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实验二 物理温度和心理温度

鉴于实验一所得出的心理温度与物理温度的相关关系,我们拟进一步通过控制性实验探讨心理温度和物理温度的等值性或替代性。

1.被试

学校公共场所随机选取的81名大学生,其中男生39人,女生42人,平均年龄20.8岁;学生均自愿参加。

2.研究方法

被试随机分为3组:热启动组、冷启动组和控制组。首先,各组被试被告知参加一个品牌冷暖理疗垫产品的质量评价。热启动被试需将左手置于37℃的理疗垫上,冷启动被试则需将左手置于10℃的理疗垫上,控制组被试则将左手置于室温的理疗垫上,时间均为1分钟。然后填写3个项目的产品质量评价表。接着,要求被试帮助完成一项问卷(UCLA孤独量表),以便进一步完善此问卷。最后,实验者对每一个被试进行任务怀疑度调查,没有一个被试猜测到实验任务的关联和真正的实验目的。

3.结果与讨论

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孤独感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孤独感得分统计表(M±SD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启动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2,78)=3.91,p<0.05,η2=0.10。进一步的事后统计检验表明,冷理疗垫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孤独感得分(2.58)显著高于热理疗垫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孤独感得分(2.07),t(53)=2.15,p<0.05,d=0.45;也显著高于控制组被试的孤独感得分(2.02),t(53)=2.58,p<0.01,d=0.73。但热理疗垫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孤独感得分与控制组被试的孤独感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

本实验结果表明,冷的身体感受会导致被试的孤独感提高,即物理温度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心理温度。这既进一步证实了孤独感与洗热水澡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实验一所发现),同时也是对钟和莱奥纳尔代利(2008)的实验结论的反向证实。因此,可以进一步认为,物理寒冷和社会冷漠存在双向性的隐喻关系。就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而言,尽情地享受热水澡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增加心理(或社会)温暖的体验,这不失为一种简单却实用的情绪自我调节方法。

然而,对于热理疗垫启动的实验效应与控制条件组没有显著差异,且非常接近UCLA孤独量表的正常值2,这可能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原因是可能出现了实验的地板效应,即由于UCLA量表的正常值是2,热启动效应在量表计分上很难予以体现。第二种原因可能是冷启动效应确实大于热启动效应,许多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康等人(2010)就发现热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下,被试左前脑岛的激活基本上是等值的,但冷启动条件下被试左前脑岛的激活要更显著一些,而乌泽尔曼和肖明(2010)的实验更是发现,对温度估计的心理距离启动效应中,冷启动(心理距离较远)效应甚至是热启动(心理距离较近)效应的3倍。[18]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在人类知觉的默认值中,对物理温度的知觉偏向于温暖一极,而对他人的知觉倾向于亲社会行为一极。因此,比较温和的暖度不会明显地改变人们的知觉,而有明显差异的冷启动条件会产生显著的实验效应。正如鲍迈斯特等人(Baumeister et al.,2001)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判断和行为的刺激效应而言,坏比好要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