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年鉴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专题

在第三次教育教学大讨论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金德水

(2016年7月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育教学大讨论总结大会,对为期一年的第三次教育教学大讨论进行全面总结。刚才朝晖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分析了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和举措。建红同志介绍了学校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我都很赞同。

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最核心、最本质的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评价一所大学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教育部新一轮学科评估将人才培养质量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前不久,学校听取各学科专题汇报,大家普遍感到人才培养的若干指标是制约我校学科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重视教育教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体现人才培养与学校整体发展的高度统一,迫在眉睫。

适时开展全校教育教学大讨论是浙江大学的优良传统,这次大讨论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重大课题,深入研讨了包括招生、教学模式、科教协同、实践训练、国际交流、创新创业、思政教育等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系列问题。在为期一年的讨论中,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全校师生积极热情参与,形成了一些重要共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形成了培养“时代高才”的目标共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强化;二是进一步形成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共识,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确;三是进一步形成了协同育人的路径共识,科教协同理念得到有效体现;四是进一步形成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多元化评价共识,教学相长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五是进一步形成了院系教育教学主体责任共识,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重心下移;六是进一步形成了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共识,理顺了学园和院系的有机衔接。这次讨论为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打下了基础,成绩值得充分肯定。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各部门、各单位、各院系及广大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对教育教学特别是本科教学的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有待进一步树立;二是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三是教与学的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良好的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有待进一步营造;四是教育教学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人才培养的品牌特色有待进一步巩固。通过学科评估,我们发现学校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都比较欠缺,与学校的办学地位很不相称。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差距,其中一些问题在上一轮学科评估时已经显现出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对此学校也负有一定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加强教育教学大讨论成果的运用,在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强优势、补短板、谋全局、创一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下面,我结合这次教育教学大讨论成果、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提出的精心育人的要求再讲四点意见。

一、弘扬优良师德师风,树立尊师重教新风气

去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嘱托中共中央办公厅转达了他对浙大教师的节日祝贺,指出“浙大教师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这既是莫大的鼓舞,更是巨大的鞭策,全校教师要以此为标准,营造良好师德师风。

第一,深刻把握优良师德师风的内涵。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就当前形势而言,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能够践行好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要求教师做品德高尚之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政治纪律、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所谓“师风”就是教师的作风,要求教师养成良好学风、教风及生活作风,爱生如子、视教如命、履职尽责,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领悟好师德师风的内涵和要求,在这方面决不含糊,更不能突破教师思想行为底线。

第二,加强优良师德师风的引导和培育。要大力弘扬师德师风,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一要引导树立崇高理想,通过开展新教师入职教育,“育人强师”全员培训计划等,让广大教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二要加大典型宣传力度,以永平奖获得者、“三育人”标兵等为榜样,挖掘为人师表、受人敬仰的师德典型,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实践锻炼,组织教师到部委、地方政府和基层参加挂职、实践等锻炼,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将所见所学、所感、所获带回课堂、指导学生。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一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完善教师评价的“指挥棒”“风向标”,在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招生指标等环节建立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二要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学术评价体系,规范学术权力的行使,引导教师形成按规矩、按规则办事的行动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学风、教风、师风。三要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好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的监督体系。加强教育教学督导队伍建设,重视督导结果的运用,校党委常委会将每年听取一次督导工作情况汇报。

二、创新教材教法,取得教育教学新成效

好教材、好教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是关键,也是基础。说其关键,是因为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三要素,缺一不可,而教法将这三要素串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说其基础,是因为好教材、好教法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而是靠长期的积累和深度的提炼,对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从这一轮学科评估来看,我校缺乏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好教材,也缺乏具备产生重大教学成果的好教法,直接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下一步,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这两个突出问题。

第一,编写好教材,夯实教学基础。编写教材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要注重挖掘凝练,要将科研成果形成教学案例,与教学心得相融合、再转化,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好教材。二要加强科教协同,编写好教材需要在学科交叉中产生灵感,在科教协同中产生成果。三要完善激励和保障,加大对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

第二,研究好教法,优化教学过程。好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方式创新,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应当主动占领慕课、微课、网络精品课等在线教育阵地,主动通过新媒体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线上线下良性互动。这是大势所趋,不能忽视回避,否则必将错失良机。二是内容创新,精心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多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让一些学生从“低头看手机”变成“抬头看老师”。三是问题导向,注重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思考、去查阅资料、去动手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在思考与辩论中澄清认识、提升觉悟、修正自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将远远超出书本和课堂。

教法的落实还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的配合,特别是硬件支撑要落实到位。要在紫金港校区西区建设中统筹规划教学空间的功能分布,建设好讨论教室和敞开式讨论空间,为教师开展小班化教学讨论提供良好条件和环境。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和多元培养。有了好教材、好教法,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一要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从“知识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彰显能力素质评价的目标导向和育人功能。二要设计多元化发展通道,针对拔尖生、普通生、困难生、国防生、民族生等不同群体研究针对性培养措施,满足学生不同成长路径需求。三要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持续拓宽海外交流渠道,积极争取资源支撑海外学习交流项目,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到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关心学生成长成才,激发教学相长新动力

关心学生、言传身教、教学相长,既是落实学生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特色所在、基础所在。在信息化时代,传统教学阵地有被网络阵地取代的趋势,大学如何构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关心并参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教师以独到的思想见解、精湛的知识技能、厚实的人生阅历指引学生成长,让学生在接受教育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体验感。这些将是网络无法替代的。

第一,思想引领、答疑解惑。一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要将道理讲深、讲活、讲透,善于在思想交锋中答疑解惑,让学生真懂、真信、真用,建立起对党的领导和党的事业的信心,树立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二要真正掌握大学生所思所想,不断深化完善“新生之友”寝室联系等师生结对制度,使广大教师、干部以朋友的身份与大学生坦诚交往、贴近交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三要强化老师的育人职责,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的育人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形成全员参与育人的良好局面。

第二,悉心关怀、真诚服务。一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老师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特别是要想办法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在学生处分中,既要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又要在执行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更多的学生自立、自信、自强。二要优化管理服务流程,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建设,加强图书馆、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减少学生的排队时间,优化对学生的应答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个性化要求。三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加强校园整治,创建文明“三室一堂一卫”,公布标准、建立台账、加强验收、接受监督,力争分批整治到位,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在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建好学生新街,加强党员之家、师生交流吧建设,打造一流的成长环境。

第三,搭建平台、帮助成长。一要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加快紫金众创小镇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学院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二要搭建学生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实习实践和社会服务成效,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促使“一二三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课堂有机衔接。三要搭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重视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教育,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品牌,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生形成全面的综合素质奠定扎实基础。

四、加强党的建设,开创立德树人新局面

各级党组织要继续以“实施党建伟大工程,实现党的伟大事业”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在思想上、政策上调动全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学校党委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中心地位。一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治保证。二要加强育人指导,发挥好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推动教育教学责任落实,加强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三要加大统筹力度,在重点改革、重要政策、重大投入上加强资源配置,确保教育教学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院系党委要承担资源投入、一线管理的直接任务,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主体责任。一要坚决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按照“学术研究无禁区但要有规范、课堂讲授高水平且要有纪律”的要求,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加强师德师风监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二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落实完善教材、改进教法、关心学生各项任务。三要加强与学园衔接,积极发挥院系教学资源优势,构建园院有效协同机制。

基层党支部既是党的基层组织,又是抓好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阵地,要以推进优秀“五好”党支部创建为契机,将师生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抓好抓实,真正发挥好一线战斗堡垒作用。

广大党员教师要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争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争当“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培养一流人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永恒主题。我们要以这次教育教学大讨论为动力,进一步对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爱国奉献的时代高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