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治国)
本章讲述了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道理,重在治国。
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都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则前者不成立,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同时,二者的关系又不是绝对的,比较而言,可以转化,这是来于自然的重要启示,是道的永恒规律。圣人正是掌握了这个规律,因此,“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加入自己的意志和私欲。只有“不为始”、“弗有”、“弗恃”、“弗居”,才能得到“不去”的结果。这种“功成而弗居”的不争思想,有利于治国。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2),难易相成(3),长短相形(4),高下相倾(5),音声相和(6),前后相随(7),恒也(8)。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9),行不言之教(10);万物作而弗始(11),生而弗有(12),为而弗恃(13),功成而弗居(14)。夫唯弗居,是以不去(15)。
【注释】
(1) 斯恶已:就显露出丑了。斯,则,就。恶,丑陋,与美相反。已,表肯定的语气词,相当于“了”。
(2) 相生:互相依存。生,存。
(3) 相成:相反相成。成,成就。
(4) 形:比较,显现。
(5) 倾:侧,依靠。
(6) 音声相和:音与声互相和谐。音,组合音。声,始发声。和,和谐。
(7) 随:跟随。
(8) 恒:永恒。
(9) 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事。圣人,老子所理想的具有道行的统治者。无为,不妄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十章》曰:“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10) 不言:不用言词,不用发号施令。《五章》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四十三章》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1) 万物作而弗始:万物兴起而不首倡。作,兴起。始,首倡。
(12) 有:占有。弗:今本作“不”。
(13) 恃:倚仗,依赖。
(14) 居:当,任,据。
(15) 去:离。与“居”相反。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显露出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显露出不善了。
有与无互相依存,难与易相反相成,长与短互相比较,高与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和谐,前与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现象。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事,实行不言的教化;万物兴起而不首倡,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培育万物而不倚仗,功业成就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因此他的功业不会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