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之争
自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达到顶峰,此后知识经济与服务业兴起,城市产业结构逐步转型,由此产生后工业社会理论(Bell,1973)。彼得·霍尔指出,20世纪后期决定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力有四个:第三产业化、信息化、新的劳动分工和全球化(Hall,1996)。艾伦·斯科特认为19世纪的英国见证了传统工业城镇的形成和工人阶层的崛起,20世纪的北美大都市孕育了福特主义的大批量生产系统,21世纪则可以称之为后福特主义或智力—文化经济时代(Scott,2007)。在此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西方学者对城市增长(urban growth)理论做了诸多争论与贡献,除了近期相对较热的世界/全球城市研究,也出现了智力—文化经济理论,弗罗里达的创意阶层概念(Florida,2002)以及消费城市主张(Glaeser et al,2001),这些理论对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能够揭示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发展动力之源。
20世纪以来,我国城市也正在发生向以知识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型经济转型,特别是以“北上广深”及各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都市区。近期国内学者通过引介西方城市研究的相关概念理论,针对国内案例做了大量经验性分析,在各个城市研究细分领域取得了较有影响力的相关成果,如创新型城市、创意城市、宜居城市等。但与国外理论成果相比,我们在城市增长本源理论层面还缺少相互争论与突破,即究竟是何种因素在驱动城市发展,由此也影响了城市经验性分析的深度。本章拟在创新经济背景下针对西方学者特别是北美学者提出的典型城市增长理论进行回顾与评述,以供新时期我国城市研究领域进行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