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秋(克勒门文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主堂旧话

天主教在中国的势力,到了18世纪,受了一段时期的挫折,耶稣会也遭一度解散,不久又复活了。中国的天主教,要求教皇再派耶稣会修士来华传教。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派了法国巴黎耶稣会会士南格禄、艾方济、李秀芳三人先来,1842年7月12日,才到上海。南格禄神父那时受任上海耶稣会会长,原选定佘山,设修士疗养院,以路远而罢。(今佘山有天主堂。)1846年,梅德尔修士及主教罗伯济选定董家渡做主教驻节大堂。

董家渡天主堂的地基,那是我国政府让给天主教会的。1842年,五口通商之约既订。1844年,法派赖格纳来华,订立黄浦条约,乃有准许人民自由学习天主教道理的上谕。其明年,赖格纳到上海,向沪道进行收还雍正年间所没收的教产。(1731年,敬一堂被没收,改建为关帝庙,庙西于1748年设置申江书院,天文台始废。)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上谕:“……所有康熙年间各省旧建之天主堂,除改为庙宇民居者,毋庸查办外,其原有房屋尚存者,如勘明属实,准其给还该处奉教之人。”他们当时所要收回的,是指明代郭居静神父时代的上海城内老天主堂和公所,以及大南门外的圣慕堂。那时老堂已改为关帝庙,公所已改为学宫,所余者,只有一处圣慕堂可还了。1845年,西人索回潘国光所建天主堂产业,沪道宫慕久因其已改为关帝庙,许以董家渡一处地基相偿。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天主教西人以中法互订之追加条约为援,又索回已改为关帝庙之天主堂,并及申江书院(那时已改名为敬业书院了)。1862年(清同治元年),关帝庙与书院迁让,天主教会乃重行建造天主堂,俗称老天主堂,简称老堂,老堂所在之街称天主堂街,即梧桐街是也。

1847年11月21日,董家渡天主堂奠基,由罗伯济主教主持,他那天晚上,便回罗马去了。1853年3月20日,建筑完成,举行开幕礼,由法国兵船贾西义号派武装小艇直驶董家渡。天主堂仪仗,一直排到黄浦滩,观礼者万余人!这一天主堂,定名为圣沙勿略天主堂,在当时,是中国最大的天主堂。

至于来到上海的耶稣会修士,却要另觅董家渡以外的地方做住所。在距上海城外八公里处,有个徐光启见本书《人物》篇。墓,便是徐氏生前的别庄所在地,墓旁还有徐氏的后裔住着。南格禄会长于是决定在徐家汇建立耶稣会会士院。梅德尔神父奉命筹建,并在院屋旁边修建徐家汇大教堂。于是上海的西南角上,有了另一所巍峨的天主教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