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研究的思路、方法、内容
0.4.1 基本思路
本书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以建设和完善我国的产业政策法和反垄断法的法律协调制度为目的,全面分析了产业政策法和反垄断法之间协调的解决办法及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以及值得借鉴之处,总结了它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完善产业政策法和反垄断法的协调制度予以启示。同时,本书在全面分析我国产业政策法和反垄断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传统产业政策法转型为创新驱动的产业政策法,从而与反垄断法激励的创新的新理念相一致,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技术路径: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的冲突、协调理论基础——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的协调制度研究——中国的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的协调制度的设计。
0.4.2 研究方法
(1)历史方法
本书采用历史演进的方法对产业政策法和反垄断法的动态演变进行系统阐述。
(2)比较方法
围绕本命题,通过比较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协调制度,找出它们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尝试寻出值得中国可借鉴之处。
(3)法学语义的释义方法
对语义的阐述,进行字面分析,从而正确把握概念。如:产业政策法与产业法、产业协调法等诸概念辨析,加以正确理解产业政策法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4)实证方法
本书通过研究各国法律和法律条文等大量的事实来论证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如何在法律上协调,并将其制度化。
0.4.3 需要解决的问题
(1)厘清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法的关系,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之间是否属于种属概念。
(2)关于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具体法律协调制度评析和比较。
0.4.4 研究内容
本文结构主要沿着三个内容展开:一是对产业政策法和反垄断法冲突和协调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为全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就具体法律协调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提出值得借鉴之处;三是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产业政策法和反垄断法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产业政策法和反垄断法协调提出了对策性的思考。全书除了导论和结论,共由七章构成。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第一章就有关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之协调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本部分主要阐述两法存在冲突,即资源配置机制之间,规模经济与反垄断之间,作为过强的政府干预的产业政策法运行与弱势的反垄断法运行之间,正义与利益价值之间的冲突;分析了两法可协调的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即有效竞争理论是协调的经济逻辑基点,两者互动发展是最优的策略,两者都是社会本位法,两者都可通过衡平原则实现价值调和。
第二、三、四、五章就具体法律协调制度进行研究和分别评析,并做总的评析。本部分着重研究两法在长期博弈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六种协调制度,并以六种制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依据,划分为三组加以评述和总的评析。具体法律协调制度包括:适用除外制度和事前协商制度,运行过程中协调制度——卡特尔豁免、合并控制制度,运行后协调制度——主管经济部长制和美国反垄断和解制度。
第六章,对我国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冲突现状和法律协调制度进行评析。指出目前我国两法之间是以产业政策法为主,反垄断法为辅的动态演变趋势;目前的法律协调制度尽管有,但制定较粗陋和不完善,缺少事前协商制度和运行后个案上设置的协调制度,并指出关于具体实务方面,法律协调制度更多的是运用合并控制制度,没有充分运用反垄断法企业合并控制制度监管产业兼并政策实施,没有恰当地运用危机卡特尔和中小企业卡特尔豁免制度为经济服务。
第七章,提出构建中国两法的法律协调制度。本部分提出构建创新驱动型产业政策法;以反垄断法为重心设置中国协调制度的构想,并建议完善相关的法律协调制度,具体包括:提议设置事前协商制度,卡特尔豁免应依照一事一立原则,详细呈列每一个豁免事由的标准和程序;建议合并豁免制度应以列举式详解“社会公共利益”豁免事由。最后提出建立独立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赋予其于产业政策法运行机关之上职权。
结论。总结全书的基本观点,概括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分析本书的局限和不足,最后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予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