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易者象也章第十

【题解】

本章论丹道进火交媾之法。炼丹鼎室中,乃自是一天地,观天地日月合璧之象,而得丹道坎、离交媾之道:阴阳二物在神室中,混沌相承,如日月相交;震来受符,一阳来复,树立根基,长养、谨护以至凝神成躯,终成至宝。

自外丹言之,日月为水火之精,铅金、汞银为变化之源。铅金、汞银非水火不成,水火之气争凑于鼎器之中,熏蒸铅金、汞银之形,如车辐之辏毂;水气入,则火气卷;火气入,则水气舒,卷舒不离于鼎器,如车轮之常转。一卦六爻,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以当丹药三百八十四铢一斤之数。水火震动之时,铅金、汞银结其精炁,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日月相交,阴阳媾会,金、汞俱吐精华。雄阳乾父属天、色玄,雌阴坤母属地、色黄,乾、坤互施阴阳,交媾水火而成丹;雄阳又为武中之武,雌阴又为阴中之阴,文、武之火气既施,铅金、汞银之姿于鼎中潜转,一寒一暑,变成黄色之芽。铅金、汞银于鼎器中混沌未分之时,虽未变易,终为还丹之本;金、汞得火煅炼,先液后凝,合为一体则为神丹。《周易·系辞》说:“天地媾精,万物化生。”含灵之属俱在天地之中,皆禀阴阳而生;丹道亦然。

自内丹言之,天地之间,唯有日、月之象最为显然著明,故以其象示人,使人能洞见天地阴阳之道,而默识其神化之妙。人一身之中,自有日、月,与天地无异。修持之人既穷其神而知其化,使阴阳迭相往来,并取大《易》爻象而为节符,视日月昏明而行火候,自然夺天地之机,盗造化之妙。故丹法之生药与天地之生物同理,皆为阴阳二气一施一化而玄黄相交。晦朔之间,震来受符,乾交于坤而成震,此时身中一阳生起,人之神与炁交,炁与神合,有如天地之媾精,日月之合璧;“雄阳播玄施”为天气降而至于地,“雌阴化黄包”为地承天气而生物,阴阳二气上下交接,混而为一,即为“混沌”。混沌乃天地之郛郭、万物之胞胎,丹法以之为始而树立根基,修持之人经营于此而回光内照,则神恋炁而凝,炁恋神而住,自然交结成胎。阴阳交接之道乃宇宙生化之源,施之于人则生人,施之于物则生物,存之于己则产药,故产此一点于外,则为生生不穷之大化流行;产此一点于内,则为返本还元、成仙超脱之道。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1]。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2]。《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3]。晦至朔旦,震来受符[4]。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5]。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6]。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7]。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8]。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9]

【注释】

[1]《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周易参同契》认为,我们仰观、俯察天地之间,唯有日、月之象最为著明,故以日、月之象以明天地阴阳运化之机。当然,由此也可以进一步默识人自身之中的阴阳神化之妙。此句源出于《周易·系辞》:“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周易》与其他经典的相异之处,在于它除了以字、辞阐明道理之外,还以卦爻之象数来表征事物之情状。前文论及“日月为‘易’”,即以日、月相合而成“易”字,天地间最著名的物象就是日、月,丹道常以日、月喻流汞、铅银,炼丹所用七十二石之中,无过于汞、铅,故汞、铅得称日、月之号。

[2]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fú còu)而轮转,出入更卷舒:能穷阴阳之道,则知变化之源。金液还丹合日月、阴阳精炁而成,故阴阳精炁一出一入,迭为上下,昼夜循环,出入卷舒,犹如车轮之运转。阳往则阴来,指阴阳迭为消长。以《周易》卦气言之,自十月坤卦纯阴,至十一月复卦一阳生,历十二月临卦二阳、正月泰卦三阳、二月大壮卦四阳、三月夬卦五阳,终于四月乾卦六爻纯阳,此为阳长阴消。乾卦之后,则阳往阴来,故五月姤卦一阴生,六月遁卦二阴长,七月否卦三阴、八月观卦四阴、九月剥卦五阴,至于十月坤卦六爻纯阴。丹道通过《周易》卦气变化,喻指炼丹时火候之加减;丹道运火转动鼎器,阳往则阴来,犹如辐之辏毂轮转不停。其中,“神”为事物变化之因;“化”为事物变化之趋势;“来”为伸,“往”为屈;“辐”为车轮之辐条,“辐辏”为车轮聚辐的方式。经文源出于《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道藏》彭晓注“辐辏”作“辐凑”。

[3]《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计三百八十四爻;丹道中,一斤大药计三百八十四铢。丹道与《易》道相通,故可据《周易》爻象阴阳升降之理,摘卦为符,视符而行火候。故以《易》言之则为卦,以丹道言之则谓符。“符”即爻画,或谓“爻”指卦之画,“符”指卦之合体,亦通。一说谓“一卦有六爻,一爻有三符”。

[4]晦至朔旦,震来受符:晦至朔旦,指一月的晦、朔之间,晦为月底,朔为月初。震来受符,月晦终于坤之纯阴,月朔则乾交坤一爻为震,震一阳伏于二阴之下。月晦时,纯阴坤卦执行其职责,朔旦则由震卦执行其职责,动而兴阳,如符如印,有其信验。符,信验。

[5]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tàn)持:月晦纯阴坤卦执行其职责后,朔旦则由震卦来执行其职责。当震卦受符、应命之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日月相交,阴阳媾会。丹道之理,与“天地媾精,万物化生”之理相同,皆禀阴阳而生。其中,“天地”指炼丹之乾坤鼎器,“日月”为坎离药物,“精”为药之精华,“撢持”有探索、接触、牵引的意思;或谓“撢”与“探”同,为自远处而取之义,犹如日、月相距虽远,然日、月能相感而生明、生蚀,经文意指坎离药物在鼎器之间得火而化,二药交媾精炁,相探扶持成丹。此段经文源出于《周易·系辞》:“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6]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雄阳播玄施,指天气降而至于地;雌阴化黄包,指地承天气而生物。丹法之生药与天地之生物相似,皆为阴阳二气一施一化,而玄、黄相交。《周易·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天之气,其色为玄;地之气,其色为黄。雄为阳而雌为阴,“玄施”为玄妙之施,即丹道所谓“妙合而凝”、不可图画者;“黄包”为黄中之包裹,即丹道所谓“黄芽”、“黄舆”,乃元阳之炁。“播玄施”、“化黄包”即是阴阳相交之意。或谓雄阳为坎,“播玄施”指进阳火,初变为震,次为兑,以至于为乾,乾为天,其色玄;雌阴为离,“化黄包”指退阴符,初变为巽,次为艮,以至于坤,坤为地,其色黄。雌阴化黄包,一本作“雌阴统黄化”。

[7]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天地阴阳二气上下交接,混而为一;当其混沌之时,阴阳相互交接,成为万化之根本。故天地未分,谓之混沌,混沌乃天地之郛郭,万物之胞胎。丹法以乾坤为鼎器、神室,混沌象坎离药物相合,混而不分,融为一体之状。权舆树根基,谓阴阳肇始、建立根基之义。权舆,万物始生之义。据说度量衡中,衡始于权;车舆,亦是车始于舆,故权舆有“始”之义,如《秦风》“不承权舆”,即有不继其始之义。树,树立、建立之义。

[8]经营养鄞(yín)鄂,凝神以成躯:经营养鄞鄂,是说阴阳之气经营度旋,以培养、护育其胚胎、址基。丹法于此强调回光内照,则自然神恋炁而凝,炁恋神而住,寂然自成其丹之躯。经营,有运作、往来之义,其中,纵横度量谓之“经”,往复回旋谓之“营”。鄞鄂,鄞,犹“垠”,界限的意思;鄂,犹“萼”,根蒂之义;鄞鄂,即根蒂、胚胎、界址、边际。一说“鄞鄂”为地名,“鄞”在浙江会稽,居东;“鄂”在湖北,古为荆楚之地,居西,故“鄞鄂”以喻址基。

[9]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阴阳交接之道,乃生生化化之源,不特人与禽兽,凡大而天地,细而蠕动,有形有气之物,俱在天地之中,任阴阳二气相陶铸,莫不由此而出。众夫,“人民”之指称。蠕动,含灵之属、有生命特征的一切存在。

【译文】

《周易》以卦爻之象来表征事物之情状;天地之间唯有日、月之象最为显著,故以其象示人,使人能洞见天地阴阳之道,而默识其神化之妙。修持之人既穷其神而知其化,使阴阳迭相往来,出入卷舒,如车轮之运转。并取大《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而为节符,视日月昏明而行火候,自然夺天地之机、盗造化之妙;例如,从月底至于月初之时,当以《周易》震卦执行其职责。此时,丹鼎之中一阳生起,阴阳气交,有如天地之构精,日月之合璧。其中,雄阳乾父属天、色玄,雌阴坤母属地、色黄,乾、坤互施阴阳,乾交于坤成震,表示天气降而至于地、地承天气而生物。故丹法之理与天地生物之道同,皆为阴阳二气一施一化而玄黄相交。阴阳二气上下交接,混而为一,即为“混沌”,混沌乃天地之郛郭、万物之胞胎,丹法从此开始,树立起根基。修丹者经营、长养、谨护丹之根本,自能使之交结成胎。阴阳交接之道乃宇宙生化之源,人与其他蠕动、含灵之属,皆禀阴阳之道而生。丹道亦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