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城乡:上海松江改革田野调查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那张40年前念的报纸

有时候,我心里会暗自回放这样一个场景,它发生在40年前的沪郊南汇县书院公社外灶大队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行政单位编制,大队相当于今天的村,公社相当于今天的乡(镇)。

这个大队有位年轻的党支部书记,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有个名叫韩丁(William Hinton)韩丁,原名威廉·辛顿(William Hinton),1919年2月出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雷丁镇人。1945年,他以美国战争情报处分析员身份目睹了重庆谈判;1947年他随联合国救济总署到中国河北冀县,为解放区恢复生产培养出第一代农机人员;翌年,他又以观察员身份亲历了山西张庄的土改,后创作长篇纪实文学《翻身》;1953年,他从中国回到美国,被麦卡锡等人冠以“叛国者”罪名;1971年,他应周恩来之邀重返中国,随后30年始终奔波在中国乡村;2004年5月15日,韩丁辞世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克市。的美国记者,在黑龙江友谊农场借助机械化,一家人种了3000亩地,他拿起报纸,把韩丁种地的故事念给社员们听,并对他们说:

看,这就是农业现代化郭涛涛,《盛亚飞与他身后的城乡要素改革》, 《环球财经》杂志,2016年6月。

时光飞速流转,这位念报纸的大队书记,后来进了大学读书,又从上海市委组织部起步,30岁已是当时的上海县委书记;他后来当过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管理过上海郊县工业,还曾是上海农委的副书记和副主任,再后来,有过多个上海郊县一把手经验的他,又成了松江区委书记。

当盛亚飞这样回顾他的过去,同样在农村生活过的我,首先想到的却是,在那个中国多数人口都“困守”在农村,每天辛苦劳作,却只能勉强糊口的年代,除了他,又会有几个人会捧着报纸畅想,将来有一天要开着拖拉机,一家人种上个几千亩地呢?

让盛亚飞念念不忘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在那次采访中,他冷冷地盯着我说: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说:“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当时农业现代化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到现在还没完全实现”。


这并不仅仅是个励志故事的地方在于,后来的盛亚飞,仍然记得年轻时代的那份报纸,并且用行动证明中国也可以实现。他说,他在松江推动的城乡改革有备而来,这个想法他想了几十年。

在盛亚飞治下的松江,农民们就像韩丁那样驾驶着拖拉机驶入了万亩粮田,并成功跻身“十万元户”,仍在农村的老年农民也不必因为现金收入太少而发愁;更多进城的农民,每年还有一部分来自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权分红作为保障;一些改革先行地区的绝大多数农民,更是不用买房,却拥有了可以买卖、与乡村居住面积相当的商品房。

2016年夏天,当普遍拥有五六百万元房产的松江小昆山镇农民,纷纷为不断高涨的房价窃喜之时,盛亚飞已在为能早点办完退休手续,四处奔波的路上。当年2月1日,任期已满的他最后一次出席松江党政负责干部会议,总结起松江九年两个月的工作,他感慨万千地说:


感谢上海市委的肯定,让我的工作最后一站在松江度过,让我和同事们在9年多的时间里,干成了几件具有重要意义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


第二天我突然看到这条新闻,相当不平静地给他发了条短信,当时内心默想,他在松江推动的城乡改革,应该算是其中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