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TO THE READERS
有多少招聘
可以重来
在“裁员”成为HR管理关键词的今天,本期聚光灯文章却把焦点放在了“招聘”上。但这并不是一篇介绍招聘业务创新之道的文章,恰恰相反,作者对近些年企业的各种招聘新法提出了深深的质疑。
彼得·卡佩利,沃顿商学院管理学George W. Taylor教席教授、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在本期聚光灯文章《重思招聘》中指出,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招聘业务在今天要么被外包,要么依赖所谓智能招聘工具,数据科学也在其中大行其道。但这些方法真的比传统招聘方式更好吗?他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些当下最流行的方法几乎都是错的。
关键在于,这些招聘方法让企业花费不菲,但招聘结果无法测量,没有什么有力的数据能证明,比之传统的方法,这些招聘新花样能找到更优秀的候选人。
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现在,企业过于依赖从外部招聘填补职位空缺,而非内部晋升。企业总是觉得“别人家山头的草更绿”。二、保留员工越来越难,企业总是缺人,原因主要是员工为了追求职业晋升,这也暴露了内部晋升机会不足的缺陷。卡佩利给出的建议是企业应重回内部晋升机制,充分评估招聘效果,小心那些声称能用高科技帮你找到最佳人才的供应商。
需要指出的是,卡佩利并不是反对招聘业务的创新,或者反对从外部聘用人才,他强调的是企业内部没有合理管理自己的招聘流程,导致招聘成本高企,而招聘效果欠佳。
比如,企业总是盯着外部人才,特别是那些“被动候选人”,总觉得主动跳槽的人有问题,但调研显示,主动跳槽的人往往是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而被挖角跳槽的多是为了钱。又如,企业喜欢内部推荐,但其实员工喜欢引荐与自己相似或要好的人,这非常不利于团队多元化发展。再比如,现在企业热衷于将数据科学应用于招聘,但大数据其实有着侵犯隐私、有失公平、数据样本不平衡等种种弊端。《重思招聘》一文,重点梳理了10项招聘流程中的常见错误,它们都是现今企业招聘最基本的内容。
其实,在裁员成潮时说招聘,更有其特殊意义,那些举起裁员大刀的企业应该想一想,到底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编辑部 hbr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