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阁鸣鹤场
鸣鹤古镇位于慈溪市东南部、五磊山下,栲栳山北麓,杜湖、白洋湖之滨,是三北一带的古老集镇之一。据记载,“鸣鹤”之名始于唐代,和一位叫虞九皋的乡人有关。虞九皋为初唐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重孙,字鸣鹤,体质文弱,进士及第后不幸殁于京城,乡人哀之,为追思虞氏家族之遗风,遂将“鸣鹤”冠以乡名以作纪念。唐宋时这里曾是浙东地区的主要盐场,北宋咸平年间设鸣鹤买纳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鸣鹤盐场课司,故当地人习惯称之为鸣鹤场。自宋代至民国,鸣鹤一直以乡建制,新中国成立后改为镇,2001年10月与观城、师桥合并为观海卫镇。听同行的文物保护专家介绍,鸣鹤的外形也像一只鹤,陡塘桥是鹤的头,而老街则像鹤颈。
自东晋始,在这片土地上以虞、叶两大家族为首推的名人志士辈出,如东晋杰出的天文学家虞喜,东晋思想家、史学家虞预,初唐名臣虞世南,“杜洲先生”童居易,抗倭义士杜文明、杜槐。至清康熙时,叶氏一族崛起,进士、举人、诗人、巨贾层出不穷,尤其是叶天霖兴办国药业,开创了慈溪国药贸易之先河。之后,慈溪人经营的杭州叶种德堂、温州叶同仁堂、绍兴震元堂等国药店纷纷开设,极大地推动了浙江乃至全国的药业发展。
鸣鹤古镇印象之一:明清建筑
鸣鹤古镇依湖建镇,依水成市,长街廊棚相连,是当地的最大特色。沿河是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明清住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应天顺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高墙深院,曲弄幽巷,四合院,走马楼,人字坡青瓦顶,马头墙,风格与宁波一带略有不同,宅内雕琢精致的花格门窗及石窗极富韵味。
古镇的建筑遗存面积369746平方米,其中明清建筑22000平方米,民国建筑29768平方米。高高的围墙、富有江南特色的四合院、雕工精致的格子窗、如意形状的门臼和别具一格的马头墙,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江南古镇古朴淡雅的风韵。现存古建筑除叶氏三、五、六房外,保存较为完好的当数“二十四间走马楼”。该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气势宏伟,用材粗壮,基本格局为七间二弄二十四间两层楼房。此外,古镇的金融机构“银号”,以及岑家门头、大塘俞家、鸿昌弄等老宅亦保存较好。
鸣鹤古镇印象之二:各类寺庙
祠堂、庵、寺及横跨河上的岳庙是古镇的另一个亮点。
背山面湖的金仙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寺内天王殿、大殿、玉佛殿等建筑巍峨壮丽,寺前有七座石塔立于湖水之中,别具风格。
“舍宅为寺”的定水寺,原系杜湖南岸的杜岙解家村虞氏故里,现已无存,但尚有遗址可寻。杜湖的东西两厢有五磊山、栲栳山雄踞,山势幽深秀美,多奇峰异石、山泉飞瀑,著名的有鹁鸪石、狮子岩、三石门、小石城、象眼泉、白龙潭飞瀑等景点。
五磊山上的五磊寺,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238-251)。古镇辖境内还有南宋著名学者黄震墓、石马弄窑址、枫树湾窑址、栗子山窑址等遗迹,毗邻上林湖青瓷越窑遗址。
鸣鹤古镇印象之三:古桥流水
鸣鹤依湖而建,民居沿河鳞次栉比,而连接河岸两头的便是那些古桥了。在鸣鹤,过去有“三北环洞桥七座半,鸣鹤占四座”之说,说鸣鹤是慈溪最具江南水乡风貌的地方,一点都不言过其实。短短数百米老街,自东向西依次有陡塘桥、三槐桥、世德桥、东大桥、运河桥、普安桥、沙滩桥等,一桥接一桥,与街河、民居相映成趣。尤其是清至民国期间建造的拱桥陡塘桥、运河桥和沙滩桥三座单孔拱形石桥,更是鸣鹤之行必看的风景。
鸣鹤境内有慈溪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文物保护点13处,于2000年2月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走近鸣鹤,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她有周庄、乌镇的风韵,却没有周庄、乌镇的喧闹。在一条古巷,我们看到忙碌的工人们正在铺设石板,一大片经过修缮的老房子,以“修旧如旧”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使鸣鹤变得更具古韵。走马观花游鸣鹤,看不尽的岁月沧桑。今天的鸣鹤,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人探寻的目光,不再是“养在深闺无人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