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这么多年人见人烦,就因为你口不择言

沟通虽然以“说”为主体,但也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胡说、乱说、口不择言,必然惹出麻烦。有些人就是这样,说话不看场合、不讲方式、不考虑后果,结果把人得罪了还不知道,这时,甭管你是不是无意之失,你都会让人感到非常反感。

言语刻薄,朋友不多

“这连衣裙多漂亮,可惜穿在了你身上。”

“你最近是不是吃得有点多?你看,你的胳膊都有我大腿粗了。”

“就凭你也想当画家?别再瞎耽误工夫了,你练也白练。”

……

当听到这类话语时,你是否感到十分生气?是否还会愿意与这样的人沟通呢?相信很多人听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避之唯恐不及。

王太太是一个性格泼辣的人,或许是中年丧夫的原因,她的脾气比较火爆,一不顺心就会用言语攻击别人,而且那些言语非常刻薄。其实,王太太的儿子媳妇非常孝顺,对她也诸多包容和忍让,可是王太太整天就知道给儿子儿媳挑毛病,抱怨这个,指责那个,不去理解后辈的艰辛和难处。

现在的年轻人讲究吃,既要吃得好、吃得饱,又要吃得健康,家里每个周末要做一顿大餐,有鱼有肉、荤素搭配,王太太看到总是撇撇嘴,“我们那时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割一小块肉,哪像你们现在整天只知道享受,不知道过日子。”

儿媳妇体质不是很好,几乎每个月都要感冒一次,每当儿媳妇喝药的时候,王太太总是在旁边抱怨:“我从小到大很少吃药,打针根本见都没见过,哪像你们这些年轻人,动不动就感冒,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搞的?”

……

面对自家的亲戚们,王太太也毫不收敛。一年春节,一位小辈前来看望王太太,因为当时对方还没结婚的缘故,王太太就开始劝小辈早点结婚,她的本意是好的,但说出来的话却惹人生气:“你看你,读了大学有什么用,连婚都结不了。不过也是,现在的大学生不行了,出来赚的钱都没有农民工多……”

说话这么尖酸刻薄的人,肯定长得也不怎么样吧。的确,这些言辞很难和美画上等号,然而,王太太却是一个银发红唇、打扮时髦的人。她家里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年轻时的照片,虽然那张照片有些模糊,还是黑白的,但无法掩盖她的美艳。但再看中年的照片,那份美艳已经慢慢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尖酸刻薄的模样。就这样,一个美女最后变成了一个让人生厌的老太太。

为什么有些人言语刻薄,说话总带锯齿呢?著名美剧《破产姐妹》里面有这样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你嘴巴那么毒,心里一定很苦吧”,把这句话用在这些人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常说“言语即心声”,一言一语看似嘴巴一张一合那么简单,但其实背后暴露的是一个人的心性与人品。而总是发表过于刻薄的言语,只能说明这些人的内心太过消极、太过狭隘,容不下别人生活的美好。在他们看来,大概只有通过这种犀利恶毒的语言,才能把内心对生活的不满宣泄出来。

很小的时候,宋彤的母亲就告诉她:“一个人最大的善良就是好好说话,即便你生活再不如意,内心再多气愤,也要好好说话。一个人再善良,如果出口总是尖酸刻薄的话语,那么别人就无法感知到你的善良,反而会对你敬而远之,然后慢慢地不再有交往,你自然也就会变成一个孤单的人。”

有一次宋彤跟着母亲去看电影,后座的一个小男孩一直乱踢凳子。宋妈妈温和地提醒对方要保持安静,谁知男孩的母亲却开始骂骂咧咧,扯着嗓子一直吼,宋妈妈气得满脸通红,却没有回击对方。那位母亲气焰更盛,甚至搬出了“出门被狗咬死”的狠话,那情景简直就像一个泼妇骂街一样,宋妈妈叹了口气,拉着宋彤便离开了。宋彤问母亲为什么不和对方理论,宋妈妈回答:“让她骂吧,那是她没有修养的体现。这种嘴巴毒的人走到哪里, 都是最招人烦的那一个。”

深受母亲的影响,宋彤自幼便严格约束自己,一定要好好说话,言语不能尖酸刻薄。由于平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即便宋彤情绪再不好,处境再糟糕,也丝毫不担心自己会“溜口”,因而,身边不少朋友喜欢和宋彤一起说话,有了心里话,总爱与她畅所欲言,而她也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有着良好形象而自豪。

宋彤毕业前在一家单位实习,当时一起申请实习的有数百人,经过重重选拔,只剩下了三个人。宋彤的能力不是最好的,之前也没有实习经验,她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后来,实习一段时间后,人力资源经理才告诉她一个小秘密:“我们选择你,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言谈之间的修养!比如,即便被对手故意抢了话,你也没有在口头上责骂,还一直保持言语柔和、彬彬有礼。”

一个言语柔和的人,传递给别人的都是如沐春风的温暖,路会越走越宽,朋友无数。而一个言语刻薄的人,呈现给别人的总是一副不讨喜、惹人烦厌的模样,总有一天身边会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我们总说愿世界温柔以待,但也要知道,想要世界温柔地对待自己,先要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世界如此美好,你何必满身戾气……

踩别人的痛脚,谁人不恼?

秦欣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看起来倒是文文静静,就是有些心直口快。

今天是秦欣入职新公司的第一天,同事们为了欢迎秦欣的加入,决定下班后去聚餐。同事李贝是个吃货,聚餐的时候特别能吃,见此,秦欣不禁打趣说:“你都这么胖了,怎么还吃那么多?再胖下去,你就找不到男朋友了!”李贝的确比较胖,也一直忌讳别人说自己胖,眼下听秦欣这么说,不禁尴尬地笑了笑。

秦欣见李贝没有理睬自己,又对旁边的王军说:“我们这里最该多吃的就是你,你看你瘦得就跟一个骷髅似的,看起来一点安全感也没有,以后哪个女孩找你做男朋友,说不准还要保护你呢,要是李贝能匀些肉给你就好了。”一席话下来,王军也是一脸尴尬,撇了撇嘴想说什么,但想了一下也没开口。

聚餐结束后,秦欣想邀请大家去KTV唱歌,不过大家的兴致都不高,全都找借口回家了。

此后的一个多月,同事们渐渐了解秦欣的为人,但凡与她说过话的人,都被她的“耿直”伤害过,“你性格内向又木讷,你就不是做销售的料”“你那男朋友太一般,你怎么跟捡了个宝似的”……渐渐地,大家不愿意再与秦欣聊天,除非是谈公事,因为秦欣所谓的直爽和开朗,让大家都有点膈应。

后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秦欣逢人便委屈地诉苦:“我这人性格就是这样,向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为什么他们都不喜欢我?”

相信秦欣的故事会让很多人颇有感触,这简直就是某某朋友的翻版!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说话口无遮拦,不小心就伤透人心,让人下不来台,或许这些话是实话实说,用这样的方式与人交流的人本意其实也不坏,但这种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说话方式实在令人厌恶。即使是贴了标签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也会用最快的速度结束交流。

你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就能往他人心上扎一刀,你满脸不在乎,可那个被伤的人心在滴血。正如秦欣,她自诩直爽,从不去体察他人的情绪,说话时也从不思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即使察觉到别人的尴尬,也不懂得适可而止。因此,大家才远离她,她也无法与同事好好相处。

其实,有些人明明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已经引起别人的不愉快,却还将这当作真性情、不虚伪、不做作的体现。殊不知,真性情是感情上的直来直往,而不是嘴巴上的口无遮拦。

现在请自我反思一下,你说话时是不是爱以自我为中心?你说话时是不是不经思考开口就说?你说话时是不是只顾着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却从不理会别人愿不愿意去听?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底线,每个人心里都有不想被踩的痛脚,即便是平时比较随和的人,也有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与人沟通并不仅仅是说话,它是一门很有技巧性的学问。懂得沟通的人,说话前往往会三思而后行,会顾及对方的感受,会考虑别人的难处,以免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一个人如果真的关心另一个人,那么无论做什么、说什么,必然都会顾及对方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心中究竟抱有的是善念还是恶意,是可以从言语里感受到的。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即便是同样的意思,也完全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表述,而不同的表述方式所带给别人的感受自然也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若你真心想要提醒或规劝别人,若你的言语全然是出自于对朋友的关心和担忧,那么为什么不能用一种更容易让对方接受的方式来把你的提醒或规劝说出来呢?要知道,真正的善意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性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丝毫不体谅听者的立场与心情。

《欲望山庄》中说:“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所以,说话前多动动脑筋,管好自己的嘴巴,即使做不了天使,也请不要与恶魔为伍。

闲谈莫论人非,人缘才不会差

“长舌妇”“说三道四”“七嘴八舌”……看到这样的词语,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即呈现这样的画面——几个人坐到一起,天南地北地说个不停,谁的男朋友很帅、谁要被公司裁员了、哪个商场近期打折、谁最近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情了,等等。

人长着嘴本来就是说话的,这是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最基本的功能。但闲来无事,论人长短,这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会遭人嫌弃,甚至令人厌恶。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小超市,老板娘个子高高的,脸圆圆的,看起来很是可亲。但只要是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长舌妇”的绰号,因为谁的事情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东家的新媳妇和婆婆吵了几句,西家的孩子考试不及格,她全部都知道,而且只要她知道了,全镇上的人都会知道。

为什么“长舌妇”什么都知道呢?神奇的是她的嘴巴,她的嘴巴拥有让东家和西家以及任何一家都关不上门的魔力。比如,邻居家的小妹失恋了,心里很难受,她一见了,立马就像查户口一样,开始揪着小妹问东问西,务必要把男方各方面都要了解清楚,弄得对方非常尴尬。不想再搭理她,她依然伸长着脖子,一个劲儿地东一句西一句地探听着,让对方本就糟糕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

当然,镇上明事理的人都不愿意接近“长舌妇”,后来她还因为搬弄是非被人打断了一颗门牙,打她的是她家的邻居。邻居刘哥一直在外面打工,刘嫂一个人在家带着三岁的女儿,一天,刘嫂的母亲半夜死了,娘家兄弟前来给报丧事,结果“长舌妇”说人家不贞洁,刘嫂气得大病了一场。

至今,“长舌妇”断了的门牙还没补,说话的时候还会漏气。

我们都知道“闲谈莫论他人非”,那么,为什么有人那么热衷于说别人的闲话,总爱听“八卦”事件、喜欢说别人的是非呢?大体来说,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好奇心驱使。有人喜欢讨论周围人的事情,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满足虚荣心。 每个人都有被重视的需求,有些人之所以喜欢“长舌”,很大程度上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同情,如果无法通过工作来满足,就通过制造话语权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产生一种“我很重要”的价值感。

宣泄情绪。通过述说别人的“遭遇”,借机宣泄心中的情感,发现别人的错误常常能让他们对自我的感觉好一些,同时通过与别人的“不幸”做对比,来平衡失衡的内心,比如会想“至少我比他的情况好多了”。

不记得哪一位有才学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聪明的人因为有话要说而说话,愚蠢的人则为了必须说话而说话。”这句话我们应该始终铭记在心,我们也许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但也要努力不去做一个愚蠢的人。这里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切勿张家长李家短随意说人闲话、论人是非。

有时候你会避免谈论别人,但往往别人会主动地找上你,这时,最好的方法便是拒绝加入其中。人只要能管好自己的嘴巴,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关于这一方面,安昌就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安昌是某高校的一位教授,也是一个深受欢迎的人,只要他人到哪里,哪里就响起欢声笑语。他听见别人东家长、西家短的事绝不附和,凡有不纯动机的便转移话题。

有一次,儿子急急忙忙地跑到安昌跟前,说:“爸爸,我有个消息要告诉您……”

“等等,”安昌打断儿子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实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儿子解释道。

安昌摇摇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确定真假,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儿子踌躇地说:“我不太确定……”

安昌又打断了儿子:“我要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重要吗?”

“不算重要。”儿子不好意思地回答。

安昌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就不会干扰你和我了。”

人生很短,不要把生命浪费在闲言碎语上。

管住自己的嘴,别人的议论听着就是了,能不插嘴就不插嘴,更别把这当成谈资与八卦。当你不对别人品头论足,评判是非曲直的时候,就不会惹祸上身,就不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冲突和障碍,怨恨就会远离自己。所以,人还是严于律己的好,时刻牢记古训:“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要滔滔不绝,达意则灵

说到沟通,不少人存有一个误解,总认为话多的人沟通力就强。

其实不然,话说多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天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人们还嫌弃它过于聒噪。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所以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用。话不多,但很有分量,才算真正的沟通力。

没错,话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与人沟通时,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只顾着自己说着痛快,不停地说着,他们唠唠叨叨没个完,却句句不着边际,即便说再多的话也没有任何用处。这些人虽然说了很多的话,可不一定是沟通力强的人,因为他们只顾着自己过嘴瘾,而不管别人是不是愿意听,只会招来别人的反感。

有一次,季希被邀请参加一个宴会。这次宴会是行业内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季希希望自己能借机了解到一些最新的行业消息,便答应前往。但事实上,季希平时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参与聚会的人,尤其讨厌各种聚会开始之前那些冗长的发言。在他看来,那简直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到了宴会的那天,不出所料,主办人先走上台,发表了一通冗长又煽情的贺词,对各位到会者表示了欢迎,不知不觉二十分钟过去了,渐渐地,季希感觉有些无聊,再看看旁边的友人,也似乎有些昏昏欲睡,又过了十几分钟,主办人宣布道:“现在,请我们著名的企业家高先生为本次大会致开幕词!”

在众人的掌声中,高先生快步走上了演讲台,就在季希以为又是一顿长篇大论、后悔参与这次宴会的时候,只听高先生快速而清晰地说了一段话:“敬业与创新、改革与发展,这是我对这次大会的期望,我想把时间留给后面更精彩的部分,现在我宣布会议正式开始。”这句话简短有力,可以说是最佳的开幕词。因为他一语中的,去除了很多套话、官话,也体现了人性的魅力所在。

多说话的人不一定沟通力强,沟通力强的人不一定多说话。尤其是在当前时代中,话不在多,达意则灵。有些人说起话来从不会天花乱坠、连绵不绝、长篇大论,而是能够做到语言简明扼要,每个字都能掷地有声,句句都能说到点子上,这样的人才算真正懂得沟通的技巧,才会讨人欢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两句话:

“徐朗这个人做事的时候,总是不能掂量自己的力量和本事,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是行不通的。”

“徐朗这个人做事总是不自量力。”

显然,第二句比第一句更精炼,更具总结性,而且掷地有声。

谨言慎行,乃君子之道。许多时候我们必须开口,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自律来控制自己的言行。要“过滤”出最精辟的语言,减少废话的概率,减少啰嗦的概率,使自己的语言简洁明快,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要能使每一个倾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收获到较多有用的信息。

当你学会适时地闭上嘴巴,做到字字珠玑、言简意赅的时候,这往往会使你变得有涵养,你也就能快速获得别人的好感、赢取别人的信任。如此,你更有机会驱使他人做你希望的事,拥有更多最终得胜的机会。

嘴上抢风头,事后栽跟头

阿雅是一所重点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她这个人颇有能力,思维敏捷,善于创新,领导交代的任务,每一次她都能出色地完成,阿雅很是骄傲,走到哪里都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说话时也总是情不自禁地炫耀。

比如获得了公司的表彰,阿雅这样发言道:“我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成绩的取得就在于我凡事都不会只看表面现象,我喜欢走一步想三步,这是我最大的优点。”;大家集体讨论策划方案时,阿雅对同事们的提议总是不屑一顾:“你这个实在没有什么新意,技术再好,做出来的东西也跟搞笑网剧一样,看来你以后得多跟着我学习。”……

阿雅本以为自己只要做好工作就好了,但是麻烦接踵而至,先是有些老员工们讥讽阿雅:“这刚来几天,她就开始在公司耍大牌,当是在自己家里呀,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后来领导又找阿雅谈话,尽管语气很委婉,阿雅心里还是不是滋味:“你还年轻,有了成绩不能骄傲,否则就会犯大错……”

人际关系异常脆弱,工作上的配合度越来越差,这让阿雅身心疲惫,“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这问题应该不在我自己身上,是同事们太嫉妒我了,才要尽量远离我。”

看到这里,你明白阿雅不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吗?真是因为她自身太优秀才被孤立吗?其实,这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她言语过于高调,喜欢自我炫耀,讲起话来拿腔拿调,表面上看似风光无限,可谁愿意看她自傲的样子,谁爱听她夸耀的言论?只会对她嗤之以鼻,敬而远之罢了,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在沟通的过程中,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重视,如果你一味地表现自己,抬高自己,甚至不惜打压、贬低别人,来突出自己的优越感,显然是对别人的一种无视和无礼,如此德行有亏,又怎么可能获得他人好感呢?事实上,这样的人往往人缘很差,步履维艰。

这正验证了一句俗语:“嘴上抢风头,事后栽跟头。”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也曾指出:“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我们将永远不会有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不想让自己成为无知的笑话,那就应该在沟通时保持言语上的谦和,不逞能、不显摆、不自以为是、不锋芒毕露。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可以说学识渊博、智慧超群,在他面前,没人会不知好歹地自称智者。然而与人交谈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力学之父”牛顿也曾说过:“我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尔高兴地捡到一块美丽的贝壳,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未曾发现。”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伟人尚且如此,我们又究竟有多特别呢?

天明是一位优秀的电台主持人,主要负责的是一期采访节目。在五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曾采访了上千人,这些人既包括平凡的老百姓,也包括社会顶端的企业家,虽然他掌握着采访中的主导权,但他的言语从来都是谦和的,声音总是温和的,总是不慌不忙地把自己的观点一一道来。

有人质疑过天明:“你说话的风格太过温情,缺少硬朗、尖锐的一面。”

天明却不以为然:“在语言上压住嘉宾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这不是我的风格,嘉宾来做节目就是我的客人,我必须以礼相待。”

的确,天明说话的时候,那种自然温和的气质,总能让人放松下来,轻松化解对方的戒心,一些嘉宾会滔滔不绝地讲,很愿意把故事告诉他。其中一位嘉宾如此评价道:“我一见到他就知道怎么说话了,他的声音具有一种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能够影响我,让我立刻找着知音的感觉,忍不住与之交流。”

言语谦和的人之所以受人喜爱,就是因为他们在谈话时重视别人的存在,关注别人的感受,由此很容易使人给出有素质、有修养的高度评价。

无论你的沟通对象是谁,保持语言上的谦和,给对方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 就是满足了对方最强烈的渴望,在此基础上,你想走进对方的内心,将不再是难事。

在这一方面,大家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就会知道,他也是言语谦和的典范。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立下一条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思,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用那些代表绝对的词和表达方法,比如肯定、毋庸置疑等,取而代之的是我感觉、我理解、我想。当别人做出我认为错误的断言,我不会马上反驳,而是对他说,在某种情况或环境下,他的说法可能是正确的,但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这种做法让我尝到了甜头,我参与的谈话都变得很愉快,意见让人很容易接受……”

说话爱抬杠,你就是冷场王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类人,不管你说什么话题,他们总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反驳;明明你说的是普遍现象,他们偏要用片面的小例子和你抬杠;有没有理不重要,只要能让你哑口无言,他们便心满意足。他们仿佛不管事情的对错,专门为了挑刺而挑刺。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杠精”。

老孙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了,但还是总想与人争个高下,得理不饶人,正反都是他的理。他最得意的事就是与人争论,争论之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简直没法形容,他把“抬杠”当成了绝活,这大半辈子的快乐都在这上面。

比如,同事们在聊一部非常搞笑的喜剧电影时,老孙会说“你们这就觉得好笑?这电影太无聊,我看十分钟就看不下去了。”听到刚入职的90后小芸评论某个明星长得好看时,他会说“长得好看又怎么样,能当饭吃吗?”小鹏说“今天天气好,阳光很充足”, 老孙又会说“有什么好,太刺眼”……

这天,老孙又像往常一样进办公室就点了一根烟,小芸说:“孙主任,您少抽点烟吧,吸烟有害健康。”这一句话使老孙一下兴奋了,他喝了口枸杞茶,吐了个烟圈说:“小姑娘,你太年轻了,只会听人说吸烟有害健康,你亲眼看到了吗?你看咱们科退休的马科长,今年已经七十多了, 一天一包烟,还有老钱,不也是烟不离手吗?谁健康有问题了?你还年轻,不知道,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小彭平时也喜欢抽烟,听到这番谈话后,笑着说:“小芸,你不懂,吸烟哪里有害健康了,我也喜欢抽呢!”这时,老孙又对小彭说:“你可不能教坏人家小姑娘,抽烟对身体没好处的,你没看见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的话吗?什么也不懂!”他把手里的烟一掐,得意地继续说道,“我早就想戒了。”

小彭冲小芸笑笑,小芸摇摇头也笑了。

总之,不管别人说什么,老孙都会跳着脚站出来反驳回去。如果你继续反驳,那么他的精神来了,会与你死磕到底;但假如你不反驳,接着他的想法说下去,他还是会站在对立面的一端,与你争个你死我活,让你成为他的手下败将,他将从中得到快乐与自信。

老实说,生活中这类人不在少数,和这样的人沟通时,我们会感觉特别累,因为他们总会拿着放大镜在你说的话里寻找可钻的漏洞,然后挑起事端,让你防不胜防。他们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他们不光会抬杠,而且抬的又快又准,不管你前一秒多开心,他们一张嘴,就能瞬间把你的开心抬得烟消云散。

的确,爱抬杠的人已经习惯了说“不对”,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否定别人的方式来凸显自己,殊不知,这不是口才好的表现,更不是聪明的体现。虽然有时候以“抬杠”为乐子,可能是一种玩笑,但总会让人觉得不妥,言语之中也会使人产生不愉快、不舒服之感,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他们的人际关系越走越差。

佟先生是一位学识特别渊博的教授,他非常和蔼可亲,人缘非常好,但凡认识他的人,几乎就没有不喜欢他的。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他有一个特别美好的小习惯,那就是不管交谈的那个人说了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话,他的第一反应必然是诚恳地说一句:“对。”然后指出他认为这些话中哪些部分是值得肯定的,哪些部分有问题,然后逐渐铺陈开,讲述他自己的意见。

对此,有学生曾提出自己的质疑:“教授,有些人的观点明明有不妥当的地方,您为什么不立刻反驳对方呢?”

佟先生轻轻地笑了笑,目光望着远方,娓娓说道:“我从来不屑于与人抬杠,但凡我已经认准的事情,不想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和别人抬杠。再说了,我也没有那份闲工夫和别人抬杠,试图说服一个人是很难的,纯属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很可能影响自己的心情。”

“对”,只是一个字,却在第一时间给对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把对方拉入了你的“阵营”,从心理上首先攻克了对方。接下来,即便你再开始陈述完全不同的意见,想必有了先入为主的好印象之后,对方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抵触心理,反而可能会认真考虑,甚至接受你的意见,这是抬杠抬不来的。

这便是沟通的艺术,试想下,没有一个人喜欢被别人否定吧?常常想着怎样批判别人的人就像一只刺猬,只要别人靠近,就会被他的刺扎跑。给予别人肯定,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往往“对”比“不对”更难做到。所以想要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受人欢迎的沟通对象,就要学着不要与人抬杠!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人人不抬杠,开心你我他。

总说负面话,和谁关系都不融洽

说到不受欢迎的沟通方式,通常我们想到的总是那些刻薄、伤人的话语,懂得沟通艺术的人也会避免说到它们,但即使是这样,有人依然懊恼和别人的沟通为什么总是达不到效果,反而让对方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者关系出现裂痕?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觉察到在沟通中使用了隐藏的“语言暴力”。

这种隐藏的“语言暴力”就是负面的话语,有些人总是不自觉地说负面的话语,说起话来总带着不满意的口气,这样的人也是不会受欢迎的。

万柯参加了一次高中同学的聚会。席间,一群校友们闲聊,大家发现当年非常优秀的文南现在混得十分落魄。那时,文南高大英俊、智商超群,可谓全校闻名,是无数人的偶像,他是带着各种奖项毕业的,在大学中他也是备受青睐,拿遍了学校的各种奖项。但是自从毕业后,他的人生就像是跌进了谷底,同期的好多同学已进入所在公司的管理层,可他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现在还在一个小单位中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他的家庭生活也很不如意,与结发妻子离了婚。

对此万柯一直充满了疑问,不过通过这一顿饭的时间,他大概对其中的原因也有了一些了解。文南的能力的确不俗,但只要他一开口,整个谈话气氛便会变得冰冷起来。

比如,同学们难得聚在一起,本来高高兴兴的,但没聊多久,文南就开始喋喋不休地向大家大吐苦水。年轻人都有哪些苦水呢?其实无非就是有些同事凭什么晋升得比自己快,工作上的同事给自己穿了一次小鞋,为了保全职位不得不学着拉拢同事,等等。起初万柯和另一个同学还经常安慰他,不必为这些事计较,但是他不听,后来大家只能默默地听着,该吃吃该喝喝,不做任何发言,因为该说的话已经说了,以致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其间,万柯留心统计了下,文南接下来说的话几乎都是负面的。

例如,几位做网络的同学讨论自媒体如此火爆,他们也打算搞一搞时,文南立马摇摇头说:“自媒体?我告诉你们,那都是些歪门邪道,做那个的人简直就是不务正业的‘抄袭狗’,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何况,你们并非专业出身,做也做不好,趁早还是放弃这种想法吧。”同学们尴尬地笑笑,不再说话了。

这时,一位做微商的同学说:“其实我觉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成就了一批人,你们看我现在做微商就比较成功。入门简单,就是辛苦些。”文南皱皱眉,又说道:“做微商其实就和传销是一样的道理,靠着拉人头提业绩,只有那些傻得没事干的家庭主妇才会上当受骗。我是从不在微信上买东西的,都是假的。”说完他还哈哈大笑起来,现场也只有他在哈哈大笑,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觉得尴尬。

聚会结束时,一位从事房地产的同学给大家送了名片,请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下他公司新出的楼盘,文南接过名片说:“你公司现在名气还挺大,不过等政府出台政策,房价一跌,你就只有哭啦!要我说,你还是趁早改行,做做其他事业吧。”做房地产的同学冲大家僵硬地笑笑,停止了发放手上的名片。

这次同学聚会,每个人吃得都很不舒服,简直一言难尽,大家都不想再与文南谈话,因为可能不知道哪句话就会招来他的一瓢“冷水”。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文南?为什么他在生活中处处不如意?原因就在于他只说负面话,他否定做新媒体的人,只看到了新媒体的抄袭,没看到人家是怎样费尽心力地搜集素材,揣摩别人心理;他否定微信营销,只是看到了一部分微商的错误做法,而没有了解微商们整合营销资源的辛苦;他否定房地产,只是看到了国家出台的对部分地区的调控,而没有看到国内房地产未来的供求关系。

总说负面话,和谁关系都不会融洽。

这不难理解,人都是有情绪的,而情绪也是会传染的。回想一下,你对微笑有什么反应?对你赞许的人有何表示?你肯定会高兴,报以微笑,并且非常和善地和对方交流;而面对一个愁眉苦脸的人,一个总说负面话的人,你又有什么反应?相信你的心情也会变得低落起来,甚至无端地生出诸多愁绪。

可见,无论是好情绪或坏情绪,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情绪或意识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展现在肢体和生理反应上。

静静反思一下,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你抱怨自己被生活弄得支离破碎,你抱怨你的生活七零八落。其实,一切原因只是在于,你的言语之中负面的东西太多。说负面话很容易,只需要找到你认定的缺点便可以轻而易举的脱口而出,但话说出来是让别人听的,没有人喜欢总和一个“愤青儿”聊天。这种愤世嫉俗的说话方式会给别人造成很大压力,又怎么能建立一个和谐的沟通关系呢?

而一个人之所以处处逢缘,就在于他们很少将负面的话挂在嘴边,并善于在内心将恶性的情绪转化到良性的轨道上来。

杜大婶的婆婆半身瘫痪多年,她每天除了买菜做饭,收拾家务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给老人喂饭、擦身、换洗衣裳等。患病的老人身子重,忙完这一切她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浑身散了架似的。杜大婶的老公并不是独子,还有一个哥哥,可从不帮忙照顾,只是偶尔过来看一眼,对此杜大婶从不抱怨,逢人笑呵呵。

有邻居替杜大婶打抱不平,她笑笑说,“他们工作都太忙,我又没事,再说了家里有个老人多好!”说得轻松,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她的不容易,只不过她从不在言语上表达罢了。

其实,杜大婶以前也曾烦恼过,经常指责老公的不好,也会哭诉婆婆的不公,可是很快她发现这改变不了现状,只能让自己更痛苦。“以前我经常说负面话,但却发现,这种万事皆不如意的心态,让人很难找到舒心满意的共同语言,人们常常会避而远之,最终会成为难以与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现在不一样了,”杜大婶笑着解释道,“现在我经常和自己说积极的话,也提醒自己去关注好的一面,比如‘家有一老,胜过一宝’‘好人有好报’等。这是一种积极的说话方式,现在的我快乐多了,也更受欢迎了!”

杜大婶心态好,精神好,人又孝顺,而且和她聊天非常愉快,她成了所在小区出了名的好人缘,老人喜欢,孩子喜欢,同龄人也喜欢。而且她的付出家人全都看在眼里,老公更加体贴,回家后抢着分担家务;儿子在她耳濡目染下,小小年纪就孝顺懂事,大概看母亲辛苦,学习也从不让她操心,一直品学兼优。

其实生活原本就是这样,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不见得是谁比谁幸运多少。但少说一些负面话,多说一些积极话,会带给人一种愉悦感和舒适感,让大家的心境都明亮开朗起来。这样的人,即使不优秀,也让人非常想靠近,所以,别再对自己和他人说负面的话了,用言语去宣告胜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