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女儿悬弧四方志
一 湖郡女校
湖郡女校在海岛(地名,现已不用),是当时吴兴县(属湖州管辖)有名的学校,与上海中西女中、苏州景海女校并称为“江南三大女中”。这所学校被当地人称为贵族学校,江南地区许多殷实人家都把自家女儿送到这里念书,据说,说媒时只要提到女方曾就读于湖郡女中,这亲事基本上就成了。
湖郡女校是一所教会学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8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委派女传教士雷金贞来中国,在上海郊区南翔开办了教会学校“悦来女塾”。1894年美国人高淑贞来到中国做雷金贞的助手,并接手主办女校,把“悦来女塾”改名为“文洁女塾”。1901年,学校迁到湖州,在马军巷和尚桥堍一所较大的民房办学。1905年,学校在海岛建起了一座西式建筑风格的教学楼。1906年新校舍落成,“文洁女塾”全部师生从马军巷迁入新校舍,校名改为“湖郡女中”。湖郡女校的课程由学校自由编排,教育分科全面,教学方法灵活,促使学校声名大振、美名远播,所以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求学。
湖郡女校旧址
初春的湖州已褪去严冬的寒冷,微微细雨洗去大地的纤尘,准备迎接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美好季节的到来。1918年春,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王会悟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带着渴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来到湖郡女校。呈现在她眼前的是一座充满时代特色的西式教学楼,屋顶是美国乡村别墅大斜坡式的,庄重中又显自然活泼,透露出大方的气质。钟楼式的屋顶使得建筑在规则中蕴含着无限的变化,于对称中又有着不对称,具有丰富的美感。整个教学楼红褐相间,线条变化多端,结构繁复精巧,弧线的应用和三角形的屋顶、歇山顶又融汇了中国建筑的风格,相映成趣。女校周围浓荫蔽日的大树的点缀,又使它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除了主体教学楼,学校还有琴房、健身房、交际室、学生宿舍、牧师住宅等,与女校间隔一个礼拜堂的位置另有一所男校。学校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风景甚佳,设施比较完备。王会悟在心中暗暗地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在这所学校里好好学英语,汲取新知养分。因为能来到这里继续读书,可谓大费周章,不但是在沈雁冰堂妹介绍下才得到入学资格,而且也让家里人费力筹集了一些钱用来支付生活上的开支。
校园的春天充满着生机。教学楼前的大树已长出新叶,嫩绿的小草破土而出,蜜蜂围着迎春花翩翩起舞。一阵潮润的春风吹来,夹带着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沁人心脾。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琴房里传出阵阵优美的琴声,三三两两的学生或坐在树下的石椅上安静地看书,或漫步在校内花园里轻声畅聊。王会悟很快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并融入其中。这一天,她匆匆赶回宿舍,在走道上不小心撞到两个女孩,其中一个女孩手里的书籍、杂志散落一地,王会悟赶忙蹲下身来捡,一边捡一边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走得太急了,真是不好意思呀!”“没关系,不必介意的。”女孩温和地回答。王会悟把捡起来的书籍、杂志交到女孩手中,指着最上面的一本《女子解放》问:“你爱看这本杂志?”接着又自我介绍:“我叫王会悟,桐乡乌镇人。刚到这里学习英语。”王会悟的直率和真诚迅速赢得女孩的好感,她微笑着回答:“你好!我叫毛彦文,衢州江山人。”又指着身边的女孩说:“她叫朱曦。我们俩比你早一年多入学,算起来是你学姐噢!”王会悟马上调皮地说:“学姐们好!请多多指教!”三个女孩会心地一笑,悄然间已种下友谊的种子。
毛彦文,乳名月仙,1898年出生在浙江江山县一个乡绅家庭。其父毛华东是清朝秀才,后因家庭因素,弃文从商,开设布庄与酱园。其母亲生有一子六女,一子两女夭折,剩下四女,毛彦文为长女。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毛彦文的母亲由于没有生儿子,一生受尽婆婆的虐待、丈夫的冷落。目睹母亲悲惨遭遇的毛彦文,自小便对束缚和迫害妇女的封建礼教深恶痛绝,长大后更是加入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要求独立自主的行列中。19世纪末,在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倡导、西方传教士鼓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反缠足运动,民风保守的江山县也兴起了反缠足运动。毛彦文获选在1913年江山县天足运动会发表演说,虽因上台后过度紧张,把事先准备好的演讲词给忘了,但她却也能临危不乱,机智巧妙地应对过关。在婚姻上,毛彦文是当时少数敢于冲撞传统婚姻藩篱的一名时代女性,打破了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的旧婚姻传统。在毛彦文年幼时,其父就给她与自己生意上的好友之子订下婚约。年幼的她还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对于父亲一手包办的婚姻,并没有想过反抗,可等日渐长大后,她渐渐明白婚姻是关乎自己一辈子的事情,应该靠自己做主而不是由父亲来帮她抉择。到了16岁要结婚的那年,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毛彦文断然做出自己的抉择,在母亲、亲友、同学的帮助下,出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逃婚记,最终成功挣脱了包办婚姻的枷锁,在江山县城震动一时。在学业上,毛彦文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先后在西河女校、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吴兴湖郡女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求学,接受新式教育的洗礼。1929年,她得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巴伯奖学金赴美深造,主修中等教育行政,辅修社会学,翌年获得硕士学位。在事业上,毛彦文回国后在大学执教,从事教育行政工作。1935年,她与北洋政府前国务总理、慈善教育家熊希龄结婚。熊希龄过世后,毛彦文毅然肩负起主持香山孤儿院的重任。晚年定居台湾,继续在教育界服务。毛彦文是中国近代女子接受新式教育的佼佼者,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相若的年龄,相似的教育背景,共同的追求目标,使得王会悟和毛彦文、朱曦(熊希龄第一位夫人朱其慧的内侄女,毛彦文和熊希龄姻缘的牵线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另外,王会悟还结识了张维桢、张佩英、陈达人三位好友。六个女孩在校园里形影不离,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思想,谈理想、聊人生,对未来抱着满腔的热情和憧憬,决心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一天,张维桢坐在书桌前认真地看着一本《新潮》杂志,她一会儿陷入沉思,一会儿喃喃自语,完全没有发觉有人站在她身边。悄然走近的王会悟忽地抢走张维桢手中的杂志,笑呵呵地说:“让我们也看看,是什么杂志让我们的张大美人如此沉浸其中呀?”张维桢一下子脸红了,娇嗔道:“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我怎么一点也没感觉到。”说着又抢回《新潮》,“没有什么好看的,一本杂志而已。”王会悟、毛彦文等几个女孩掩嘴笑道:“你看得如此入迷,怎么还会感觉到我们在呢!”接着,又作恍然大悟状:“噢,原来是罗家伦罗才子的大作呀,怪不得你看得这么认真呢!”
湖郡女校同学合影
前排左起张维桢、王会悟、陈达人,后排左起张佩英(蓓衡)、毛彦文
罗家伦,字志希,笔名毅。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曾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1917年罗家伦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主修外国文学。1918年秋,在陈独秀、胡适的支持下,他与傅斯年、徐彦之等人成立学生社团“新潮社”,并于1919年元月出版同名刊物《新潮》月刊,专门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进步青年的欢迎。
张维桢指着罗家伦在《新潮》上发表的《妇女解放》一文,正色道:“你们来看,罗家伦写的‘婚姻是一种男女共同的生活,所以必先有双方人格上的了解。中国旧式的婚姻牵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结合,不必说了,就是现在根据‘一面爱’或者‘照片爱’的所谓的‘自由结婚’,难道有人格上的了解吗?’这段话有道理吗?我们作为新时代女性,应该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要找自己了解的、志趣相投的人共度一生,而不是按父母的要求、家族的利益去和一个不相识、不相干的人结婚!”其他几个女孩围拢过来,看了以后纷纷表示赞同,但都亲身感受到这条与传统婚姻观念进行斗争的道路是艰辛曲折的。毛彦文想起自己为了摆脱父亲一手包办的婚姻进行的逃婚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王会悟想起在自办学校时因提倡反对童养媳、倡导新风俗遭到当地顽固势力的反对,学校被迫停办时,自己所面临的讥笑和讽刺。几个女孩都沉默下来,陷入沉思中,过了一会儿,她们又重新振奋精神,抱着乐观的态度,认为在传统观念受到挑战时,其基石也定会受到冲击而慢慢松动,直至最后土崩瓦解。她们相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妇女一定能赢得婚恋自由、平等独立的地位,不再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几个女孩在今后的道路中始终秉承这一点,也实现了这一目标。张维桢在大学时,把她的名字从“薇贞”改为“维桢”,表示她对传统女子贞节观念的反抗。她与罗家伦自由恋爱,鸿雁传书,1927年从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回国后与罗家伦结婚,结束了长达八年的马拉松式爱情长跑。婚后两人互敬互爱,相守到老,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们的爱情与婚姻,不仅受得住时间、空间的考验,也经得住磨难、变乱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传奇。
当时湖州的中等学校基本上分两类,一类是师范学校,免收学费也免去一半膳食费,所以大多数贫寒子弟却去读了师范学校;另一类是教会学校,其中有部分学费很贵,被称为“贵族学校”,有钱人家都喜欢把子女送进教会学校,以期毕业后能出洋留学。王会悟家境一般,但为了学习英语,更好地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她选择了学费很贵的教会学校湖郡女校继续深造。家里无法帮她支付昂贵的学费,她就以半工半读的方式,一边学习,一边兼做清洁工以补贴学费。经济上的压力从来没有磨灭王会悟求学的决心,由于从来没有学过英语,没有一点英文基础,完全从A、B、C……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所以她要比其他同学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她又没有其他同学那样的经济条件,她在念书的同时还得做清洁工补贴学费、赚取生活费,这占去了她的大部分时间,可想而知她求学的艰辛。毛彦文、张维桢等好友见她如此辛苦,都想帮助她,表示大家可以省出一点生活费凑在一起帮她支付学费,这样她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但王会悟个性比较刚强,她婉言谢绝了几位好友的心意,坚持要自力更生,凭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
王会悟念书非常勤奋,总是寻找时机,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一天,她在校园里打扫卫生,一边扫着地上的落叶,一边还在念英语单词。忽然,她发觉有个人站在她面前,抬头一看,是教英语的邱丽英老师(吴兴人,毕业于湖郡女校),看到邱老师脚跟前的一堆落叶,王会悟连忙不好意思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邱丽英温和地笑了笑,问道:“这位同学,你经常这样边扫地边念单词吗?你叫什么名字?”王会悟红着脸、低着头轻声回答:“我叫王会悟。我没看到先生您走过来。”“王会悟?我记住了。你继续扫地吧,可别再把落叶扫到人家脚上去了噢。”王会悟听后脸更红,头低得更低了。
过了几天,轮到邱丽英老师晚上值班。在巡查宿舍时,她发现走道上有个女孩蹲在地上,借着走道里昏暗的灯光看书。她悄悄地走过去,女孩因太专注于看书而没有发觉有人走近。邱丽英在女孩身边站了一会儿,女孩还是没有发现她,于是她忍不住问:“这位同学,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宿舍睡觉呢?”女孩闻言吓了一跳,慌忙地站起来,可能是蹲的时间过长了,一下子没站稳,邱丽英忙伸出手扶了她一把。“对不起,先生。明天要考试,我想多看会儿书,多背会儿单词。在宿舍里看书、背单词会影响其他同学休息,所以我就……”女孩低着头,说话声音越来越轻。邱丽英安慰她:“你不用紧张,没关系的,我没有要责怪你的意思。”女孩缓缓地抬起头,邱丽英一看,乐了:“我记得你!把落叶扫到我脚上的王会悟同学,对吧?”王会悟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再次道歉:“对不起,先生。”“没什么好道歉的。你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因为从来没有学习过英语,所以基础比较差,我只能多花时间和精力看书、背单词才能赶得上其他同学,不拖后腿。可我还得做清洁工赚学费,所以在打扫卫生的时候经常会走神,上次还把落叶扫到您的脚上,真是对不起,我真不是故意的!”“不用道歉,我能理解。如果你有什么困难,我又能帮得上忙的,尽管来找我。现在天已经很晚了,你还是回宿舍睡觉吧,休息不好上课就会没精神噢!”“好的。谢谢您,先生!再见!”王会悟转身回自己宿舍去了,邱丽英望着她的背影,暗暗记住了这个勤奋好学又坚强的女孩。
时间过得很快,王会悟到湖郡女校学习已经有三个月了,她已经适应并喜欢上这里的生活。虽然边读书边打工很辛苦,但她感觉非常充实,既可以学习到很多新知识,又结交了很多新朋友。这天,她正坐在花园里的长椅上看书,陈达人(嘉兴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会悟,终于找到你了。我们都找了你一圈了,原来你躲在这里看书呢。快,你赶快去趟校长室,校长找你。”“校长找我?什么事呀?”王会悟纳闷了。“不知道呀。你还是赶快去吧,去了不就知道了。”
王会悟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校长室。校长室内邱丽英也在,她和蔼地朝王会悟点了点头。“校长,您找我?”王会悟低着头轻轻问道。当时的校长帅洁贞,是一位美国女传教士,也是湖郡女校任期最长的一位校长(1906—1922年),她在任期内兴建了健身房、牧师住宅,还添设琴房、交际室等,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你就是王会悟?我开门见山地说吧,我们想给牧师的夫人们办一个中文学习班,邱丽英老师推荐你去教她们学中文。我们看过你的入学档案,对你入校来的表现也进行过考察,认为你可以胜任。下周开始你就不要去做清洁工了,到牧师住宅去教夫人们中文吧。”“校长,这是真的吗?”王会悟不敢相信地问道。“当然是真的,难不成我会骗你?”“太好啦!谢谢校长!谢谢邱老师!”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王会悟感到不可思议,她感激地转向邱丽英老师,邱老师微笑着朝她点点头。王会悟从校长室出来回到宿舍,好友们早已焦急地等着她,见她忙问:“怎么了,会悟?”王会悟兴奋地对好友们说:“我不用去做清洁工了,校长让我去给牧师的夫人们教中文,这样我既可以赚学费,又可以跟牧师夫人交流英语口语,你们说,是不是太好了!”好友们听了这个好消息,都为王会悟有这份适宜的勤工俭学工作而感到高兴。
湖郡女校作为教会学校,自然少不了宗教课程,《圣经》是必修内容。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读有关《圣经》的简易课本,每天在上课之前进行一刻钟的早礼拜,每学期举行一次十天或两星期的“培灵会”,由外地请来布道家对学生进行布道,这样学生到了毕业时大多数都成了基督信徒。王会悟从未接触过教会式教育,对《圣经》一无所知,对做礼拜更为茫然,刚听讲道、唱赞美诗时觉得非常不习惯,便经常以各种理由避开学《圣经》、做礼拜。给牧师的夫人们教习中文后,王会悟的英语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同时与牧师接触的机会和时间也多了,牧师们经常给她讲“道理”,讲上帝如何地爱世人,上帝是如何的伟大,信上帝的人将来会上天堂,等等,要她多听道,多读《圣经》。刚开始的时候,王会悟还假装认真地听,假意地记,时间久了觉得很无聊,能避开则避开,不避开就敷衍。这一天,牧师又给王会悟讲道,要她领洗礼,讲了很久,牧师见王会悟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忍不住大声问道:“王会悟,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讲道,你究竟有没有读《圣经》?还想不想领洗礼了?”王会悟性子直爽,脱口而出道:“我不相信上帝,我也不喜欢读《圣经》,更不喜欢做礼拜!”牧师听了气坏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这么调皮,你不领洗的话是上不了天堂的,你的灵魂得不到上帝的救赎,将来只能下地狱……”“牧师,我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也不想死,才不要上天堂!”牧师气得说不出话来。此后牧师再也不跟王会悟讲道、让她当基督教徒了。
191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基督教学校在“学校名称之上不得冠以教会或教会的名目,宗教科目与宗教仪式不得用强迫制,准许非基督徒学生入学,且应一律待遇”。正因有了这样的规定,王会悟在学校里一直没有加入基督教、成为基督教徒,直至离开湖郡女校时,她还是一个“外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