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订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地理九 河南

第2067页 乾隆九年,许复直隶。

《通考·舆地考六》:“乾隆六年,改许州府为直隶州。”《通典·州郡典二》:“乾隆六年,改许州府为直隶州。”《嘉庆一统志》卷185:“乾隆六年,改许州府仍为直隶州。”《高宗实录》卷157,乾隆六年十二月,“许州旧为直隶州,今改为府,设石渠一县,所辖一州七县,赋无逋负,民亦淳良,请裁去府治及附郭之石渠县,仍改为直隶许州”。故,乾隆六年许州府复为许州直隶州。

宣统初,淅川厅直隶。

此条文字依据《续通考·舆地考七》:“宣统元年,升淅川为直隶厅。”据《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初二日朱批政务处议奏折》,光绪三十一年淅川厅升为直隶厅(引自《清代地理沿革表》第61页)。故,光绪三十一年淅川厅直隶。

第2068页 开封府……。

开封府条下遗漏下述内容。一,关于郑州。《通志·地理略·疆域二》:“开封府……郑州(初属府。雍正二年升直隶州,领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十二年改府属)。”《嘉庆一统志》卷185,“雍正……十二年,郑州仍属开封”。二,关于陈州及太康、扶沟二县。本《志》第2071页,“陈州府……雍正二年,升直隶州。十二年,升府,并割太康、扶沟来隶”。《通考·舆地考六》:“开封府……(雍正)十二年……以太康、扶沟往属陈州府。”三,关于兰封县。《续通考·舆地考七》:“兰封县(……道光五年改兰阳为兰仪……宣统元年改今称)。”四,关于郑州。《续通考·舆地考七》:“郑州……本属开封府。光绪三十年升直隶州。并移开封府之荥阳、荥泽、汜水三县来属。”

第2069页 兰封(……明,兰阳。道光四年,改兰仪。同治二年省仪封厅入)。

《宣宗实录》卷76,道光四年十二月,“裁开封府属仪封厅通判,所辖村庄并归兰阳县管理,改兰阳县为兰仪县”。故,道光四年省仪封厅入兰仪县。

第2069—2070页 密(……清初自禹来隶。雍正二年复属禹。乾隆六年复……)。新郑(……清初自禹来隶。雍正二年复属禹。乾隆六年复)。

《通考·舆地考六》:“密县(……雍正二年分属禹州。十二年改属许州。乾隆六年还属开封府)。新郑县(……雍正二年分属禹州。十二年改属许州。乾隆六年分属开封府)。”《光绪会典事例》卷152,“(雍正十二年)升许州直隶州为府,置石渠县,以禹州及新郑、密二县隶府属”。故,密、新郑二条下遗漏了雍正十二年改隶许州府一事。

第2070页 归德府……。

《通考·舆地考六》:“卫辉府……考城县(……初属归德府。乾隆四十八年,以归德府之考城县、开封府之封邱县并来属)。”《通志·地理略·疆域二》:“卫辉府领县十……考城(初属归德府。乾隆四十八年改府属)。”《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卷18:“考城县……本朝属归德府。乾隆四十八年三月移县治黄河北岸,以岸南地入睢州,因改县属卫辉府。”本《志》第2071页,“考城(……光绪元年复)”。《续通考·舆地考七》:“光绪元年,移卫辉府属之考城还隶(归德府)。”故,归德府条下遗漏了考城县改属和还隶一事。

考城(……乾隆四十九年改隶卫辉。光绪元年复)。

乾隆四十八年归德府属考城县改属卫辉府,见前条。

第2072页 太康(……)。扶沟(……)。

太康、扶沟二县清初属开封府,雍正十二年改隶陈州府(见第60—70页)。太康、扶沟两条下应增加上述内容。

第2074页 郑州直隶州(……明属开封)。雍正二年升,并割其县四。十二年并还隶。

所谓“并还隶”,即郑州直隶州降为散州,连同所辖之县还隶开封府。那么郑州何时重新升为直隶州呢?《志》遗漏此项内容。本《志》第2067页,“光绪末,郑复直隶”。《续通考·舆地考七》:“光绪三十年升郑州为直隶州,并移荥阳、荥泽、汜水三县属之。”据《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初十日朱批陈夔龙折片》,光绪三十年,开封府之郑州复升为郑州直隶州(引自《清代地理沿革表》第60页)。故,光绪三十年郑州复为直隶州。

乾隆三十年,省河阴入荥泽。

《通考·舆地考六》:“荥泽县(……乾隆二十九年,以河阴县省入)。”《高宗实录》卷724,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吏部等部议准……河阴紧接荥泽,请将该县知县、典史裁汰,归并荥泽……从之”。故,乾隆二十九年河阴省入荥泽。又,本《志》第2068页,“乾隆中……河阴省”。故,不当于此处叙述。

荥泽(……乾隆三十年省河阴入为乡……)。荥阳(……)。汜水(……)。

荥泽、荥阳、汜水三县清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改隶郑州直隶州,十二年还属开封府。光绪三十年复隶郑州直隶州。三县各条下应增加上述内容。又,乾隆二十九年省河阴入荥泽,见前条。

第2075页 河南府……清初沿明制,领州一,县十三。雍正二年,陕升直隶州。灵宝、阌乡、卢氏先后割属。

《通考·舆地考六》:“明河南府领州一县十三……雍正二年,升陕州为直隶州,以灵宝、阌乡二县往属,十二年复以卢氏县往属。凡领县十。”《嘉庆一统志》卷205,“明为河南府……本朝因之,属河南省。领州一(陕),县十三(……),雍正二年,升陕州为直隶州,割灵宝、阌乡二县属之。十二年,以卢氏县改属陕州。今领县十”。《续通考·舆地考七》:“河南府……凡领县十。”故,河南府条下遗漏“领县十”。

第2078页 卢氏(……)。

本《志》第2077页,“陕州直隶州……雍正二年升。十二年,割卢氏来隶”。《通考·舆地考六》,“卢氏县(……初属河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属陕州”。故,卢氏条下应增加此内容。

第2080页 内黄(……明属大名。雍正二年来隶)。

《通考·舆地考六》,“彰德府……雍正三年,以直隶大名府之内黄县来属”。《世宗实录》卷33,雍正三年六月,“内黄县隶彰德府……从之”。《光绪会典事例》卷152,雍正三年,“直隶大名府之内黄县隶彰德府”。故,内黄于雍正三年改隶彰德府。

第2082页 浚(……)。滑(……)。封丘(……)。

《通考·舆地考六》:“(雍正)三年,以直隶大名府之浚、滑二县来属……乾隆四十八年,以归德府之考城县、开封府之封丘县并来属。”《通志·地理略·疆域二》:“卫辉府领县十……浚、滑(二县初属直隶大名府。雍正三年改属府)……封丘(初属开封府。乾隆四十八年改属府)。”《嘉庆一统志》卷199,“雍正……三年,以旧属直隶大名府之浚、滑二县来隶……乾隆四十八年,以旧属……开封府之封丘县来隶”。故,三县各自条下应增加上述内容。

第2084页 阳武(……)。

《通考·舆地考六》:“怀庆府……阳武县(……初属开封府。乾隆四十八年来属)。”《通志·地理略·疆域二》:“怀庆府……阳武(初属开封府。乾隆四十八年改属府)。”《通典·州郡典二》:“怀庆府……阳武(初属开封府。乾隆四十八年来属)。”故,阳武条下应增加此内容。

南阳府……。

南阳府条下遗漏下述内容:一,关于南召县。《通考·舆地考六》,“南阳府……南召县(附郭,北境。顺治十六年省入南阳县。雍正十二年复置,并为府治)”。《通志·地理略·疆域二》:“南召(附郭。顺治十六年裁。雍正十二年复设)。”二,关于淅川厅。第2084页,“南阳府……道光中,淅川升厅……领州二,县十”。既然置有淅川厅,何以南阳府未领厅?原因是光绪三十一年淅川厅升直隶厅(见第69页)。《志》遗漏淅川厅直隶一事。

南召(……顺治十七年省入南阳)。

顺治十六年南召省入南阳。见前条。

第2087页 正阳(……明真阳。雍正二年改)。

《通典·州郡典二》:“正阳(明真阳县。雍正元年改今名)。”《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卷20,“真阳县……本朝雍正元年改曰正阳”。《嘉庆一统志》卷215,“大业初,改曰真阳……本朝因之。雍正元年,改曰正阳”。故,雍正元年真阳改称正阳。

第2089—2090页 光山(……)。固始(……)。息(……)。商城(……)。

本《志》第2086—2087页,“汝宁府……雍正二年,光州直隶,光山、固始、息、商城割隶”。《通典·州郡典二》:“光州(初属汝宁府。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领县四,光山、固始、息、商城(四县初俱属汝宁府。雍正二年分属)。”《通考·舆地考六》:“汝宁府……雍正二年,升光州为直隶州,以光山、固始、息、商城四县往属。”故,四县各条下应增加上述内容。

第2090页 淅川直隶厅……道光十二年为厅。宣统元年升。

淅川厅于光绪三十一年升直隶厅(见第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