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做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
认识王小坚始于省级小学语文高端培训班。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通过面试选拔省内各县市最优秀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举办了几期高端培训班。我是班主任,王小坚是第三期(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的学员,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在班里,他的学术水平和课堂教学皆为佼佼者。我很欣赏他的才华。他告诉我,他一直在做阅读教学的研究,最初叫“课堂内的课文外阅读”,又觉得这名称拗口,就改为“拓展性阅读”了。其实他说的“拓展性阅读”跟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又有些不同。首先他对阅读教学的理念有自己的认知,对文本解读也有些研究,核心的内容是语体教学策略、课堂内拓展阅读;再一个就是课外阅读,即书中所称的“课堂外的拓展阅读”,这几乎涵盖了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项研究历经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展开的(义乌是浙江省首批新课改的试点县市之一)。这个研究成果的代表作是《对阅读教学的重新定义》。从我与王小坚的多次交谈和对本成果的多次审读中,我领会出它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这是一项新的研究
首先,名称新。在本项研究之始就有名称之争。我认为:一线教师做行动研究,给自己的教学研究冠以这样那样的名称,其实就像一个母亲给出生的孩子取个名,这是一种无可厚非、极其平常的事情。从孩子生理结构的角度去看,此孩子和彼孩子名虽不同,实质都是一样的,内在的结构和功能差别不大。小学语文教育也依循此理,不管你追求何种名称的教育或者课堂,目标指向和基本策略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通过不同的名称概括、揭示语文教育的内在本质,其实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思路。
其次,立意新。判断一项研究的水平,主要看其立意和实效。立意高远,富于实效应该是一项好的研究成果。作为教育实践者,在探索过程中就像从墙壁的一孔去窥探屋内的一切,会感觉到房子很大,屋内的陈设也一览无余;不同的只是角度,因为角度各异,对屋内的某个摆件就会有不同的观感,会引发不同的思考,生成不同的见解和看法。顺着这个意思,语文教育研究最有价值的东西即是在过程中产生的对教育、对儿童的深刻理解,以及用自己的语词进行陈述的话语系统。纵观王小坚本项研究的理念和观点,其中的所思所想,另辟蹊径,与众不同,隐含着理性的思辨和丰富的智慧之花。
第三,内容新。本项研究基于顶层设计,从阅读教学理念到阅读教学实践,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从课堂阅读到拓展阅读,既有课堂内的拓展阅读,又有课堂外的拓展阅读,内容涉及面广,课型多样,样式多变。于是,本项研究就有其特有的新理念、新视角、新突破的深入思考。
故此,就有了《对阅读教学的重新定义》一书。重新定义,谈何容易,但王小坚真正开始了,其定义也真正重新规定了。对王小坚对小学语文教育新探索的设想,我表示真诚地支持。
二、这是一项行动研究
用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去给教学研究成果命名,并且针对研究形成一套富有个性特质的表述,尽管这种表述还有待进一步斟酌,但这是一线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探索。“是否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说出一个真理,这不只是表达的问题,而是决定了说出的是不是真理。世上也许有共同的真理,但它不在公共会堂的标语上和人云亦云的口号中,只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人用心灵感受到的特殊的真理之中。”我赞同周国平先生以上的观点,其实这番含义深刻的话也是从法国圣埃克苏佩的《要塞》这本奇书中衍化出来的,“词语应该表达你的意思,而不是左右你的意志”。有人说可以把《要塞》当《圣经》读,《要塞》中还有“真理不是现成的出发点,而是千辛万苦要接近的目标”的说法。所以,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育探索就是扎实的思考和实践,然后构建一套富有自身特点且清晰的话语系统,不是去发现新的理论(这何其难哉),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把偏见当成真理。按照这样的说法,王小坚,诚如他书中后记所说,是一位用执着的心灵坚守事业的“斗士”了。在我的眼里,这样的语文老师才是真正的语文老师,因为他真是在做语文教育。
三、这是一项合作研究
王小坚并不是独自在行动,而是带领全校语文教师在做。最初做的课堂内的拓展阅读,这是基于阅读的课堂教学研究,他更是把它作为一种长期的校本化培训,过了几年,学校里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化非常大。“课堂内的拓展阅读”起初只是一个胚胎,真实践和真研究使它生长出五脏六腑、头脑肢体,越来越完整,越来越丰满,有形了,有灵魂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有了影响,很多人都对这个研究团队寄予很大的希望。王小坚告诉我,做着做着,他发现不对,研究虽然已经对单元结构和具体的课型这两方面有了一些成果,但是,教师们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以及文本解读的能力让课堂陷入了一种僵化的境地。于是研究似乎又回过头来,又重新去探寻如下课题:秉持怎样的阅读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改变和转型?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体策略有哪些?怎样来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现代化的社会追求效益,然而这种研究的“孕育”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语文大智慧,小课堂大舞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而且这种复杂性还要求我们必须动态地、系统地去看待这些问题。换一个角度说,改革是无止境的,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改革以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比改革以前少,因为它就是一个解决老问题、冒出新问题的过程,有的时候老问题也未必就真正完全解决了。所以,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教育教学改革的渐进性、持久性、复杂性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定力。所以,我给语文老师的专业准则要求是:一生做好一件语文事!
王小坚的专题研究体现了他的工作团队的一个远景追求。
实现理想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深入课堂是我们的基本策略;
诚心合作是我们的研究氛围;
个性发展是我们的评价标尺。
“师生一起通向美好的生命前方”和“从言语教育的立场出发的语文教育”,宏观与中观的眼界相合,加之以微观的研究和实践的彼此协同,用我们的努力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也是最大限度的改变。
这是王小坚研究团队行动宣言的开头部分,这里边颇有些宗教色彩。王小坚说研究有一个宣言,目的是唤醒教师们对语文教育、对教育研究的真挚情感,因为现在是一个教育信仰缺失的年代。信仰作何解?它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首先要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有人说做教育也要有宗教情怀)。教育的“信仰缺失”主要表现在情感的缺失:对教育,对改革;对学校,对学生;对问题,对成果……并没有真心地投入。
“语文教育是我永远的初恋情人!”我们常常感怀于那些做真教育和真研究的学者型教师的情怀,吃惊于他们对教育的痴迷,在这个新旧杂陈、文化转型的社会里,对教育的坚守,多么的难,但又何其重要!我觉得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应该有一种高度的热忱。我想,王小坚算是其中的一员了吧!
基于王小坚对小学语文的深情厚谊,鉴于他在小学阅读和习作方面获得的可喜成果,最近我推荐他为浙江省中小学作文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希望他名至所归,更好地表现他的聪明才智,在全省范围乃至全国发挥他的引领作用。
最后我想说,王小坚在这本书中所述的成果,是一个区域内语文老师对阅读教学的校本化改造的思考和实践,很有针对性,也非常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所以我慎重地把它推荐给大家。读读它,相信对你一定会有所启迪的。
是为序!
汪潮
2017年7月28日于淳安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