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的何足奇
陈思廷
2015年,鲜誉火了。
鲜誉是一个新品牌,其实整个2015年它只有两个产品,一头“鲜誉极参”、一条“鲜誉海鲈鱼”。但这头参和这条鱼一夜爆红,鲜誉海鲈鱼更是迅速跨入亿元大单品的俱乐部。这条鱼火到什么程度?它的消费者回头率几乎是100%。
鲜誉的操盘手是在中国水产业名气极大且影响深远的何足奇。这篇小文并不想更多地点评鲜誉案例本身,因为对鲜誉的解密,何足奇在本书里已经毫无保留。
我只想说几句何足奇这个人。
这些年,何足奇一直都在中国的水产业不停地奔波和折腾,十年前他从白酒业跨界进入水产业,似乎就没有想过抽身而去。而这些年我们发现,每次水产业出现困局的时候,何足奇总会出现、总在发声、总在为产业想出路。
可以说,鲜誉模式的出现和成功,也和何足奇对中国水产业乌托邦似的理想和热爱有着莫大关系。
事实如何呢?当何足奇为了唤醒、激发中国水产而奔走呼号时,这些年中国水产改变了多少?
我们看到的是,巨头们仍然在为规模扩张付出代价,仍然漠视用户需求,仍然在空洞编造品牌口号,编造数字游戏。也许他们能做的唯一有效的改变和“创新”,就是照着“鲜誉海鲈鱼”做出一模一样的鱼出来罢了!
作为最接近何足奇的人之一,我能深切感受到鲜誉成功的背后何足奇深藏的孤独和悲哀。
他殚精竭虑,每年亲手在电脑上敲出一本中国水产业蓝皮书,已持续数年。
他奔走在中国水产企业之间,将他的案例与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布道。
他提出“产品智造”时代,并因之打造了鲜誉这一现象级案例。
但很多水产企业并不关心何足奇的思想、战略、方法论,他们只想找到何足奇,向他请教如何卖掉库里积压的产品,他们只想找到快速出货的秘诀。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像现在这样,何足奇做出一个成功的爆品,他们照葫芦画瓢改个名字推向市场就好了。
在水产业,何足奇是孤独的,所以与他交流最多的往往是行业外的专业人士,比如包政教授、刘春雄教授。
许多事情譬如恶意抄袭,也许他知道,也许他装着不知道,也许他并不在乎,不管怎样,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对水产业倾注全心全力。同样,在鲜誉成功后的第一时间里,他熬夜数天,写出了本书。
亲爱的读者,不管你翻开此书之前是什么心情,但看到这里,我特别希望你能珍视此书,能真正地研读本书。
因为本书包含的不仅仅是何足奇操作鲜誉案例的全部思考、智慧和方法,更有他对中国水产的热爱,有他的肝他的胆。
2016年2月1日深夜于河南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