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如何看待同性恋婚姻的争议?
参与讨论者:
廖丽清:其实,我对同性恋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一般而言,同性恋是指男性和男性、女性和女性恋爱、然而,也有这样的例子:美国有个链球运动员,她生来是女性,但长着部分男性器官,由于在链球运动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她加入了国家队,并取得了好成绩、为了能继续待在国家队,她选择了手术,切除了自己的部分男性器官、出人意料的是,在生活中,她却以男人自称,甚至还有一个非常爱她的妻子、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究竟什么是同性恋?
朱清婷:性别的概念有很多,例如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自我认同的性别等、人们一般是基于生理性别理解同性恋的,而同性恋和异性恋对上述三种性别的认识基本保持一致,也不排除有例外,即上述三种性别认识互相矛盾的情况,有人称之为“跨性别者”,这种状态下的性取向分析更加复杂、大概正因如此,关于同性恋的定义仍是有争议的。
邱梓佳:老师所举的中国古代的例子让我想起了古罗马时期制作的一个杯子,这个杯子的图案是一个成年男子和一个美少年之间的性爱场面,但这个场面描述的不是古罗马时代,而是在它之前的古希腊时代、对古罗马人来说,他们可能不会公然宣传自己所在时代的同性恋、这种现象说明,一个时代对当下的同性恋,态度往往是暧昧不明的、这就像今人看古人的分桃、断袖、龙阳之好,其实是带着猎奇心态的,真要把同性恋放到正常的社会中,有些人只怕是避之唯恐不及的。
吴映丹:这让我想起之前为准备这个话题所做的一些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表示可以接受同性恋,但不会成为其中的一员,甚至希望能与同性恋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说明他们从本质上、在内心里是抗拒同性恋的,可是他们又会表现出包容的态度,这就是一种“暧昧”、其实,要让大多数人接受同性恋,这不仅需要时间,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例如美国最高法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其间经历了很多波折,就算现在颁布了法案,仍有不少保留意见和争议。
吴映丹:我个人倾向于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其实,早在2001年,中华精神学会就已发布报告,声明同性恋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自然情感、既然同性恋者与其他人一样是正常公民,他们的权利就应该得到同样的保护、何况,同性婚姻合法化并不伤害其他人的权益,同样生而为人,为什么他们就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呢?
朱清婷:社会上关于同性婚姻的争议还涉及孩子问题,也就是说,同性婚姻领养的孩子怎么办?因为有报告指出,孩子跟着同性恋父母的话,可能会受到某种规训,不自然地就成了同性恋者、这是让很多人感到害怕和担忧的事情。
廖丽清:这只是个案而已,其实,同性婚姻的积极作用更多:第一,中国乃至全世界有不少孩子生活在福利院,他们从小没有家的概念,也没有受到父母的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不健全的,如果允许同性婚姻,并能领养这些孩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孩子的归宿、第二,同性恋家庭可以给孩子一个家,这总比没有强、何况,据不完全统计,同性恋群体中,很大比例的人受教育程度相当高,如果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孩子的教育是不成问题的。
邱梓佳:同性婚姻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人们通常认为同性恋与艾滋病的关系很大,这也是很多人否定同性恋的原因、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同性恋者染上艾滋病的概率很高呢?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没有稳定的性伴侣、如果允许同性婚姻,让他们形成稳定的家庭关系,避免性伴侣的随意性,或许能从源头上防控艾滋病。
朱清婷:人们常说“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而中国古代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观念讲究“阴阳协调”,“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所以在一般人的意识里,还难以公开接受同性婚姻、不过,父母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你希望孩子幸福吗?你希望孩子的婚姻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以前的父母可能看重物质,现在的父母已部分认识到婚姻不止有眼前的利益,更有孩子的终生幸福、如果父母秉持这样的观念,就能避免很多悲剧。
廖丽清:我也认为要在改变父母的观念方面努力,虽然让父母在短时间内接受孩子是同性恋这个事实的确很难,但只有提前正面地向人们解释同性恋现象,使之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接纳,慢慢地改变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父母也有社会压力,只有社会主流观念宽容了,父母才容易放下包袱、可以说,社会和父母是一体两面,应促进两者的良性循环。
吴映丹:父母这一关很难通过,而为了过关,不少人采用了形式婚姻的做法,女性就这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之下成了同性恋者的妻子,婚后的生活注定不幸,甚至是悲剧,“同妻”也已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对此,同性婚姻合法化才能快刀斩乱麻,从根源上给这些人脱困、为什么有人会采用形式婚姻的做法呢?不是他们想这样,而是不得不这样,一方面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是同性恋者无法领证,没有疏通的渠道,他们只能按照既有的社会规定去做,虽然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但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另外,虽有不少人一直呼吁不要歧视同性恋,但这只是口头表达,真正的支持和保护应落到实处,而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同性婚姻是最有力的措施。
廖丽清:同性恋和要求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人应勇敢站出来,只有自己站出来,为自己争取利益,将来才有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可能。
朱清婷:应特别重视性教育,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性教育,而性教育的主题之一是呼吁性平等,既不能过分干涉同性恋的自由,也要防止性暴力。
邱梓佳:不要以自己的眼光衡量别人,也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别人的幸福指指点点、我们,没有资格。
吴映丹:尊重差异吧,人与人之间总有不同,不要用有色眼光看待同性恋,他们与我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