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学英语定位、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相关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及演变历程
1.目标制订过程
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指导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体现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也规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估等,是规范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近三十年来,指导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大纲几经修改,反映了国家和外语界对英语教学的深度思考,也体现了我国外语政策与时俱进的特点。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承担着制订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重任,每一次的修改、调整都经过了数次会议、调研等。
(1)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制订过程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争取到2000年使大学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国家教委高教司委托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于1994年7月在大庆召开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1994年12月在桂林召开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座谈会。1996年5月,在国家教委高教司的领导下,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项目组成立后,着手开展了多层次的社会需求调查、学生英语水平调查和词汇量调查,立足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规格,确定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在1996年12月新一届高校外语教学指委会的领导下,项目组对1985年的理工科大纲和1986年的文理科大纲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确定了大纲修订的原则和方向,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提出了大纲正文讨论稿,经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并在有关会议上征求同行专家的意见,于1998年5月在指委会英语组武汉会议上推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第二稿也很快与同行专家见面(邵永真,1999)。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制订过程历时五年,足以说明当时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纲制订的高度重视,以及严谨的态度。
(2)即将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制订过程
据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在2014年4月17日北京“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介绍,为了制订《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3年8月4日在杭州召开了关于研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工作方案,2014年2月28日在北京召开组长会议,拟于2014年4月18日召开项目组全体会议,2014年7月29-30日在张家口召开项目组全体会议,2014年12月将草稿提交教育部。坚持科学性、多样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工作原则,并确立了“以调研为依据,以研究为支撑”的理念,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调查全国58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201所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21所高校的教学评估、每省3所高校的教学方法和87所高校的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已经完成《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
从上述两次的大纲修订过程来看,承担该重任的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员委员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会议讨论,多层次、多角度的调研,才制订出了能够指导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目标发展历程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是“整个大学英语系统工程的基础和根本”(蔡基刚,2006),是开展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教师及学习者等研究的大前提。从不同时期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中可以看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发展的轨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每一次改变都伴随着国家经济改革或调整。
改革开放前,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少,相对而言比较闭塞,学生的英语基础也相对较差,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只强调阅读能力,以阅读科技文章或专业书刊为培养目标。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1986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和文科两个大纲)》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这是针对我国改革初期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量身打造的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对当时的经济和对外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现有的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整个社会对内对外需求,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必须要为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服务。2004年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用其代替《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表明大学英语改革不同于以前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课程要求(试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进入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一带一路等新名词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急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此,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历经五次大的修改,都和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紧密相连。从中也不难发现: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制定和完善都是围绕国家经济和对外交流的需要;围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围绕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语言能力、学习目标、学习目的和学习策略上得到层层推进。一是语言能力,从“单纯强调阅读能力”到“阅读为主、其他为辅”,再到“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从“一定的听(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到“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再到“特别是听说能力”。二是学习目标,从能阅读英文书刊的纯语言目标,到获取及交流信息的工具性目标,再到在不同领域有效交际的社会性目标。三是学习目的,从狭隘地服务专业学习,到提高文化素养、服务社会及国际交流;四是学习策略,从不关心,到提倡良好的学习方法,再到注重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等。这种演进是社会需求、语言学及心理学理论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赵林静、柳华妮,2012)。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是一个国家质量标准体系,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环节,描述和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时要求、学生能力、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结构、条件建设等指标体系,确定内涵与标准,形成符合我国高校教学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规范(王守仁,2013)。《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问世必将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