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内丹养生:脱胎换骨 致道成仙
内丹术是道教修炼人体精、气、神的方法。道教认为,修得人体精、气、神的凝聚物,就可以脱胎换骨、至道成仙。
道教内丹养生虽然宗旨一致、目标相同,但是由于入手和指导思想有所侧重,所以道教内丹养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门派。
唐末五代是内丹学开始兴盛的时期。其中以崔希范、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陈朴、谭峭、陈抟等最为著名。他们皆有著述,阐述内丹修炼的理论与方法,为宋元内丹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丹法理论主要有3个特点:第一,理论上已相当成熟。道教传统的“天人合一”观与“类比宇宙论”的人体生命哲学是其核心。第二,内炼功法已十分完善,形成了以筑基炼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为主体的四层次与九阶段的炼养丹法。第三,大量地吸收了儒、释的思想,特别是儒家的“正心诚意”学说和佛家的“止观”“禅定”的行持。
宋元时期是内丹理论和功法阐发宏扬、内丹派别形成时期。此时期内丹大家首推张伯端,其著作《悟真篇》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的《参同契》,被道家并推为正宗。其丹法下传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而成内丹南宗一派。至金元时期,在三教合一的宗旨下,又形成了以王重阳及其弟子马丹阳、刘处玄、谭处端、郝大通、王处一、丘处机、孙不二等为首的内丹北宗(全真道)一派。其后又有陈致虚融合南北二宗,力图统一内丹法。于时著名的人物甚多,均有著作留传至今。并出现了几部大型内炼类书,如《云笈七签》《道枢》《修真十书》。宋元内丹派是中国气功史上的主要核心派别。此派的著作多达400余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道教气功内丹学的理论与方法。
拓展阅读
什么是
精是构成人体物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精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精的来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气既是运行于人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用现代语言来理解:气就是正在发挥特定功能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总括。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
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状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从中医学角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
古代讲究养生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如人们常说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以此不难看出“精、气、神”三者是人的生命存亡之根本。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内容。
道教内丹养生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精、气、神学说。他们认为,性为“精”,命为“神”、“气”。性命双修就是炼养人的“精”“气”“神”。同时,道教认为,道(神)生气、气生精、精生形,是为顺生;内丹养生的目的就是要形返神、神返气、气返道(神),是为返本还原,即逆生。这就是所谓的“顺则生人,逆则成仙”。由此总结出了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的修养过程。
一、炼己筑基
筑基为内丹修炼的准备阶段,也可看成是第一阶段。要求填亏补虚,炼好身体的精、气、神三宝,炼养得充盈,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世界。就好比建筑高楼首先要打好地基,一般要经过100天的时间,故称“百日筑基”。其实不一定每人都须“百日”,有人可能长一些,有人可能短一些。
筑基的关键在于“炼己”,就是要把自己思想上的杂念尘垢,拂拭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明代伍冲虚《内炼金丹心法·炼己》曰:“己即我静中之真性,动中之真意,亦为元神之别名也。”
炼己的方法是断除声色,省却应酬,使耳目归于清净,杂念消于未萌。炼己的过程,即是筑基的过程。只有收视返听、清心寡欲,才能培炼元精、元气、元神,达到“三全”境界。
二、炼精化气
炼精化气,又称小周天、百日关,即将精与气合炼而成为气,达到“三归二”。这是内丹修炼的第二阶段,其法初步是贯通任、督二脉,打通“小周天”。即用意念的力量使精化气,复使气自会阴、尾闾溯夹脊上达泥丸,再下降丹田,如此反复运转,称为“河车通”。
炼精化气又称“初关”,具体功法即“小周天”。因炼精化气小周天以意领气的循行与后天八卦有关,而后天八卦又以坎离代表人体心肾、水火,在十二地支为子午,在方位为南北,所以“小周天”又有“坎离交媾”“取坎填离”“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等之称。小周天亦称“子午周天”。
小周天功就是要通过子午周流,打通任、督二脉之法,取坎填离而为乾坤,恢复先天八卦元气。小周天功法又分以下层次。
(1)调身。修炼周天功一般采用坐姿,又分双盘坐、单盘坐、自然坐几种。
调整坐姿后,挺直腰背,放松全身骨肉,微闭眼睛,合上双唇,舌抵上腭,调匀呼吸,处于自然状态。
亦可采用仰卧身姿,枕头不宜太高,以2寸为宜。其他要求同坐姿。
(2)调药。“药”指精、气、神,调药即调精、调气、调神。精气调,则精满自然化气,气满自然生精,精满气足则神自然旺。
调药的关键在于“凝神入气穴”,凝神即澄神息心,使意念若有若亡,气穴即下丹田。意念、神气澄息后凝聚于下丹田。
凝神入气穴,且感到活子时来到,说明药物已在下丹田产生,后天之精转为先天之精。
(3)产药。周天功所产药物,一般分为外药、内药、大药3种。
外药、内药为炼精化气阶段先后产生的药物,大药为化神阶段由内外两药相合凝成的药物。
活子时到来,说明外药已经产生。与“活子时”相对的有死子时、正子时。死子时指夜晚23时至凌晨1时一阳初生之时。正子时产生在小周天功法纯熟进入大周天功法之时,机体所产生的“六根震动”景象。活子时,为小周天功法中随时随地恍兮惚兮的梦冥之中,感到光透眼帘、周身和畅、气穴暖融、阳物勃举之时。
外药活子时,为小周天运转之初由内而生的先天真阴祖气。须注意,活子时要在先天精气充盈之时自然来到,不可刻意追求,不可揠苗助长。在“活子时”时还须及时采药入炉,不可有丝毫邪念沾染,不能烦扰元神祖气,以防走火入魔。
(4)采药。外药一旦产生,就需要及时采药入炉,急速用武火使外药归于气穴,即用加强意识的方法,使种子(外药)及时归于炉中,不使走失。采药之诀,即“火逼金行”。火指神,即意念,金指肾中的精气。简言之,即加强意念作用,使产生的内气暖流感觉向下向后行。加强意念的方法,又称聚火之法,用“撮、抵、闭、吸”四字诀,使内气走上督脉。其要诀为:“撮提谷道,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
同时,还应掌握意念运行的火候,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要使所采之药老嫩适中,以利于进一步炼制成丹。
(5)封炉。小周天功法,多以下丹田为炉,泥丸宫为鼎,合称炉鼎。经过采药之法,把外药采进下丹田的炉中之后,需要及时封固,不使外驰。
封固不仅在于封固被采入炉中的外药,而且须及时温养,温养需要文火,将神、气俱伏于气穴。然后再次“火逼金行”,运药烹炼,待其有行动之机,则周天武火,自此起伏。
文火,指在意念作用下,呼吸微缓,不使其间断,“若守若存,勿亡勿助”。所谓武火,指呼吸紧重,匀细深长,“绵绵不断,息息归根”。文火用于温养,用于沐浴;武火用于采取,用于烹炼。
外药入炉封固温养,再次火逼金行。此次火逼金行以呼吸为主,对药物进行起运烹炼;而上次火逼金行,则是以意识之火为主,把“药”及时采进炉里。两者有所不同。
(6)运炼。即把采入炉内、经过温养后逼进任、督两脉的外药(先天祖气),用进火退符的周天之法炼成丹母,共运炼300息、300候。
用武火将经过温养的药物出炉升鼎,从下丹田的炉后两个小孔,经尾闾送进督脉,然后进阳火、退阴符,进行周天运炼,即为小周天功法。
小周天运炼,使任督二脉周流,督升任降,如环无端。具体路线为:药物经下丹田后两个小孔下降,过会阴,经尾闾而接入督脉,又从督脉贯脊上行,入泥丸宫,然后从泥丸出头面正中降至鼻唇,又经鼻唇下交任脉,由下唇凹陷处的承浆穴下颈,沿胸腹正中线下行,回到下丹田。如此由督入任,督升任降,周流一周,就是一个小周天,亦称“河车搬运”。
小周天药物烹炼过程,须经过“三关”“上下鹊桥”“三丹田”。
三关——尾闾关、辘轳关、玉枕关。尾闾关在脊柱骨的最下端,其地有长强穴;辘轳关又称夹脊关,其关在背脊正中,当俯卧睡时,两肘尖连线的正中;玉枕关在脑后正中发际枕骨下端,在两侧风池穴之间。此三关为药物运炼过程中三处险而难通之处,由尾闾到泥丸的督脉,运药时称为河车之路(张紫阳《奇经八脉考》)。三关为河车上升之路,由尾闾到夹脊,细步慎行,如羊驾车之轻柔;由夹脊至玉枕,巨步急奔,如鹿驾车之迅捷;由玉枕至泥丸,大力猛冲,如牛驾车之奋进。三车与三关所指位置略有不同。
上下鹊桥——上鹊桥有两个,一在两眉之间的印堂,一在鼻窍处;下鹊桥也有两处,一在尾闾,一在谷道处。两者都是一实一虚,行小周天功法,当“药物”流经上鹊桥时,须舌抵上腭,如此则任、督架通,周流不息。而其“药物”容易走失之处,则为下鹊桥的谷道处。其走失的信号为肛门矢气(放屁),当“药物”运经下鹊桥时,不要忘了撮提谷道,以防走漏。
三丹田——位置都处在任脉通道上。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宫中丹田,脐下3寸为下丹田。下丹田为藏气之府;上丹田为藏神之府。
(7)火候。在内丹功中指用元神与精气相合于任督二脉运转烹炼,亦指用元神、精气运转烹炼的时机与程度。
在内丹修炼中每一步都有火候。《修真后辩》分为:内火候、外火候、炼药火候、合丹火候、修性火候、文烹火候、武炼火候等。
刘一明《悟真直指》说,金丹全靠火候修持而成,火为修持之功力,候为修持之次序,采药须知迟早,炼药须知时节。
火候进退是周天烹炼的关键。“进”指进阳火,当药物进入督脉后,用加强意念和吸气方法,使之逆而上行。“退”指退阴符,当药物通过泥丸宫行将交入任脉时,用放松意念和呼气方法,使之顺而下行。
进阳火,除去卯时沐浴,主要在于子、丑、寅、辰、亥五阳时进行,其法于五阳时中意守丹田,行吸气着重而长、呼气自然而短,把呼吸的重点放在吸气之上的火候法,呼吸次数按“乾用九而四策之”以子、丑、寅、辰、巳各升36吸,每36吸为一时,五阳时共得180吸,此刻气机正合升至乾顶泥丸,即完成小周天进阳火程序,可转为退阴符。
退阴符,除去酉时沐浴,主要在于午、未、申、亥五时进行,其法于五阴时中意守丹田,行呼气着意而长、吸气自然而短,把呼吸重点落在呼气之上的火候法。其呼吸次数是按“坤用六而四策之”的原则进行,以午、未、申、戌、亥各降24呼,每24呼为一时,五阴时共得120呼,此刻气机正合由泥丸回降至下丹田,则“小周天”退阴符事告毕,完成了一小周天的气机升降。
(8)沐浴:指在炼药进火退符过程中的“息火”和“停符”,是调节火候的一种方法。“卯时沐浴”,“酉时沐浴”。即进阳火至卯宫时,不进火;退阴符至酉宫时,不退符。不进火、不退符即呼吸无心,略事休息,以便温养。
具体方法:活子时来到,先天祖气从丹田由尾闾循督脉逆行上升,行吸气着意而长、呼气无心而短进阳火候时,当进阳火的功法由子历丑,经寅达卯,至卯时则神往夹脊,把吸武呼文的火候调和为毫不经意的自然呼吸,待自然呼吸36次后,“卯时沐浴”之功告毕,此时又须把毫不经意的自然呼吸改为吸武呼文的进阳火候,直至最后完全进阳火的辰、亥火候,使气抵泥丸宫(午时)而交入退阴符候。退阴符候时,气从泥丸循任脉下降,行呼气着意而长入,吸气随意而短,当退阴符候的功法由午历未,经申达酉,至酉时则神往黄庭,把呼武吸文的火候调和为毫不经意的自然呼吸,待自然呼吸24次后,“酉时沐浴”之功告毕,又把毫不经意的自然呼吸改为呼武吸文的退阴符候,直至最后完成退阴符的戌、亥火候,使气归抵于下丹田。
(9)停火:又称止火,指炼运火候百(如加上卯酉沐浴则为360候)届满,阳光三现(两眉印堂3次出现闪光)之时,须及时停止火候,停止河车运转。火候已足,下丹田结成珠黍样的丹田黄芽,如不撤去火候,将会药老丹伤。
止火以后,即转入“炼气化神”的大周天阶段。
小周天功法9个层次,可简单归结为“采”、“封”、“炼”、“止”4个过程。完成炼精化气小周天功一般需100天,故称“百日关”。
三、炼气化神
炼气化神又称大周天、中关、十月关,是内丹修炼的第三阶段。
小周天在于将精与气合炼成为气,达到“三到二”;大周天在于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达到“二归一”。
大周天又称“乾坤交媾”、“卯酉周天”。经后天八卦取坎填离之后,由离南(午)坎北(子)转变为乾南(午)坤北(子),而原来后天八卦的坎离两卦,已分别转到了东卯西酉的方位,由丹术重视坎、离两卦,故以此位置称大周天为“卯酉周天”,称小周天为“子午周天”。与小周天用后天八卦相对,大周天采用先天八卦图式。
小周天是有为阶段,在炼化两过程中必须真意为媒,使二五妙合,铅汞成丹。大周天则是由有为过渡到无为阶段,化气为神,使二化为一,使元神纯阳可以出景。此大周天阶段,又喻为养胎,入十月关后大周天工夫,实际即是入定功夫。气由微动到不动而尽化,真意运用由双目观照到无觉,此时由定生慧,入六通灵境,果能慧而不用,转识成智,则胎圆可证,阳神可成。
大周天具体作法:自然坐姿,或盘膝坐式,坐定之后,调节意识活动,从左前人体内运于脐轮,神与气合,真气流盈于丹田,由小而大,由大而小,不断精炼。
然后精气流在意念导引之下,上至璇玑穴,向左臂而下,至曲池,经内关逆掌以及指尖,出手臂至手臂外关,上肘逾肩井,上大椎而下,出尾闾。
由下复上,过玉枕,达昆仑泥丸至面部,过鹊桥,降重楼,经胃口过脐,至玉柱,复到气海,行于右腿,历膝关,穿足背至趾间转涌泉踵后,上运过阴谷,通过尾闾,复至顶门。
如前下鹊桥,依次到左腿,如循右腿经脉一样,下落涌泉,贯尾仓而下摄元海,如上真气循经贯注一周。
大周天炼气化神即把在小周天中炼成的丹母送进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将它炼成精、气、神三宝合一,能量无比的“大药”。
内丹炼化精气,应掌握一阳之气生发的天然时机,于“正子时”起身炼精,采药归炉,此为产大药之时,亦即大药完成的生理信号。《仙佛合宗》说:须知大药生时,六根先自震动。这时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一类,为得药之景,所得即为大药,这一时刻称“正子时”。
“正子时”是与小周天功法中“活子时”相对的内丹术语。“正子时”中的“炉鼎”与小周天“炉鼎”不同。小周天以下丹田为“炉”(大炉),上丹田为“鼎”(大鼎);大周天以下丹田为“炉”(小炉),中丹田为“鼎”(小鼎)。
当大周天正子时采药入炉升鼎后,所用火候,更以“绵密寂照”为上乘功法。其法,就意念言,最要心中寂寂观照,常定常觉,听凭中丹田和下丹田鼎、炉里的“大药”上浮下沉,氤氲灵活;就呼吸言,亦须一任自然往来,密密细细,沉而调匀,来不得半点儿的粗急。如此日久功深,待至神气成“圣胎”,即可过渡到“上关炼神还虚”的最后阶段。
内丹功法精气运行的过程称为“河车搬运”。河车分为小河车、大河车、紫河车。小河车为元气从肾传肝,从肝传心,从心传脾,从脾传肺,从肺传肾的五行循环,周而复始,“龙虎交战”而变“黄芽”的过程。
大河车为元气从尾闾开始,历经督脉的下、中、上“三关”,任脉的下、中、上“三田”,“抽铅填汞”而成“大药”的过程,亦即“小周天”收功、“大周天”起始阶段的功夫。紫河车为“紫金丹成”时的高级阶段循环功法。此时“纯阴下降,真水自来;纯阳上升,真火自起。一升一沉,相见于十二楼前,颗颗还丹,而出金光万道,为紫河车也”(《西山会真记》)。
完成中关炼气化神一般需300天,故称“十月关”。
四、炼神还虚
炼神还虚为上关,又称九年关。它是内丹修炼的第四阶段。
炼神还虚为道教全真修炼法的最高境界,有融合儒、释、道之妙。
炼神还虚的“虚”指超越语言思虑,与道合一,与宇宙同体,入于虚空,故在丹经中常以“〇”代虚。所谓“九年”,借用佛教禅宗达摩面壁九年的典故,以喻此阶段纯入性功,常定常寂,一切归元。
这一阶段,应将意守的重点由中丹田转至上丹田泥丸宫。以天地宇宙为“鼎”,以上丹田为“炉”。其时炉中自守,主要为由“大药”而化成圣胎的“婴儿”。“婴儿”需要哺乳、抚养、训练,故而对此时一连串的功法,纯由意想而成,以达“出神”而趋于物我同化、常定常寂、一切归元的目的。
五、炼虚合道
炼虚合道为丹道修炼之最上一乘,又称粉碎虚空或虚空粉碎,为内丹修炼的终极目标。
《性命圭旨》认为:炼神还虚不是最高境界,称修道之人有时“只知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而止,竟遗忘了炼虚合道一段”。
闵一得道:“世所传炼神还虚而止者,犹落第二义,非无上至真之道也。”(见闵一得《证道仙经》)。就是说炼神不等于出神,还虚则未尽了当,所以必须炼虚合道。正如《性命圭旨》所说:“大道乃虚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
所以逆修须经历虚空才能契合大道。其要点就在于粉碎虚空心,即无心于虚空,做到本体虚空,并安本体于虚空中,得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的大道,从而出现“百千万亿化身”。
此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功成道备;阳神出窍,离开尘世,方居三岛,接着“受紫诏天书而居洞天矣”(见《西山群仙会真记》)。就是说阳神出窍后,留驻人间,继续积功累德,功行圆满后,得到天庭命诏,升入仙境。
拓展阅读
道教修炼内丹方术
道教创立后,在修道成仙理论的指导下,继承古人治道之法,结合自身之修炼,创造出一整套修炼成仙的方术,其内容主要有心斋、守一、定观、坐忘、缘督、内观、导引、存想、吐纳、存思、听息、内视、踵息、守静、服气、辟谷、服食、行炁、房中、胎息、外丹、内丹等等。
1.心斋
心斋为道教斋法的最高层(供斋、节食斋、心斋),指疏沦其心,摒弃智欲,澡雪精神,除却秽累,掊击其智,断绝思虑。修炼方法以虚为要,从倾听自己的呼吸入手,专心致志地将太虚之气与道相结合,以便进入虚无忘我的境界。其具体步骤,据近人陈撄宁《静功疗养问答》介绍:意念专一,排除干扰;专注听呼吸之气,因鼻息无声故不以耳听,而用意念听,功夫深入,意念联成一片,无须再着意于听,而是听其自然,听之任之地听,意念归一后,即停止听,渐入混沌境界,心的知觉失去作用,最后不知不觉地进入虚无境界。
2.守一
守一指在身心安静的情况下,把意念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其源于老子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其修炼方法,李远国《道教炼养法》介绍:首先要排除外界的干扰,有安静清洁的环境;其次要求专心一意,将苦恼、烦闷、忧愁、喜怒等个人的情绪一概置之度外,尤其须克服名利之心,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修炼时一定要注意身姿的舒适、自然,至于姿势,坐卧均可;由浅而深,循序渐进,一步步做起;修至100日为小静,200日为中静,300日为大静;验证方法主要是通过感光的显示,初炼时,冥目内视无光无色,次而有光感,“守一复久,自生光明”,进而“神明进光,久视电光”,最后光明益大,“明有日出之光”,洞照天地上下,人体内外,可见自身或天地万物。
3.定观
定观指慧心内照的内观与静定相结合的修炼过程及其境界。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其修炼过程,据《洞玄灵宝定观经》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与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即须除灭,勿令安静。接着,虽非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4.坐忘
坐忘指静坐忘身,达到无所不忘的虚无状态。唐司马承祯《坐忘论》将其修炼过程分为7个阶段:一敬信,二断缘,三收心,四简事,五真观,六泰定,七得道。敬信指尊重信任大道的存在。断缘指断绝尘世间的各种俗缘。收心指保持本心清静,远离外境,不为尘俗所染。简事指断简事物,应物而不为物累。真观指用心去观察现象世界,认清它的虚幻不实,不为外物所迷惑。泰定指即将得道的境界,“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得道指形神统一,修成长生不老之真身。
5.缘督
缘督指运行任督二脉中的督脉为修道之门径。语见《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就是说,用运行督脉方法作为修道之途径,可以做到保养身体,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养亲人,可以做到尽享天年。近人蒋伯超《庄子集释》曰:“人生任督二脉,为精气之源。督脉起于小腹,贯脊而上行,又络脑自脊而下,脑为髓海,命门为精海,实皆督脉司之。缘,依也;经本也。依此命脉,以为摄生之本。”
6.内观
内观指用意念或慧光照耀体内各种景象。有两个层次的修炼:一为观形之内观,即以“无中立象心定识神”,由此锁住心猿意马,使耳不闻,目不见,心不狂,意不乱。二为观神之内观,指观乎神而不观乎形,强调绝念无想,以无心为心,最终达到“内观起火,炼神合道”。
7.导引
导引指学习外界事物的动作,导行肢体,以通经络。语见《庄子·刻意》:“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就是说,像熊一样地攀爬树木并悬挂在半空,似鸟一样展翅而伸腿,这是长寿的需要,是学习导引、锻炼身体、保养体形,做到如彭祖一样长寿之人的追求。
8.存思
存思,又称存想、存神,简称存。存指意念的存放,思指瞑思其形。唐司马承祯《天隐子》曰:“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就是说,存思自己身上的神。道教认为神无所不在,无所不存,身内身外皆有神,如果能存思这些神,神就会安置其身,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
9.吐纳
吐纳指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语见《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就是说,吐出浊气,呼入清气。
10.听息
听息指在平静的心态下用炁去听自己的呼吸,所以又称听炁。语出《庄子·人间世》:“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就是说,不要用耳去听自己的呼吸,而是要用心去听自己的呼吸;接着又不要再用心去听自己的呼吸,而是要用炁去听自己的呼吸。即先用心听,再用炁听,最后心炁混成一片,心在炁中,炁在心中,自然清静。
11.内视
内视指在排除外界干扰,无浮思杂念的情况下,合闭双目,观窥躯体某一部位。内视又称内观,其目的是为了入静。
12.踵息
踵息指凭脚后跟呼吸。语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就是说,古时候修道之人,睡觉不会做梦,醒来时不会忧愁,吃东西不求甜美,呼吸时气息深沉。修道的人呼吸凭借的是着地的脚后根,而一般人呼吸靠的是喉咙。显然,平常人用喉咙呼吸,吸入的是凡气,气只能到达肺,即为肺呼吸,稍用功夫,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修道的人用脚后跟呼吸,吸入的是仙炁,炁可以遍及全身。
13.守静
守静指收住烦乱的心,寻找一个恬静的环境来看守它。语见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说诚心诚意地守静,一定会达到心灵空明的境界,其目的是“归根复命”。就是说,想要回归到生命的根源,就要入静,入静以后,生命即可以得到回复,就能够体会到宇宙永恒的法则,就能够体悟大道,得到真我。
14.服气
服气,又称“食气”、“行气”。指呼吸吐纳锻炼。以呼吸为主。语见稽康《养生论》:“呼吸吐纳,服气养身。”就是说,在呼吸吐纳中吸纳天地精炁,可以此炼养身体。
15.胎食
胎食,通称咽津,指吞咽口津。《摄生纂录》认为:漱其舌下泉,咽之数十息之间一相继,就是胎食。道教认为模仿胎儿口津内咽,即能改善体质,健康长寿。
16.辟谷
辟谷,也称断谷、绝谷、休粮、却粒、辟粮等,指不食五谷。分为自然辟谷和人为辟谷。自然辟谷指功夫修到一定层次,气足自然不思饮食。人为辟谷指专做辟谷的功夫,或不食烟火食,而食别的药草果实等。田诚阳《中华道家修炼学》将辟谷分为5种类型:①不食五谷杂粮,即米面之类;②不食人间烟火,即不食熟食;③不食油盐,中华道家又称“上清斋”;④禁绝一切食物,专门服炁;⑤服用药物,代替食物。此有3个目的:一是为了清洁内脏,达到净化内脏的效果;二是为了休息肠胃,达到治愈身体某些疾病的效果;三是为了解决住山修炼时,避免断粮之后造成的困境。总之,辟谷是不食五谷杂粮,而代之以别的东西,并不是什么都不吃。
17.服食
服食,亦称服饵,指服用中草药或金石炼成的金丹。语见《论衡·道虚》:“闻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道教服食的药包括丹药和中草药,指各种膏丹、丸、散、汤剂、酒方。道教服食的饵指糕饼一类,泛指各种营养品,其原料大致分为血肉品、草木品、菜蔬品、灵芝品、香料品、金玉品六大类。其做法分为糕点、酥酪、膏露、清蒸、红烩、粉蒸、烤炸、溜炒、腌熏、焖炖十大谱系,可谓是一套完整的营养菜谱。道教服食有时是修炼的需要,有时是代替饮食,有时为了坚固自己的体形。
18.行炁
行炁,又称运炁、引炁、通炁、逼炁、闭炁等,指运行体内的真炁,以通经脉。《抱朴子内篇·释滞》曰:“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就是说,开始学习行炁法,从鼻孔引炁闭守,暗暗地用心数120下,然后引入身体内部,再从口中将浊气吐出,微微吸入清炁,一般要吸入的炁多而呼出的炁少,用一根鸿毛放在鼻孔上,以鸿毛不动为最佳。常行此法,能使人长寿。《抱朴子内篇·至理》曰:“服药虽为长生之本,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19.房中
房中有许多隐晦的称呼,如“玄素之方”、“容成之术”、“彭祖之道”、“黄赤之道”、“房帏之事”、“御女术”等,其异名多达六十多种。它起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的生殖崇拜,后成为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和祛病延年的卫生术。道教讲少私寡欲,但不主张禁欲,而是反对淫欲。《抱朴子内篇·极言》称:“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一事耳”,“服阴丹以补脑,采玉液于长谷”。即道教通常所说的“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后来此术在流传中被人误用,遭受诋毁,道教遂不传此法。
20.胎息
胎息,又称“脐呼吸”、“丹田呼吸”。像婴儿一样用脐呼吸。《抱朴子·释滞》曰:“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另据《脉望》卷一曰:“呼吸真气,非口鼻呼吸也。口鼻止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
21.内丹
内丹相对外丹而言,又称修炼龙虎、吐纳、胎息之术等,指以人体为鼎炉,以体内的精、炁为药物,用神去烧炼精和炁,使精、炁、神三者在体内结成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