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晕轮效应:在别人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

很多人觉得月亮是十分美丽的,因此便认为与月亮有关的东西都是美丽的。这告诉我们,在初次与人见面时,要尽量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尽可能地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就提出了晕轮效应这一理论。晕轮效应还被称为“光环效应”。有这么好听的名字,还要感谢美丽的月亮:在大风天气的前夜,月亮四周会出现大大的圆环(月晕),看上去十分美丽。其实,月晕只是月光的扩大化或泛化,因为它是从美丽的月亮这个中心点向外扩散而来的,所以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月晕也是美丽的。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被某人身上具有的某种优秀特征深深吸引,并由此判定这个人各方面都是十分优秀的,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我们受到了晕轮效应的影响。而实际上,这个人或许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


俄国大文豪普希金对“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非常痴迷,他们俩经过爱情的洗礼之后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娜坦丽确实美若天仙,但是她和普希金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普希金经常在写完诗之后念给娜坦丽听,但是娜坦丽对此没有丝毫兴趣,她总是捂着耳朵说:“我不听!我不听!”反过来,娜坦丽常常要求普希金和她一起四处游玩,并参加一些奢靡、豪华的晚宴、舞会等。出于对娜坦丽的喜爱,普希金只好停止自己的创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娜坦丽的要求。久而久之,普希金欠下了巨额的债务,日子过得十分清贫。更令人惋惜的是,普希金为了娜坦丽而与人进行决斗,最终不幸身亡。一颗闪耀文坛的巨星,就这样早早地陨落了。


普希金被娜坦丽那美若天仙的容貌吸引,却没有注意到她身上存在的不足,也没有认真考虑两个人是不是真的适合在一起生活,结果让自己遭受了诸多磨难并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晕轮效应并不单单体现在以貌取人这一点上,衣着、说话方式等都会给晕轮效应提供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尤其是在初次与陌生人见面时,晕轮效应会有更加显著的体现。例如,初次会面时对方的穿着十分邋遢,我们十有八九会认定这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好;初次会面时对方彬彬有礼,我们基本会认定这个人是一个十分有教养的人。这种印象形成之后,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将这种差评或好评延展到这个人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从认知的角度上说,晕轮效应其实是一种十分片面的判断。在初次与人接触的时候,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对方的极小的部分,由此便做出最终的判断,难免有失偏颇。甚至可以说,晕轮效应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心理臆测而已,其中充满了主观色彩。具体而言,其偏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晕轮效应体现的通常只是人或事的个别特征,但是我们受其影响,往往习惯于从个别推断普遍,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最终的结果难免以偏概全。

(2)晕轮效应会让我们把一些本没有什么联系的特征强行联系在一起,进而做出“有此特征就一定有彼特征”的错误判断。

(3)晕轮效应会让我们做出非常极端的评价,认为对的东西就全是对的,错的东西就全是错的,这显然与我们的主观意愿有极大的关系。

所以说,与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晕轮效应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可以借助晕轮效应来拓宽和延展自己的交际之路,也要注意不被别人的“月晕”迷惑,以免交错了朋友。

自我检查

◎我是一个喜欢主观臆断的人吗?

◎与陌生人交往时,我是否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