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读懂学生的方法与策略综述
国外的研究,早在苏格拉底时代就已经开始致力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来探明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学习。但是系统地使用谈话法来研究学生却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现传统的测验,尤其是标准化测验在洞察学生思维方面的贡献是有限的,为此他提出了称之为“诊断访谈”或“半诊治面谈”的方法,旨在揭开学生数学思维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应运而生。比如美国的NC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就鼓励教师采用各种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包括使用课堂观察、课堂提问、主观性测试题、调查问卷、访谈、成长记录袋、表现性任务(如数学日记、实践活动等)、出声思维等。这些评价方法与教学密切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系列有效的研究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在学生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发挥着积极作用(见图2-1)。
图2-1 研究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巴班斯基认为,经常地、全面地、系统地研究学生,乃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他把改进现有条件下研究学生的方法,列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他对苏联心理学家有关个性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研究,从系统结构性观点和整体性观点出发,提出了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个性整体性结构的“学习的实际可能性”概念,并从理论上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他强调指出,选择和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方案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研究学生的实际可能性、学生活动的条件、查明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及其‘可接受教学和教育能力’中缺陷产生的原因”。因为,“如果不对学生的特点和活动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教师就不能将教学与教育任务以及教育影响的手段具体化,这将导致课堂教学计划的公式化、教师行动的盲目性……”教育和被教育者协调一致、共同努力而产生的“教育共振”,乃是“在合理消耗师生的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达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他还在将数理统计方法、实验心理学方法、有经验教师的直接研究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并参照心理学中有关的重要结论的基础上,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的研究学生的基本大纲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见表2-1)。
表2-1 巴班斯基研究学生的基本大纲
对于如何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目前我国研究的具体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观察法、测试法、问卷法、实验法、谈话法和材料(如作业,试卷等)分析法等。
北京师范大学张春莉和吴正宪认为,我国在洞察学生学习和思维过程的方法上与国外有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在学生研究的方法上倾向于关注犯错误或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分析,而国外的研究不仅关注错误的反应,也关注正确的反应,并且有些错误的不可避免性也能得到教师的认可。
(2)我国在学生研究的方法上时间多集中在课前和课后,而国外的研究提倡在课堂中也引入学生研究,不仅鼓励教师与学生群体、个体之间关于数学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交流,还鼓励学生与同伴之间进行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交流。
(3)我国采用谈话法主要是用来发现学生学习的错误类型及原因,而国外采用“诊断式访谈”或“半诊治式面谈”的方法,不仅要求教师发现学生错误类型及原因,更重要的还要通过访谈帮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并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错误进行修正。
国外在学生研究的方法上与我国存在的这些差异,为我们如何更好地读懂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研究方法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