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使民如祭以礼敬,仲弓问政惟德行
《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了孔子弟子们的事迹。《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有关祭祀的故事有两则。其一是仲弓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告诉他,役使民众如同承办隆重的祭典一样,处处以礼敬待他们。其二是越王勾践以卑辞厚礼向吴王夫差求和时,子贡转述越王勾践的话。勾践说仰赖吴王夫差的恩赐,越国才得以恢复祭祀。祭祀活动在《仲尼弟子列传》中代表了一种礼敬的态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众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重要传人。本篇列传记叙了孔子众弟子各自的品学以及孔子对他们的评论与对话。仲弓,冉氏,名雍,字仲弓。他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得意门生,以德行著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出门做事如同接待贵宾一样,役使民众如同承办隆重的祭典一样,处处以礼敬待他们。在诸侯国任职不会有人怨恨你,在卿大夫家里任职也不会有人怨恨你。”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得意门生,以善辞令闻名于诸侯。吴王,姓姬,名夫差,阖闾子,春秋末期吴国国君。伯嚭,姓姬,担任吴国太宰,掌管王家内外事务。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越王,勾践,春秋末期越国国君。文种,字伯禽,一作子禽,即大夫种,春秋末越国大夫。这个故事讲述了吴王夫差乘胜追击占领越都。勾践逃至会稽山,派大夫文种买通吴太宰伯嚭,卑辞厚礼向吴王夫差求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于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子贡回报吴王说:“我郑重地把大王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非常惶恐,说:‘我很不走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又不自量力,竟得罪了吴国,以致军队被打败,自身受屈辱,栖居在会稽山上,国家成了荒凉的废墟,幸得大王的恩赐,使我能够捧着祭品而祭祀祖宗,这恩情我至死也不敢忘怀,怎么另有其他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