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工、匠、师”三个层级看培训师的职业使命
我们知道,在很多行业中,都会依据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职业影响力的大小等维度,将从业者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不同要求的职业层级,包括:
有意思的是,在众多行业中,似乎只有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才被人们直接定位为“师”这一职业层级。而培训师作为其中一类的职业者,毫无疑问需要承担与其职业定位相匹配的“职业使命”。
那么,培训师的“职业使命”到底应该如何来表述呢?
在《礼记·学记》中有这样的论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如果将这段话迁移到培训师这一具体职业角色上来,很显然,培训师的“职业使命”需要通过一个互动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
此外,韩愈在其《师说》中也开宗明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谈及的是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和义务,也就是说,为师之人必须通过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才能实践其使命。其中最后的落脚点都在一个字:“道”!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而“百度百科”词条中,对“师”这个字有这样的解释:“师,shi,从垖(dui)从匝(帀zā),以垖作包围。最初来源于‘为防止农民起义(帅)而部署的军队’;后逐渐发展为‘教导所有人(包括贵族子弟和众人)和平、稳定、文明’的人。”强调的是为师之人的行为结果指向。
综合上述相关的论述,培训师的“职业使命”至少应该包含三层意思,包括:
依循这样的思考,笔者查阅很多的资料之后发现,具体到每一名培训师都可能基于自身感受和认知的说法和看法。但即使有无数种表述,回到“师”者这一职业本身,其最为核心的内涵都不外乎是:“通过教学互动的过程,导引出学习者(即学生或者学员)的内在能量,激发其自主思考的意识,启迪其心智和智慧,最终达成唤醒其生命的目的,使其更好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