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七章(治国)

本章强调贵言无为,重在治国。

在老子看来,最好的侯王行不言之教,清静无为,因此百姓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百姓“亲而誉之”的统治者,是因为言而有信;“畏之”、“侮之”的统治者,是因为言而无信。言而有信者是有所作为,言而无信者是欺骗百姓,老子认为都比不上行不言之教、清静无为的侯王。所以,老子主张统治者贵言、希言、不言,即不要制定法律,发布命令。“轻诺必寡信”,还不如不言,只有这样,才能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太上(1),不知有之(2);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3)

悠兮其贵言(4)。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5)。”

【注释】

(1) 太上:最好的侯王。

(2) 不知有之:不知有君王存在。

(3)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君王诚信不够,百姓自然不会相信他。

(4) 悠兮其贵言:君王悠闲啊,不会轻易发号施令。贵言,珍贵语言,不多说。《二十三章》曰:“希言自然。”《五十六章》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六十三章》曰:“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都强调的是贵言、希言、不言,即无为而治。

(5) 自然:自己如此。

【译文】

最好的侯王,百姓感觉不到他存在;其次的侯王,百姓亲近赞誉他;再其次的侯王,百姓害怕他;更其次的侯王,百姓侮辱他。侯王的诚信不够,百姓自然不会相信他。

最好的侯王悠闲啊,不会轻易地发号施令。功业成就,百姓都说:“我们本来自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