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地飞行: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磁浮交通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追赶,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多少苦涩

投向世界的目光,让常文森教授产生了一种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紧迫感。

其时,最早提出研制磁浮列车的德国,经过34年不懈探索与创新,已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磁浮原理样车和试验线,证明了磁浮列车的可行性,开始得到政府交通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虽然推广应用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顺利和迅速,但德国和日本等已提到了政府议事日程,开始制定磁浮交通发展规划和线路选定工作,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呼之欲出。

常文森知道,搞科研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从德国的研究情况看,研制磁浮列车必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但当一项新技术出现时,如果不紧紧跟上,抓紧研究,就会落后,以后再追赶就更难了。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天”来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常文森决心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追赶国外先进技术,率先开始磁浮列车的研究。

在20世纪末期,“追赶”成了中国的一个高频词,特别是在科学领域,“追赶”甚至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远远地落后了,西方大国已进入了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不追赶能行吗?

追赶,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苦涩。曾几何时,中国作为一个善于创造的民族,科学技术曾经处于世界遥遥领先的地位。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6世纪以前,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共54项,我国发明或发现的就有31项。到1500年,中国的发明或发现仍占世界重大科技成果的58%。

当代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是在世界科技史研究方面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他曾这样写道:“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这些发明或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7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和火药“四大发明”,曾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令中国人得意了几千年。明代郑和率领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欧洲曾有人确信:“中国船队的数量超过了世界各地船只的总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了。

到了15世纪中叶,中国竟莫名其妙地放慢了科技发展的步伐,错过了一次次发展机遇。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更是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从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竟然只占到0.4%。当西方列强借助近代科技强势崛起并进行全球扩张之际,中国却进入了“万马齐喑”的封建社会晚期。

与此相反,被中国文明照耀下的欧洲,现代科技的种子却迅速地生长、发展。在此后400多年时间里,落后的欧洲一跃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特别是近代,英国人用从中国传入欧洲的火药,造成了炮弹,在1840年竟然用它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将一颗耻辱的种子种在中国人的心上。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中国文明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70多年前,这个叫李约瑟的英国人在中国四处游历、考察后,编写出7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发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十分耐人寻味。

20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学者曾邦哲通过考察中国与欧洲国家的科技发展史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近现代西方科学、工业革命与现代艺术,是建立在中国科技、文化、体制与思想成果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些成就,同样不会有近现代西方文明。

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中国总不能躺在祖先的辉煌里啊!

一个曾经雄风万里、世人仰望的泱泱大国,一个曾经顶天立地、智慧过人的民族,竟然在很长一段历史里,积贫积弱,一蹶不振,陷入落后挨打的地步。

知耻而后勇。然而,中国人的图强梦做了整整上百年!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科学技术才开始重新慢慢崛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果断做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自此,“向科学进军”的鼓角响彻神州大地。“两弹一星”的成功,让站起来的中国人挺直了腰杆,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我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仍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改革开放,东方风来。1978年3月,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从此又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沐浴着“科学春天”的阳光,正处于干事创业黄金时期的常文森等专家学者,又怎能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常文森决心赶上“磁浮”这趟科学列车。研制磁浮列车条件不成熟,前景也不可预料,但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如果等什么条件具备了再来干,就什么都晚了。当年我国搞“两弹一星”,不也是在科研设备严重缺乏,科研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干出来的么?磁浮列车总没有“两弹一星”那么难吧。

干!事不宜迟。必须抓住机遇,立即行动,向科学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