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统一战线是对外交往的路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视角,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立足基本国情,树立世界眼光,注重全局谋划,站在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高度,从世界整体性原则出发,把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全面分析,通盘考虑,把国际和国内两个统一战线内外兼顾、科学统筹,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开展合作与坚持斗争的关系,形成了充满辩证法、具有中国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外交原则、战略、路线和政策,打开了中国对外交往之门。这些外交原则、战略、路线和政策不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新中国内外政策的制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包含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对中国外交的整体发展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毛泽东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他指出:“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连成一体,中日战争是世界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起来……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已不能闭关。”[10]毛泽东还提出了划分世界阵线的新标准,即“在目前的条件下,不管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或是否资产阶级,凡属反对德意日法西斯,援助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好的,有益的,正义的,凡属援助德意日法西斯,反对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坏的,无益的,非正义的。在此标准下,对于英国的对德战争、美国的援苏援华援英行动及可能的美国反日反德战争,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而是正义的,我们均表示欢迎,均应联合一致,反对共同的敌人”,突破了按国家的阶级性质来划分世界阵线的传统观点,将国内统一战线与国际统一战线统筹起来,进而开展了同美英苏等国的政党外交和民间外交活动,成功地争取了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声援和支持,有效地配合了国内抗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争取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共通过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工作,对国内统一战线与国际统一战线进行科学统筹,通过推进国际统一战线来巩固国内统一战线。
此外,中共在这一时期提出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以自力更生为主,以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这也是延安精神的宝贵内核之一。这是因为中共领导人在革命初期就深刻意识到,他们面对的历史现实是,中国已经沦为列强共同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不统一,政治也四分五裂,帝国主义国家就是通过在中国扶植不同的政治力量来实现以最小的代价治理中国,从而为其提供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地。20世纪的前20年,中国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革命领导层的分裂,使列强能够从中利用分歧和矛盾来分化瓦解革命队伍。因此,在延安时期,面临苏联和美国多次的外来干预,中共始终坚持独立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政治组织、军事武装和核心政权,就是为了保障这一独立自主性,最终实现革命的胜利目标。
中国共产党能够合理地处理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也是在于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在半殖民地的中国,任何依靠外来援助才能生存的政治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独立自主的,当然也不可能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在中国政治中已经实际上失去了合法性”。[11]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整个革命历史时期,并没有得到持续和大量的外部援助。他们主要是依靠群众路线,动员和组织民众,从而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坚固后盾,中共才有勇气、有力量抵制来自国际的巨大压力。
总之,抗战时期中共的对外政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开放务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观察和处理国内问题时,总是密切联系国际形势。在这些对外交往中,中共真正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在对外交往中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学习了新知,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和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部环境,使其最终突破解放区的狭小天地,走上了世界政治斗争的大舞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从政治路线到具体的政策策略均臻于成熟。
[1] 张从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旗帜》,《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第11版。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1页。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4]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
[5] 肖存良、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以统一战线为视角》,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5页。
[6]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8页。
[7]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8] 《论统一战线》(1945年4月30日),《周恩来政论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456页。
[9] 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10页。
[10] 《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
[11] 牛军:《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