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渔洋对于严羽诗学的继承也好,超越也好,客观上就对清初否定严羽诗学的思潮进行了一种回应。渔洋诗学与严羽诗学在审美论方面、创作论方面和体悟方法论方面的相通性表明,严羽诗学的要旨在清代诗歌评论、诗学探讨中依然有生存的空间。同时,渔洋是在纠偏补弊的语境中来解读严羽诗学的,正如《四库全书总目》中的《精华录提要》所说:“士禛谈诗,大抵源出严羽,以神韵为宗。……平心而论,当我朝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李之肤廓,钟、谭之纤仄,于是谈诗者竞尚宋、元。既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元诗缛艳,流为对句之小词。于是士禛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38]这样,渔洋的努力就为严羽诗学在清初的再生长注入了新的力量。渔洋诗学对于严羽诗学的整合表明,他暗暗地解决了与宗唐派之间的同宗而不同流的矛盾;他也暗暗地解决了与宗宋派的矛盾,或者说针对钱谦益等人提出的宗宋主张,他已经悄悄地进行了折中工作,使宗宋派不必紧抓严羽否定宋诗的辫子而不放。正是这种新的理论建设,促使严羽诗学在清代诗学思想发展中再次找到合适的位置。可以说,严羽诗学为渔洋诗学的建构增添了传统的力量,而渔洋诗学为严羽诗学的发展和理论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原刊于《西北师大学报》2009年第1期)
[1]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
[2]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14页。
[3]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70页。
[4]王士禛著,张宗柟纂,戴鸿森校点:《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65—66页。
[5]王夫之等:《清诗话·答万季野诗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6页。
[6]王夫之等:《清诗话·谈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12页。
[7]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有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07页。
[8]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有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09页。
[9]叶维廉:《中国诗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13页。
[10]王夫之等:《清诗话·原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600页。
[11]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9页。
[12]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84—285页。
[13]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31页。
[14]王士禛撰,张世林点校:《分甘余话》,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7页。
[15]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16页。
[16]王士禛撰,张世林点校:《分甘余话》,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6页。
[17]王夫之等:《清诗话·师友诗传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50页。
[18]李建中:《中国古代文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19]徐江:《清代诗学神韵说之意境论与风格论》,《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
[20]参见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王士禛著,张宗柟纂,戴鸿森校点:《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61页。
[22]同上书,第87页。
[23]郭晋稀:《诗辨新探》,巴蜀书社2004年版,第71页。
[24]王士禛著,张宗柟纂,戴鸿森校点:《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8页。
[25]王夫之等:《清诗话·师友诗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5页。
[26]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9页。
[27]王士禛撰,湛之点校:《香祖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46页。
[28]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7页。
[29]王士禛著,张宗柟纂,戴鸿森校点:《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83页。
[30]王夫之等:《清诗话·渔洋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99页。
[31]王士禛著,张宗柟纂,戴鸿森校点:《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5页。
[32]王士禛著,李毓芙等整理:《渔洋精华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39页。
[33]王士禛著,张宗柟纂,戴鸿森校点:《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8页。
[34]王夫之等:《清诗话·然灯记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1—122页。
[35]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8页。
[36]同上书,第2327—2328页。
[37]同上书,第2225页。
[38]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21—1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