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艺归于道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家的知识和技艺能力结构,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中是各不相同的,但其中也有某种统一性,这是古今中外的美学所一致主张的。对于这种统一性,中国古代儒道美学的一种统一的说法叫做“技进于道”或“技道两进”或“艺归于道”。对美学和艺术中的“道”的理解,也各有差异或偏重。18世纪法国著名画家普桑对其门徒讲到绘画创作的关键时候,曾用手敲着自己的脑门说:“艺术创作全靠这个。”大意是说“靠思想的深刻性,靠智慧”。中国古代书画传统的主要说法是:技艺与文化学术修养同时并进,二者互补互生,缺一不可。艺术家的“道”可能包括整体学术修养、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度,对美的规律和艺术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艺术社会功能的认识和身体力行等等方面。李山的“智慧”论,包括艺术的智慧和整体学术的智慧,特别是对于大自然、人类社会和当代生活的“洞察”。他说:
一个画家一生优秀作品的产生取决于画家在专业和其他各方面的学养思想、人生经历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自由的客观条件。(《技术·艺术·变形·思想自由》)
他又说:
对于一个有技术技巧能力的画家而言,进一步成为深沉的艺术家更重要的条件是胆子与认识,即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与表达的勇气。(《画家并不一定等于艺术家》)
他举例说:
我对八大山人与石涛二人的评价,也是我对中国美术史上诸多画家与作品的衡量的标尺,也是对中国当代画家包括我自己的作品的衡量的标尺,也是我在学画道路上的追寻。八大山人是艺术园地中顶尖的艺术家,因为在他的作品里,看到了当时的时代、历史、广大人民感情的深度。如同杜甫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然,八大山人在绘画技练上、技术能力上不及石涛,如果八大山人有石涛的技术能力,他的作品将更为广阔与深沉。(《画家并不一定等于艺术家》)
李山对石涛作品的整体评价不多的原因就在于“在他的全部作品里,看不出时代的影子、历史的影子,人民在当代历史中感情的影子”(《画家并不一定等于艺术家》)。联系中国当代画坛上的几位著名人物,李山说:
我也是用以上评价八大、石涛的思路,看待与评价傅抱石、李可染、张大千、陆俨少等近代美术界名人,也是以此思路与标准剖析我自己。我不是个艺术家,我只是希望尽力在向八大山人等艺术家学习。(《画家并不一定等于艺术家》)
李山实际上是把“道”放在“艺”之前,作为衡量艺术家能否代表某个特定时代的主要“标尺”的。学养、思想、胆识、勇气、对社会历史的洞察和表达感情的深度,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关心,对于李山,可能就是“道”的主要内容。他不仅主张“艺进于道”“艺道并进”,更是主张“艺归于道”的。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