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人际沟通的基础
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善于言谈,却不是那么会说话,给人的感觉总是很别扭,使人远远避之而唯恐不及,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说话时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事实上,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无论我们在社会上扮演了什么角色,有着什么样的身份,尊重都是我们维持人际关系不断互动的规则。一个说话不尊重他人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而一个习惯于出口不逊的人,怎么样都得不到别人的喜欢。
同样,与人沟通,尊重也是前提,它是一个人素质的直接体现,也是能够赢得对方认同的先决条件。
有位士兵骑马赶路,到黄昏了还找不到客栈,这时他看见前面来了位老农便高喊:“喂,老头儿,离客栈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士兵策马飞奔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五里、五里”他猛地醒悟过来,“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他掉转马头赶回来亲热地叫了一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农说:“你已经错过路头,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语言本是思想的衣裳,它可以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高雅或粗俗。同时,语言交流是一种心灵沟通,要想使彼此之间的沟通畅通无阻,最起码要在语言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这样才会让对方感到“良言一句”的温暖,使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感情更快地融洽起来。
章老师是一所高校有名的教授。有一天,一位隔壁学校的同学来找章教授,要章教授做他校外的论文评阅人。因为当时规定,论文答辩时要请一个校外的专家来指导。这位同学一进门,见章老师的屋里坐了好几位老师在商讨什么问题。他也搞不清哪位是章教授,就张口问道:“谁是章炳山呀?”章老师听到这个学生直呼自己的名字,脸色微微一变,几位老师也面面相觑。不过,章老师还是很有礼貌地对他说:“我就是,找我有什么事吗?”那位同学大大咧咧地说:“噢,你就是章炳山呀,我可早就听说过你了,我是某某教授的学生,我的论文你给我看一下!”章教授到底是有涵养的人,虽然看到这个学生说话没有礼貌,也不过随口说道:“那你就放那里吧!”这名学生就把自己的论文往章老师的桌子上一扔,对章老师说:“你快点看呀!后天我们要论文答辩,你可别耽误我的事!”章老师这么有涵养的人也忍受不了了,火气顿时上来,他对这位同学说:“这位同学请留步。请问一下是谁找谁办事呀?你的论文拿走,我没有时间给你看!”
一向很有涵养的章教授怎么会忍不住生气呢?原因就在于那位同学说话不懂礼貌。章老师是很有名气的教授,那位同学至少也应该礼貌地称呼“章老师”,而不是直呼其名。另外,同学那“目中无人、随意指使”的不礼貌行为,更让章教授生气。其实,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普通的交谈,我们都需要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如果那位同学说话能够礼貌一点,那么章教授一定不会在嘴上为难他,定会乐意帮忙的。
为此,在沟通中,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话时态度不妨诚恳一些
每个人都有戒备心理,尤其在没有确定对方的友善之前,这时候如果你太过高调,往往会堵住和别人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的大门。因此,沟通时,说话不妨诚恳一些,口气缓和些,语调温柔些,不要引起别人心里的抵触和对抗,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欣赏和喜欢。
2.语言中表达敬意
用语言把对对方的敬意直接表达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表达敬意,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对方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告诉对方。比如,你通过同事的帮助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要对同事说:“谢谢您的帮助!”对方听到你的感谢,心里自然会很高兴。
3.丰富礼貌用语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习惯这样打招呼:“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这样的日常用语显得有点单调、乏味,同时,也缺乏应有的礼貌。我们应该丰富自己的礼貌用语,如“早安,你好吗?”“请代问全家好”等。
4.养成使用敬语、谦词、雅语的习惯
敬语也就是敬辞,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如我们常用的敬语“请”,第二人称“您”,代词“阁下”“尊夫人”等;谦语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语言,如称自己为“愚”;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语言,如你端茶招待客人时应该说“请用茶”。
总之,没有平等和尊重,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谦虚平和,体现的是生命之间的尊重,是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虚怀若谷的姿态。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尊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只会关闭交流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