鉴别解释方法》,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第86—92页。
[21]王健:《疾病的附魅与祛魅:为纪念苏珊•桑塔格而作》,载《医学与哲学》2005年第7期,第75—76页。覃慧宁:《如何揭示被“隐喻”遮蔽的真实:评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载《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第194—198页。刘聪:《疾病的隐喻与策略》,载《名作欣赏》2005年第3期,第69—72页。
[22][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65页。
[23]同上。
[24]诗探索编辑部:《洛夫访谈录》,第284页。龙彼德(1941—):《大风起于深泽:论洛夫的诗歌艺术》,《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274—277页。
[25]据洛夫自言,其高中时期20多首发表的新诗在基隆下船时的混乱中丢了,旅台后的第一首新诗《火焰之歌》虽也发表过,但未留下底稿与剪报资料。诗探索编辑部:《洛夫访谈录》,第270、284页。
[26]费勇:《附录二洛夫年谱》,《洛夫与中国现代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269页。
[27]洛夫承认曾受过鲁迅的影响,但日后觉得他的文章过于辛辣刻薄而渐渐失去兴趣。诗探索编辑部:《洛夫访谈录》,第269页。余光中(1928—):《用伤口唱歌的诗人》,《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101—103页。
[28]张默:《从〈灵河〉到〈魔歌〉》,载侯吉谅(1958—)主编《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关重要评论》,汉光文华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版,第164页。
[29]洛夫:《石室之死亡:洛夫诗集》,第41页。
[30]李英豪(1941—):《论〈石室之死亡〉》,载《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325—340页。
[31]洛夫:《石室之死亡:洛夫诗集》,第77页。
[32]崔焰尡(1930—):《论〈石室之死亡〉诗的思想》,载《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340—342页。
[33]杜牧(803—853):《赤壁》,载曹中孚《杜牧诗赏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
[34]李煜(937—978):《浪涛沙•往事只堪哀》,载邓绍基(1933—)等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卷1》,大连出版社1998年版,第212页。
[35][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65—66页。
[36]洛夫:《石室之死亡:洛夫诗集》,第48页。
[37]洛夫:《关于“石室之死亡”:跋》,载《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关重要评论》,第195页。许悔之(1966—):《石室内的赋格:初探〈石室之死亡〉兼论洛夫的黑色时期》,载《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第347—352页。
[38]洛夫:《是耶非耶》,载《天使的涅槃》,第78页。
[39]洛夫:《隔海的啸声:赠任洪渊》,载《雪落无声》,第38—39页。
[40]洛夫:《漂木》,载《漂木》,第50页。
[41][美]桑塔格:《艾滋病及其隐喻》,第87页。
[42][美]克莱恩(Richard Klein,1941—):《香烟:一个人类痼习的文化研究》(Cigarettes Are Sublime),乐晓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43]同上书,第211页。
[44]同上。
[45]洛夫:《石室之死亡:洛夫诗集》,第47页。
[46]刘小新:《洛夫诗中的思致和情趣》,载《镇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第33—36页。
[47][荷]范丹伯(J.H.van den Berg,1914—):《病床边的温柔》(Psychology of the Sickbed),石世明译,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35—42页。
[48][荷]范丹伯:《病床边的温柔》,第39页。
[49]同上书,第57页。
[50]洛夫:《根》,载《梦的图解》,第66页。
[51]洛夫:《漂木》,载《漂木》,第43页。
[52]洛夫:《鲑,垂死的逼视》,载《漂木》,第85页。
[53]李润霞:《从超越的飞翔到回归的停泊:透视洛夫诗歌的思想内涵》,载《评论和研究》1997年第3期,第59—62页。
[54]洛夫:《啸》,载《魔歌》,第64—67页。
[55]洛夫:《关于“石室之死亡”:跋》,载《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关重要评论》,第195页。
[5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72—373页。
[57][美]泰勒(Victor E.Taylor)、[美]温奎斯特(Charles E.Winquist,1944—)编著:《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Postmodernism),李自修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6—207页。[英]布鲁克(Peter Brooker):《文化理论词汇》(A Glossary of Cultural Theory),王志弘、李根芳译,巨流图书公司2003年版,第246页。
[58]盛宁(1945—):《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9页。
[59]洛夫:《血的再版:悼亡母诗》,《酿酒的石头》,第153页。
[60]同上书,第161—62页。
[61]洛夫:《遗书(二)》,载《天使的涅槃》,第125页。
[62]洛夫:《向废墟致敬》,载《漂木》,第236页。
[63]王灏:《一种异数的存在:洛夫诗情再探》,载《中华文艺》1977年第5期,第122—125页。
[64]程巍:《译者注》,载《疾病的隐喻》,第118页。
[65]余凤高(1932—):《瘟疫的文化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6—57页。
[66]洛夫:《非政治性的图腾:谒记中山先生故居》,载《天使的涅槃》,第91—92页。
[67]洛夫:《漂木》,载《漂木》,第55页。
[68]洛夫:《瓶中书札之一:致母亲》,载《漂木》,第118页。
[69][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39页。
[70]同上书,第38页。
[71]同上书,第40页。
[72]同上书,第39页。
[73][德]波兰特:《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第266页。
[74][德]波兰特:《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第267页。
[75]王健:《疾病的附魅与祛魅:为纪念苏珊•桑塔格而作》,第76页。
[76][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76—77页。施敏:《走出疾病隐喻的迷沼:评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第61页。
[77]施敏:《走出疾病隐喻的迷沼:评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第61页。
[78]洛夫:《致时间》,载《漂木》,第175—176页。
[79][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74页。
[80]洛夫:《致时间》,载《漂木》,第162页。
[81]洛夫:《说她是水,她又耕成了田说她是蛇,她又飞成了鹰》,载《隐题诗》,第148页。
[82]程巍:《译者注》,载《疾病的隐喻》,第74页。
[83]洛夫:《致诸神》,载《漂木》,第206页。
[84]洛夫:《致时间》,载《漂木》,第173页。
[85][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75页。
[86]同上书,第77页。
[87]王健:《疾病的附魅与祛魅:为纪念苏珊•桑塔格而作》,第76页。施敏:《走出疾病隐喻的迷沼:评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第61页。
[88][德]波兰特:《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第265页。
[89]桑林:《瘟疫:文明的代价》,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131页。
[90][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10—15、17—20页。
[91]施敏:《走出疾病隐喻的迷沼:评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第61页。
[92]这是英国医药史研究专家波特(Roy Porter,1946—2002)参考18世纪英国医生赫伯登(W illiam Heberden,1710—1801)给出的描述。[英]波特:《痨病》,载[英]波力奥(Janine Bourriau)主编《理解灾变》(Understanding the Catastrophy),郑毅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93][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12页。
[94]同上。
[95]洛夫:《绍兴访鲁迅故居》,载《天使的涅槃》,第38页。
[96]洛夫:《读报》,载《月光房子》,第203页。
[97]洛夫:《根》,载《梦的图解》,第66页。
[98]洛夫:《致诸神》,载《漂木》,第203页。
[99]洛夫:《不被承认的秩序》,载《魔歌》,第115页。
[100][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12页。
[101]洛夫:《石室之死亡:洛夫诗集》,第91页。
[102]洛夫:《愤怒的葡萄》,载《魔歌》,第129—130页。
[103]洛夫:《初晴(一)》,载《魔歌》,第155—156页。
[104]洛夫:《石榴》,载《月光房子》,第149—150页。
[105][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14页。
[106]洛夫,《石室之死亡:洛夫诗集》,第37页。
[107]洛夫:《妻的手指》,载《梦的图解》,第46页。
[108]洛夫:《截指记》,载《梦的图解》,第26页。
[109]洛夫:《雪祭韩龙云》,载《梦的图解》,第127页。
[110]洛夫:《水仙之走》,载《梦的图解》,第28页。
[111]洛夫:《致王维》,载《天使的涅槃》,第136页。
[112]洛夫:《一夜秋风你便瘦得如一句箫声》,载《隐题诗》,第124页。
[113]洛夫:《纸鹤》,载《雪落无声》,第74页。
[114]洛夫:《秋末怀维廉》,载《魔歌》,第146页。
[115]洛夫:《秋辞八首》,载《酿酒的石头》,第24—25页。
[116]洛夫:《给女儿晓民》,载《酿酒的石头》,第45页。
[117][英]波特:《痨病》,第178页。
[118]洛夫:《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载《隐题诗》,第90页。
[119]洛夫:《长恨歌》,载《魔歌》,第141页。
[120]洛夫:《玫瑰枯萎之后才想起被捧着的日子》,载《隐题诗》,第93页。
[121][美]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第16页。
[122]同上书,第17页。
[123]张沛:《隐喻的生命》,第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