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范儿:“80后”“90后”求是创业新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创业维艰

2004年,大学步入尾声。大多数同学选择到微软、IBM等知名大公司就职,陈琪决定到杭州本土企业——阿里巴巴上班。他的理由是,离寝室近,骑车五分钟便能从玉泉北门到达公司所在地。即将去深圳华为工作的魏一搏很不理解。在他眼里,好哥们最后被安排入职的淘宝又小又没有名气,而且“一个月才800块他也干啊?”

一毕业,陈琪就去了。头三个月,他每天都埋头抠图,例如把一个照相机、一根项链从背景里抠出来,简单且机械。心理落差难以避免,但陈琪还是日复一日、踏踏实实地做着这项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一如他的同事们。

大家都不知道,陈琪的自我驱动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正在这段日子里默默萌芽、成长、结果——逐渐地,他不再单纯重复抠图的机械动作,而是不断深入思考这些动作内在的联系与机理,希望找到高效智能的代替人工的方法。“90天后,我们整个团队就不再需要人工抠图了,我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一段长度约十分钟的采访视频中,陈琪被问到创业后作为CEO看重应聘者哪些能力时,他回顾了上述自己踏入工作岗位时的小例子。“自我驱动力,解决问题能力,还有融入团队能力,”他顿了顿,“这些是最主要的三点。”

用户界面设计师、用户体验部经理、产品经理,伴随着淘宝发展的蒸蒸日上,陈琪的职位也一升再升,早期资深员工的身份还给他带来价值千万的股权。与此同时,他买了房购了车并成了家,顺利迈入杭州中产阶级的标准序列,生活安定、富足,却也波澜不惊。

2010年2月,泡在网络上十几年、积极参与网络发展每个阶段的陈琪,清晰地听到一声发自内心的召唤——去创业吧。这召唤的缘起当时他无法解释,六年后他搞清楚了,那是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彼时互联网已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行业前辈和巨头公司们做得越来越好,留给后来者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办完辞职手续,陈琪给远在深圳的魏一搏打了个电话,“我创业了”。通话时间不到半小时,很多细节聊不清楚,于是魏一搏直接飞回杭州,两人又是一番长谈。接下来的创业进度快得惊人,陈琪在杭州卖了一套房子,得100万元,魏一搏回深圳辞职,也卖了一套房子,得50万元。

创业办公室位于一间民居。4月份杭州已是梅雨季,民居里光线灰暗,负责技术的员工金潇留了下来。第一个产品卷豆网能把网站上所有普通的网店链接和在线商品链接转换为支持佣金结算的CPS(Commodity Promotion Solution,商品推广解决方案)链接,在不占用网络社区广告位的前提下,额外增加这些网站的收入来源。魏一搏发挥强悍的执行力,半年里拿下全国多家排名靠前的网站和论坛,为卷豆网积累了两万多个客户。但这个市场的市场容量比想象中低得多,卷豆网的业务规模始终上不去,所以陈琪就和团队商量转型为电商导购,做女性消费社区。

日后,陈琪总是这样阐释转型考量:首先,女生是社区里最活跃的人群,且消费行为频次高,市场空间最大;其次,我们喜欢美好的东西,希望从事与美相关的事业。“蘑菇街”这一名字来得随性,“街”字一早就确定了,逛街于女性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与吸引力,那前缀应该叫什么呢?西瓜、土豆、南瓜,一个个历数过去,陈琪发现蘑菇街的所有域名、商标、公司名称都在,就是它了。

不久,原淘宝首席架构师岳旭强也加入蘑菇街,成为技术合伙人。8月至11月,全员加班加点苦干90天,开发出蘑菇街beta版。陈琪顶着CEO的名头,什么都干,码代码,设计页面,跑嘉兴监工服务器上新。全新的服务器太贵了,为控制成本,陈琪只好花费相当一部分精力去淘宝、赶集网与58同城搜集二手服务器的转卖讯息。在这些地方,二手商品往往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得。吃饭也是一大问题,每天一起床,陈琪和魏一搏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买菜,魏一搏只会蒸米饭,陈琪只能做红烧肉,一肉一饭就是每餐标配。

2011年2月14日,蘑菇街官网终于正式上线。买房凑的150万元已经花光,自觉融资遥遥无期的陈琪以5美元一股的价格卖掉自己的淘宝期权,为公司筹得近500万元新资金。他们并非新领域中最早的进入者,美丽说——一款允许用户收藏和发布商品链接、主动生成图片信息的类似电商微博形态的产品,上线已半年有余,并完成A轮200万美元的融资。

无暇关注对手动态,陈琪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沉淀用户、以精准运营提高用户转化率的创业难题上。蘑菇街是一个社区型产品,想要深入了解用户喜欢什么样的社区形态,起初只能由创始团队成员参与其中,把用户一个一个地留下来。

为此,陈琪在蘑菇街注册了马甲,年龄、职业各有不同。他变换着马甲挨个回复用户的发言,营造出一种热闹的社区氛围。“我始终相信,不深入一线就没办法了解用户真正想要什么,没办法只能性别错位一下。”这些马甲号他持续用了一年多。

蘑菇街在新浪微博和腾讯QQ空间组织的小活动、小游戏,也很受年轻女性的喜爱,多管齐下,蘑菇街用户的增长速度比预计快很多。陈琪他们原本计划,截至2011年年底做成10万人次的日访问量,但仅到4月份就快突破20万人次了,等到年底一看已经达到100万人次。迅猛的上升势头吸引了多家创投机构,这一年蘑菇街接连完成A轮、A+轮融资。

正式上线运营14个月后,蘑菇街在“引导流量”和“引导成交”两项指标上均排列第一,每日为淘宝引导成交而获取的分成收入达十多万元。陈琪激动难掩,发了一条微博:“我们的团队靠着自己的汗水、智慧,以及为所有菇凉(姑娘)服务的真心,用更小的团队、更短的时间、更少的金钱,做到这个成绩。别的话不说了,感谢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