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1 商业布局形态理论

商业设施布局形态理论借助经济学领域的地租理论为分析工具,是古典区位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学者们通过考察不同社会群体和产业在区位选择上的竞争与分化,解释了城市商业空间及其布局形态的形成原因。其先驱性研究可以追溯到1826年德国古典经济学家冯·屠能(J. H. Von Thünen)关于农业区位的研究——《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其根据区位地租理论,边界交通运输费用高且土地资源占用少的作物倾向于靠近市场的生产地,最终不同的耕作制度将以城市(即假设中的唯一销售市场)为中心形成圈层式布局,即著名的“屠能圈”。后世大量的商业区位研究都采用了“地租—付租能力”这一理论逻辑,例如阿朗索(W. Alonso)在引入区位边际均衡和边际收益后提出的竞租理论,依据不同活动的租金支付能力和不同区位城市土地地租(地租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下降)的对应关系,商业区将位于城市核心位置,其研究成果也被认为是现代新古典城市区位理论的里程碑(阿朗索,2007)。

梳理现有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设施布局形态理论主要包括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以及中心商务区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