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动:中国反腐肃纪全景观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收费公路亏损要让公众“看得懂”

交通运输部2015年6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亏损1571.1亿元。这一数字比2013年翻了约2.4倍。而分省份看,除西藏、海南两省区没有收费公路外,其他29个省区市中,有25个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仅安徽、广东、浙江、上海四地出现盈余。

可糟糕的是,公众对官方公布的亏损数据并不相信。尤其是,2014年与2013年相比,亏损窟窿急剧扩大,不仅令人担忧,而且更加剧了公众的怀疑情绪。

收费公路是亏是赚,本应是公路经营方的事,但公众真正在意和焦虑的是,收费公路巨额“亏损”,意味着未来收费公路的改革走向将是涨价或延长收费年限。此前,逐步减少收费公路,那是民意所指、众望所归,相关部门也一度进行过积极响应,但现实似乎又有扭曲这种改革走向的可能。

收费公路堪称印钞机,可是中国不少收费公路却出现亏损,自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广东收费公路更是奇葩,一个月内两次发布数据,前一次发布数据亏损28.8亿元,不到20天又发布数据,突然由亏变盈了。官方轻描淡写的一句“此前统计数据有误”,着实难以打消公众疑虑。

“大反转”到底是“算错了”还是另有隐情,公众不得而知。但此前“亏损28亿”的数据出炉后,确实引发了舆论的强烈质疑。难道是迫于舆论强大的压力倒逼,相关部门才不得不做出“扭亏为盈”的选择?

中国国内收费公路主要是靠“贷款建设、收费还贷”形式筹建。按以往一些地方经验,只有喊亏损才可提高收费标准或延长收费年限,以日进斗金。也正因为收费公路来钱快,不少地方舍不得放弃这块肥肉,千方百计延期收费,与民争利,致使公路这个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大为逊色,饱受舆论诟病。

当然,说收费公路亏损,也不是没有可能。之前审计部门曾披露部分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超编严重,工资、福利畸高。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内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年报显示,高速路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收入大多在50万元以上,最高报酬可达96万元,是收费员年收入的19倍。

此外,腐败成本不容小觑。以2013年3月案发的山西省交通厅大规模“塌方式腐败”案件为例。在山西省纪委相关宣教材料中,省交通厅贪腐窝案被定性为“极具典型意义的一个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

在此案中,共涉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70余人,涉及各类企业人员60余人,立案调查13人,移送司法机关10人。这次查出的“塌方式腐败案件”上至两任交通厅长下至一般的员工,涉及的人员之多、贪腐金额之大,令人惊叹。如此状况,收费公路成本怎会不高?

从以往看交通部门的腐败案有不少,不仅存在“塌方式腐败案件”,而且交通厅长“前腐后继”也非个别。比如河南省四任厅长接连落马;近20年来,全国已有30多位副厅级以上的交通厅官员因腐败落马,交通部门发布的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大都是巨亏,其中不能排除腐败成本的因素。

如果收费公路的亏损是为了适度超前建设而贷款融资,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进了更广大的公共利益,公众反而会更欢迎这种账面上的“亏损”。但公众真正批评的是交通系统腐败本身,以及收费公路运营管理中的不透明、不公开所导致的没有提前预期、没有公开说明的亏损。

一言以蔽之,收费公路盈利或亏损,不能让交通部门自说自话。收费公路亏损到底亏在哪儿?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公布。因此,当务之急,对收费公路收入与支出情况,不仅需要公布总数,更需要拿出一本明细账来。

2014年年底,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曾经表示,2015年审计署将组织对部分高速公路进行审计。鉴于收费公路的特殊性质,各级审计部门应抓紧研究部署,早日将全国收费公路整体纳入审计范畴,给公众一份客观、真实、详细的收支数据,让“暴利并巨亏”的收费公路现出本来面目。

很显然,只有把亏损说清了,并取得了公众理解和信任,下一步涨价或延长收费年限才具有民意基础,以避免陷入更大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