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曹妃甸改革开放4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工建交企业改革的历程

杨志成

我于1990年11月初离开县委组织部,到县工业党工委、而后在县经委、经贸委党委工作,直接地见证并参与了县直工建交企业改革的全过程。作为亲历者,我把它整理出来留存一份史料。

原唐海县县直工建交企业改革工作,从1991年正式开始,到2003年基本结束,历时13年。1990年12月20日,唐海县委、唐海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1991年县直企业改革的意见》,1992年5月29日,唐海县委、唐海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意见》(简称工业改革50条),县直工业企业主管部门从开始重点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入手,逐步深化,最终发展到以解决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体制改革。

国企改革的第一项改革是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过去多年沿用的干部选拔任用制为聘任制,打破干部身份和职务终身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1991年开始,在县直工业企业中实行放权搞活,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使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对企业经营者实行招标聘任,对企业职工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充分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原则。1991年4月7日,县委授权县工业党工委首先对县制药厂的厂级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宣布该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职务自行免除,重新招聘企业经营者,由企业经营者聘任副职,组阁新的企业领导班子。1992年9月8日,二农场承包县啤酒厂的合同到期,为选拔优秀企业经营者,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县经委党委通过招标、述职、答辩、投票选举等选拔程序,重新选聘了企业经营者,由企业经营者聘任企业副职,组阁新的领导班子。1993年3月8日和6月3日,县经委党委两次招标聘任县运输公司经理,充分体现了县和企业经营者双向选择的权责关系。1998年5月10日,经贸委党委按照核定的企业领导职数,对垦丰造纸厂的行政副职进行公开投票选聘,8名厂级副职有两名落聘。

在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上,改变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为“干好干坏不一样”,实行企业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县经贸委党委、县经贸委下发《关于加强县直工建交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坚持考核评价企业领导干部的政绩和工作业绩,要“以效益高低衡量企业,以实绩优劣看待干部,以贡献大小确定企业领导干部的级别和待遇”。按照“死指标、活法人”“企业自行定位升级”和“后位淘汰”的办法,对县直工建交企业领导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和激励约束。1998年上半年,按照县下达的1997年度目标任务和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考核,对没有完成年度指标任务的唐海县兴海造纸厂、唐山市金川机械厂和海昌饵料厂、县农药厂等企业法定代表人予以调整和免职。

对企业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制。公开聘用标准,公平竞争上岗,待遇随岗位变动,打破了干部和工人界限,落聘干部可以当工人使用,工人可以做干部工作,原身份做档案保留。1992年5月,县委、县政府分别在县垦丰造纸总厂、光明造纸厂、滨海造纸厂、制药厂等4家企业召开了中层行政干部聘任观摩大会。通过实行聘任制,使企业中层干部增强了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对企业专业技术干部坚持职务聘任和职称评聘公开。在取得职称任职资格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坚持高职可以低聘、低职可以高聘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模式。

干部人事改革推开后,紧接着就对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进行了改革。

1992年8月25日,唐海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劳动人事局《关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内部机制若干配套措施》,并推出《关于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试行方案》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的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这项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首先在县直企业中试行,并逐步在全县企业推行。

县直工业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主要是在各企业内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实行职工上岗、试岗、待岗制度。通过双向选择,优化劳动组合,全员风险抵押,上岗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试岗人员在试岗工作期间不签订上岗劳动合同,在工资分配上一般比上岗职工平均收入低20-30%。对于未被组合上岗的待岗人员,实行厂内待岗培训,待岗期间,职工只发原标准工资的70%。通过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在企业中逐步实现了用工主体的转换,由过去的国家管理职工转换为企业直接管理职工,建立起一种国家计划指导、企业自主用工、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的新型劳动用工制度。

解决了企业用人的问题后,核心的工资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深入彻底的改革。为打破多年来积存在企业中的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以效益决定分配、分配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原则,从1991年开始,县直工业企业主管部门在对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过程中,结合制定承包方案,确定承包指标,核定人员编制,下达企业工资总额,改革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在企业内部,打破基础工资加奖金的分配办法,实行效益工资、计件工资、结构工资、定额工资、岗位工资、工资含量包干等多种分配形式,使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个人收入直接挂起钩来。1994年,县水泥厂实行“产量、利润双提双挂”的工资分配办法。一是工资与产量挂钩,采取吨水泥工资含量提成办法;二是工资与包干利润挂钩,采取内部利润基数包干超额提成办法。1995年,县兴海造纸厂实行吨纸质量计件工资分配办法,对产量、质量、成本、设备完好率4项指标进行考核。这年,该厂生产白板纸22829吨,比年计划的17400吨增长31.2%,在原材料涨价10%的情况下,吨纸成本为3415元,比年计划的3603元下降5.2%,一级品率为87.6%,比年计划的65%提高了22.6%,职工年人均收入为5288元,比年计划的4200元增长了26%,实现了国家多收、企业多留、职工多得。

企业改革的第二步是企业体制改革。

1994年,是唐海县建县十年后工业生产最为困难、企业效益滑坡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县工业累计亏损3919.8万元,其中县直工业亏损3319.7万元。市场环境影响、企业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滞销、包袱沉重是导致企业效益下滑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企业经营机制不活、体制与之不相适应所致。面对工业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1995年5月29日,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唐海县1995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安排意见》,提出全县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按照统一部署,县经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对县直企业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开展企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攻坚战。

一是主辅分离,分立搞活。为激发企业内部活力,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在县直工业企业内部实施辅助车间单位的分离和分立经营。县制药厂的酊水车间、农药厂的纸品乳液车间、化肥厂的劳动服务公司和氧气厂与主车间分离后,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从而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是嫁接改造,联合联营。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设备技术落后、生产困难等问题,对县直企业采取嫁接改造的方式,通过内引外联促成县垦丰造纸总厂和北京造纸一厂的联营,生产出中高档文化用纸,县汽车车身总厂与西安秦川汽车集团的联合,共同开发出北方7080型微型轿车;县啤酒厂与德国法尔尼雪花啤酒厂合作,生产出畅销对路的雪绒花牌啤酒。

三是先租后股,租赁经营。为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充分发挥停产、半停产企业闲置设备的生产效益,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1998年开始,县经贸委采取对外租赁和企业承租带头人持大股、企业职工带资入股等形式,先后对县直5家企业实施了租赁经营。县联合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由承租方推举承租带头人,成立了唐海县海昌饲料厂,租期3年,年租金40万元。1998年8月,将已停产的隆升造纸厂部分资产(县垦丰造纸厂1880纸机车间一并租赁,产权仍归垦丰造纸厂)租赁给八农场经营,租期10年,年租赁费168万元。11月,出台县兴海造纸厂改制方案,兴海造纸厂以造纸设备及土地出资,中国包装公司以500万元债务为股份投资,在原3个车间的基础上,成立了3个分厂,实行合营合作的法人单位租赁经营。同年11月,对县化肥厂实行租赁经营,成立唐海县海鸥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由承租带头人带资组建新的经营班子,租赁期限3年,年租金分别为80万、95万、110万元。12月,县经贸委对县水泥厂实行租赁经营,承租带头人筹资50万元,建立股份制企业,租期3年,年租金30万元。次年又将县肉联厂出租给唐海县和丰水产加工有限公司,租期5年,年租金5万元。

四是依法破产,产权出售。1996年,县经贸委决定对连年亏损、包袱沉重、资不抵债、无力经营的县啤酒厂和县汽车车身总厂实施依法破产。同年7月31日,县法院受理县啤酒厂的破产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及有关政策法规,对严重资不抵债的唐海县啤酒厂宣告破产还债。同年11月21日,唐山市啤酒厂出资1215万元,整体买断唐海县啤酒厂,接收原企业职工499名,建立唐山市啤酒厂唐海分厂。8月23日,县法院宣告汽车车身总厂破产。同年12月12日,唐山安发饲料总厂出资1900万元,整体买断该厂,同时接收原企业职工656名。

2000年,是唐海县委、唐海县人民政府对全县国有工建交商企业全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之年、启动之年。5月17日,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8月17日,唐海县委四届六次全会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国有工建交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议》,10月10日,县政府印发《唐海县加快国有工建交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这一系列重要文件,全面推进了以国有资产退出和非国有资本进入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步伐。从2000年10月16日开始,截止于2003年12月24日,唐海县经贸局(2002年前为经贸委)先后对县直工建交17家国有企业进行了破产和产权出售,从而实现了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建立起新的法人管理结构,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通过改革,给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到2002年底,连续11年亏损的县直工业企业,实现了改制后的第一次盈利269.2万元,上缴税金348.2万元。

总结工业企业的改革历程,我认为改革的本质就是两部分,一是企业用人的改革,二是企业体制改革。其最终目的就是搞活企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回忆这些国企改革的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我觉得关键要与时俱进。任何一个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企业,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因为这是市场的规律。


杨志成,1945年10月生,1965年1月至1984年4月在部队服役,1984年4月转业到唐海县委组织部,后任职于唐海县工业党工委、县经委党委、经贸委党委、商务局党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