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极思动:常虹动漫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动画片中的“动”

动画的发明和发展与电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06年,在电影诞生十年后的美国,斯图尔特·布莱克顿(Stuart Blackton)拍摄完成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影片《滑稽脸孔的幽默形状》(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其后,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把动画推向商业化并取得了很大成功。1939年,迪士尼公司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74分钟的彩色电影长片《白雪公主》(The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40年代之前,电影基本都是以戏剧化或歌舞片的面貌出现的,无论在剧本创作还是在表演、效果等方面都是以舞台剧为范本。自然《白雪公主》的创作也无法摆脱这种模式。40年代初期,出现了新现实主义电影。它是挑战传统的戏剧样式的电影。这些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反叛戏剧式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力求通过细节的描写,刻画生活中真实和自然的多层面。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意识流电影在当时意识流小说的影响下首先在欧洲产生,其重点在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潜意识。在这之前的电影受制于不可以用直接的方法而只能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变化的理论。到了今天,电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和风格上都更趋向多元化的发展。

世界电影史辅助我们了解动画片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对比中看到一种现象:如果我们说动画片《白雪公主》是深受当时好莱坞戏剧式歌舞片的影响,那么20世纪50年代的《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60年代的《石中剑》(Sword in the Stone),90年代的《风中奇缘》(Pocahontas)、《木兰》(Mulan)以及21世纪的三维动画片《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等动画大片,它们并没有受到电影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十分强烈的影响,几乎变化不大,依然还是采用戏剧式的矛盾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的创作模式。综观最受现代电影和现代艺术影响的动画短片创作,我们会感受到它的另类创作状态。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的,以加拿大著名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cLaren)为代表的“纯粹动画艺术”运动中所创作的作品即是如此。但这也不是当时“意识流电影”的简单翻版。

从对动画片发展史的观察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动画是沿着自己的轨道在运行,即使它受到了其他艺术的影响和冲击,但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究其原因,我们以为有两项:

1.观众因素的考量。由于绝大多数的动画观众为儿童和青少年,因此过于复杂的故事情节、电影镜头的运动和视觉影像的设计,或者是复杂动画形象的塑造、中性性格的人物或动物形象都会造成年轻的观众主体对影片理解的困难。我们看到许多成功的动画作品,无论是在情节和故事的编排上,还是在电影语言的运用上,大都不太复杂,常按时间顺序和剧情先后进行。但是,在塑造动画形象和动作设计方面,他们却花了大力气,把动画片中的动作与形象的性格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常常巧妙地利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塑造出一个个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动画明星,如唐老鸭、史努比、孙悟空等等。

2.“动”是动画之本。从电影的技术角度来看,“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摄像机自身的运动,另一种是被拍摄人物或物体的运动。动画片与电影虽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动画的最大特点还是体现在片中的人物或物体的运动方面,我们从许多动画影片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动画片与一般电影在技术上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镜头运动。以传统的二维动画的镜头运动为例,也就是所谓的“摄像机的运动”(camera movement)。二维动画的镜头说到底是画面的运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像机本身在运动,而是利用画面移动的方式使观众产生了摄像机在运动的视觉感受,或者说是错觉。另外一点就是记录影像的方式。电影是用摄像机去收录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景物,动画却是以绘画、雕塑的形式在虚拟的磁性空间中创造一种艺术的仿真景物、形象和动作。在这些景和物以及动作中,既有自然世界的翻版,又有非自然世界的拟造的“存在”。因此,动画中的影像在“动”的过程中也就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这种语言更具有主观性和表现意味,它看起来既真实又虚幻,既写实又写意,既熟悉又新鲜,既朴实又夸张。艺术家们正是利用了这个特性,创造了动画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门类。

在记录真实动态方面,我们将动画片与一般电影的实景拍摄方式比较。动画片是在固定的摄像机机位下通过画面的变化和移动来拍摄影片,因此它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和技术特点。我们所看到的动画片在摄像机运动方面虽然并不如实景拍摄来得自如,大都需要用逐格拍摄的办法来进行;但在动画片中,形象在“动”的方面却充分显示了它的特长,它们是利用绘画等造型艺术的特性表现了真实,这种艺术性的真实又是跟踪拍摄的摄像机所不可企及的。像传统的二维动画,出现在银屏上的一切场景和活灵活现的形象与动作,都是艺术家们用笔一张一张绘制而成的。

我们看到,动画片中的米老鼠、孙悟空等生动、可爱的形象大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动”的。这其中有人类的动作,也有动物的动作,也有其他自然界物种的动作,有许多是我们十分常见和熟悉的,但也有许多动作是真实的生活中不曾存在的,也是我们永远不会见到的。那是因为这些动作是动画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生活的提炼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动作,而每一个艺术动作都是一种“独特”。

动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许多表现方法,但动作的设计和表现始终是动画艺术中至关重要的。动作的设计是用动画形象来传达情感的最直观和有效的方法之一。透析动画这一重要的特性,也就使我们了解到动画所表现的内容和题材是十分广泛的,但它的表现方式和方法上是与实拍的电影有所不同的。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在动画制作上的应用,尤其是三维电脑技术愈来愈成熟,动画在单纯的技术层面上已经基本可以达到电影实际拍摄的视觉水准。尽管如此,动画在其本质上的特征并没有随之而改变。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和分析动画在纪录自然真实方面的短处和创造艺术真实方面的长处,所以在构思剧本的创作阶段就应把上述的因素考虑进去。如何充分去发挥动画的特点和长处并有选择地、积极地去借鉴,而不是盲目地照搬如电影、戏剧或美术等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是动画创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动画,尤其是传统的二维动画,是通过用铅笔等绘画工具来绘制形象的。要想求得如同真人演出一般的真实,并追求微妙的面部和肢体的变化,是十分困难的。当今即使是操作最先进的电脑设备并用一流的三维软件塑造出的形象也都没有达到如同真人演出的效果,而二维动画片也就更加不可能达到上述效果了。如果说一般电影重在写实,那么动画片则重在写意。如果说一般电影中有许多是靠细腻真实的表演来打动观众的心,那么动画片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特有的夸张和富于想象力的动作语言去博得观众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