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公司:从前有只不会讲故事的恐龙后来TA死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小故事大用处

曾经,在生活、工作和商业领域,“讲故事”是一个似乎颇有些负面意味的词语。当一个企业家激情澎湃地描绘未来场景,若有人在下面小声嘀咕说他在讲故事,或说这个人只会讲故事,那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但,突然风向就变了。许多证据在发出提醒,讲故事是万能的,它发挥作用的领域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

电影导演中,斯皮尔伯格是比较擅长使用科技的一位,但即使是他,都会为故事的作用感慨:现代科技花样层出不穷,但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优秀的电影还是要讲述一段感人的故事。

“我对每个来我公司工作的人都强调过,制作电影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段值得讲述的故事,”斯皮尔伯格说。

你看,连天天讲故事的人都要强调讲故事的作用。更离谱的时,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人,比如谷歌创意实验室((Google Creative Lab)的负责人罗伯特·王(Robert Wong)也会频频谈及故事的作用。罗伯特说:“科技强大并不足够,它还需要一个好故事,以让我们爱上它。”

有说服力的是,罗伯特操刀的谷歌眼镜的故事果然让它变得那么诱人。

可糟糕的是,就像本雅明在1936年写下的:“经验告诉我们,讲故事的技艺正在消亡。能够精彩讲述一个故事的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少。有的人想听故事,四座之人只能面面相觑。这就好比曾经是我们最不可或缺的能力、最保险的财产,现在被剥夺了:这就是分享经验的能力。”

需求大,供给小,这就是故事市场的现状。有以下理由,你需要练几手。


讲故事让家庭快乐。

想生活快乐吗?显然几乎所有人都是想的。可是,即使排除了那些发生悲剧或生活艰辛的家庭外,为什么总是有些家庭过得更为快乐,而另外一些家庭——即使没发生太糟糕的事情,也要不快乐很多呢?

不久前,《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大致介绍了科学家马歇尔·杜克(Marshall Duke)对家庭生活习惯和祖辈传说的研究。杜克的研究包括对孩子们展开了一项叫做“你知道吗?”的测试,他会问孩子一些问题,例如他们的祖父母在哪里长大、父母是如何认识的,以及其他家族史中的重大事件。

他发现对自己家族了解更多的孩子会更加快乐,显然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是人际网络的一部分——他们找到了“多代人之间的自我”(intergenerational self)。

杜克指出,倘若父母希望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就应该多向孩子讲述家庭故事及家族起源。

甚至你还要研究怎么讲家庭故事,比如你需要知道“一帆风顺”或是“永无翻身之日”不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而最有感染力的一类,毫无疑问就是那些充满悲欢离合、有起有伏的故事。



讲故事让员工开心。

有趣的是,在分析家庭生活的同时,杜克也在商业和法律领域进行同样的研究。他发现,“多代人之间的自我”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公司管理员工和军队训练士兵。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塑造品牌形象就是以真实可信的故事打动消费者(换句话说,故事是专门讲给消费者听的),却没有想过这些故事同样能够让我们的员工受益。帮助员工建立强烈的使命感和企业历史感与说服用户同样重要。

现在,许多美国公司都在开展社会学家称之为“构建认知”(sense-making)的过程,用故事来解释公司的核心理念。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Naval Academy)的一名管理人员透露说,这种思维模式正在改变高级军官对待年轻新兵的态度。如今电影《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中那种以肆意谩骂摧毁新兵意志的震撼教育法已经很少见了,海军军官学校的新生会受到“历史构建训练”,例如“探访墓地向首批海军飞行员致敬或是参观学校展览的B-1飞行机原型”。

有意思的是,《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认为,任何成功的人类事业——小到公司大到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确认自己的核心身份。用柯林斯先生的话来说,他们“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要保留核心理念”。柯林斯还指出家庭生活也是如此。

从不同的出发点开始,两个不同领域的权威——马歇尔·杜克与吉姆·柯林斯得出了同一个结论,即故事在你清醒时间所处的两个最重要的空间:家庭和单位,都对你的感受有重大影响。



讲故事让事业成功。

凯伦·康(Karen Kang)作为创始人兼CEO的品牌价值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提供咨询、培训和辅导的团体及个人品牌公司。凯伦在引领商业学校和专业组织方面都是一位受欢迎的演说家,2013年出版了《品牌化价值:五步重塑个人品牌》(Branding Pays:A Five-Step System to Reinvent Your Personal Brand)更强化了其在塑造个人品牌领域的声誉。



凯伦发现,许多职场中人在工作上做得无懈可击,但同事中却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这些人因此自感怀才不遇,并把问题归结到同事和上司的身上。

但凯伦认为,很多时候问题还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当以下三个错误的观点存在时,你前进的步伐自然很容易受到阻碍。


谬见#1:把工作做好就能拥有好的声誉。

你是不是这样?

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你在周末加着班,天刚亮就爬起来完成老板昨晚交给你的报告,努力完成任务、提高业绩,而且毫无怨言。

你确信,会因自己为公司的牺牲和高效的工作能力而受到赏识。真是如此吗?

在周一早上的部门会议上,你的老板会宣布一项新的晋升通知。你开始撰写提名演讲,并认真考虑能获得这种认可你应该感谢谁的帮助。但是,意想不到的一个人被选为新的主任?怎么可能?他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他甚至不能持续地创造出业绩。他溜须拍马的时间远多于工作的时间。你的机会被抢走了!

太多这个方面不同版本的故事了,几乎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世界各地专业人才的身上。

你肯定很奇怪:为什么公司总觉得我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我怎样才能得到本应该属于我的荣誉和奖励?


谬见#2:我的老板会营销我的个人品牌。

约翰在广告界有着如恒星般闪耀的业绩。他跟随着老板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每换一家公司后,约翰都会被提升,而且被给予更多的责任,以及更多的工资。当他的老板退休后,他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他没有树立起个人品牌,也没有自己的人际网络,根本无法得到他想要的工作。

某些特定的文化将老板打造成了父亲一样的形象,而这位“父亲”还掌控着你的福利待遇。

但每个人都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在如今经济体系下,你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家长式公司或家长式老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甚至连那些历史上从未裁过员的日本公司都引进了裁员政策,以保证公司灵活的体制和强大的竞争力。

做自己个人品牌的管理者,别变成下一个受害者。无论是想得到新的工作、新的机会还是投资资金,你都要让自己为人们所知。把个人品牌留给别人去经营就相当于你失去了对它的控制。你是想自己掌握这一切还是让你的对手来经营你?答案是很明确的。


谬见#3:自我营销是一种自我吹嘘的不良表现。

由于文化壁垒或是人们更情愿选择平庸的原因,很多人并不喜欢营销自己。如果你从小就被教育“做人要谦卑”的话,那大肆宣传自己成就的表现似乎与你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凯伦组织的个人品牌研讨班中,有一位叫玛丽的经理,她业务娴熟,有着非常典型的中国式特点,她坦言自己一生受到的教育都是“对长者、上级保持谦逊和顺从是很重要的”。正因如此,她从来没有在会议上发过言,也从没有试图引起别人对她的注意。

在交谈之后,凯伦给了她两点建议:


·在会议桌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要明确而且要表现出你是那里的一员,而不是仅仅坐在那里。你需要贡献出自己的创意,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要跟你的老板和团队分享你的工作情况及所取得的成就,这样可以让他们了解你新的构想并制订最佳实践方法。


几个月后,玛丽告诉凯伦说凯伦改变了她的一生。这些塑造个人品牌的努力帮助她实现了独特的个人价值,也给了她在策略会议上献策的信心。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她的老板选择她来领导一支核心商业团队。

玛丽的案例,只是解决了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即从不习惯讲述变到适应讲述,但难度更大的是,从习惯讲述再进一步转变到成为一个优秀的讲述者。

想明白这个问题很简单,普通人并不会读心术,如果你不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你所做的一切的话,他们是没有办法知道的。要想让别人意识到你的价值,你必须让你所做过的贡献变成某种故事。

“自我营销”并不是要你练习自吹自擂,那样听起来让人反感,凯伦更喜欢用“教育”这一词汇来描述。如果你还是做不到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向别人推销自己的话,那就当做是为了你的团队这样做吧。如果你的个人品牌更强、更有价值的话,你的团队品牌也相应地变得更强。如果没人能看到你独特的价值,那他们也就失去了你的经验、专业知识和让你发挥能力的机会。

事实上,许多职场中人通常没有,但其实他很需要一个承载其独特能力、独特价值的故事,用来直接或间接地描绘出其擅长或能搞定的事情。如此方能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以令人容易理解的方式阐述了你工作中的强项;你老板因此有了传播你品牌的内容;使由此带来的传播摆脱自我吹嘘的色彩。

总而言之,个人品牌最容易生长的土壤就是故事。而如果能因此塑造出个人品牌,会有哪些好处?

尊重:你将赚得一定的威望,声誉也将随之提高。

支持:你会获得整个客户圈(ecosystem)的支持,一些有影响力的人会想要结识你,并给予你认可。

机会:你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如获得工作、客户、合作伙伴、演说及在媒体上出现的机会等。

成功:你将成功地找到工作,爬上事业的阶梯,还能为公司获得资金支持。

享受工作和生活:如果你能塑造好理想中的个人品牌,你能从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满足感。

简而言之,越有故事讲,个人品牌越强大,你的生活就越美好。而另外的理由,更让你为讲故事的能量吸引。


好故事是商业成功的捷径。

当市场传出消息,说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要收购哪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的股价就会上涨。

很显然,当巴菲特宣布购入股份时,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并没有改变。股价引发市值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巴菲特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他每次收购一家公司,那家公司就会变得更有价值。于是,投资者看法因他而改变。

“创造自己的故事”是商界和人际交往的必备技能。对于其他人而言,他们不认识你这个人,他们只认识与你相关的故事。因此,你需要留意他们在谈自己哪一个故事,并从中学习,而且越学习你越有可能发现,讲故事是一个广泛适用的威力庞大的技能。


讲故事决定了你公司的估值。

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曾在一次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说:“创业最大的收益就是学会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述者。”

创业中往往需要融资,融资需要在未来不确定的前提下确定公司能吸引多少用户,以及给用户创造一个怎么样的未来。当这些判断在未发生之前来做,缺乏的支持依据很多很多,怎么办?

一个好故事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个好故事精彩地描绘了初创公司带来的新价值;一个好故事告诉投资者,用户有多喜欢公司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一个好故事讲解了利益相关者(主要但不限于上下游)为何以及在何等程度上支持公司。

这些,你可以在许多公司传记里读到,例子比比皆是。


讲故事决定了对人才的吸引。

当你试图吸纳人才到自己的公司,必然涉及一个问题:他现有的工作与你希望他接受的工作孰优孰劣?看起来是个涉及多种因素比较的复杂问题,但找到一个合适的讲述方式,一切迎刃而解。

一个流传甚广的例子是,乔布斯曾对百事可乐最年轻的总裁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说:“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

假如你觉得上述这些例子都太过宏大,那么发生在eBay的例子会告诉你,好故事还能无声无息地帮你完成许多小事,而且好处更加直接。


好故事胜过好销售。


普通的商品,被作家用故事赋予了“灵魂”,顿时身价百倍,甚至千倍。“故事”的价值正在被公司股价等多种形式量化。

一个在旧货市场上售价99美分的犹他州雪花玻璃球,却在eBay上被以59美元的价格买走。

这是怎么回事?无论外观设计,还是制造的材质,这个玻璃球实在普通得很。一眼看去,半球形的玻璃罩里是一片土黄略带金色的沙漠,上面屹立着由几颗怪石搭成的洞穴。若不是底座上印着的白色“UTAH”(犹他州)字样,多数人都不知道这球展现的是哪儿的地形。

但在英国作家布莱克(Blake Butler)笔下所塑造的神秘故事中,这个犹他州雪花玻璃球却大有来头。

“在我爷爷的爷爷的床底下藏着一个神秘的黑箱子,别人不能轻易打开。有一次趁他熟睡了,我偷偷打开箱子,看见一扇小门,便走了进去……”

“当我走进一个装着‘犹他州’的球体时,脑里马上充斥着各种人同时在闲聊的声音。我的脑袋快爆炸了,湿透的脸上全是沙子,好像身处于沙漠的旋风中。我开始摇晃,身体有刺痛感。但更奇怪的是,这时数不清的金币掉到我手里——这些金币足够我生活一辈子了。也有些金币其实是巧克力,味道还不错。”

怎么样,59美元就买到了会掉金币的犹他州雪花玻璃球,是不是感觉物超所值呢?



这是Significantobjects.com从2009年开始做的事情——该网站的商品都是从旧货商店、车库甩卖、跳蚤市场中以极低廉的价格淘来的,成本通常最多不过几美元。

接着,该网站邀请作家或撰稿人为每个商品专门虚构了一个故事,将其传统、来历、外表和品格等活灵活现甚至天马行空地展示出来,使得这些小物件看起来有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

这些曾经埋没在旧货商店和跳蚤市场的商品,带着它们的专属故事,登上了eBay,等待着被新主人以线上竞拍的方式带走。而最终成交的价格与之前采购价的差距,就被记作这个品牌故事的客观价值。

“对于任何指定的商品,只要给它赋予了故事性,就能影响它的主观价值——这种影响可以客观衡量,而检验这种影响就是通过eBay的竞购!”这是Significantobjects.com的创始人罗伯·沃克(Rob Walker)和乔什·格伦(Josh Glenn)从一开始的认定的想法。



从他们头100个商品的情况来看,平均采购价格为1.29美元(约人民币8元),但经作家们的神来之笔注入故事渲染一番后,销售成交均价达到了36.12美元(约人民币225元)。

也就是说,“讲故事”竟能将产品价值提高2706%,而故事带来的附加值远远超过了产品采购成本。

因画龙点睛而“麻雀变凤凰”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只鸭子图案的烟灰缸被塑造成父亲留下的遗物及对往事的寄托后,身价由7美元提高到71美元;一盒廉价的生日蜡烛因融入了作家斯嘉丽·托马斯(Scarlett Thomas)17岁的经历,被以21.5美元“高价”拍走……

根据Significantobjects.com官网的介绍,两位创始人沃克和格伦的实践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实验,观察初步成效;

其次是将所获得的销售收益分别给予故事的撰稿人和公益组织;

最后将所有故事集结成册,出版发行。



受到Significantobjects.com先行一步的启发后,营销界的精英人士走得更远。“卖故事”的营销人员更津津乐道的案例是蒂芙尼(Tiffany&Co.)。

2011年6月,著名珠宝公司蒂芙尼为了推广“真爱”品牌,吸引客户登陆蒂芙尼专门创建的网站,让TA们为自己心中的挚爱留言,这条爱的讯息和一颗爱心便会出现在相应的蒂芙尼地理定位地图上。这深深吸引了众多痴情种。

在这个网站上,看不到任何针对蒂芙尼产品的广告。蒂芙尼方面解释说,这次活动及这个网站的创建都不是为了销售珠宝,而是有一个十分清晰的目标:将“真爱”融入其品牌故事中,让蒂芙尼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成为“真爱”实至名归的象征。

这次“真爱故事”行动是不是为示爱者带来了真爱,这未尝可知,但对于蒂芙尼来说,引发了更多投资者的汹涌爱意,而且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不到一个月里,蒂芙尼的股价上涨超过10美元,涨幅接近14%。

无独有偶,从2008年起,奢侈品牌Burberry摒弃传统的品牌活动推广策略,以富有故事性的电子互动式品牌活动取而代之,这一尝试带动了其股价一度上涨超过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