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十四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和刻本《世説新語補》的三種手批本

稻田篤信 撰 李由 譯

一 引言

《世説新語》是五世紀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所作,記載了竹林七賢、王羲之等東漢、魏晉名人的逸事逸聞,是廣爲人知的中國古典名著。而明代的王世貞則以宋元人物故事對其進行增補,撰成《世説新語補》,是書也被刊行。不過,在中國,相較於《世説新語》,人們對《世説新語補》的評價較低,如近人張心澂《僞書通考》即將其看作明代衆多僞託著名文人的續撰書之一[1]。然而,此書在我國卻比《世説新語》更加流行。我國不僅保留了此書的許多明清版本,而且元禄七年(1694)還刊行了和刻本,安永八年(1779)又刊刻了和刻本的“校正改刻”本。正如大田南畝所説:“自昔菅原道真、空海,《世説》(按、指《世説新語》)行久。近世王弇州(世貞)補本(《世説新語補》)大行,古《世説》廢矣。”(恩田仲任編《世説音釋》跋之要旨)提起《世説》,人們一般想到的是《世説新語補》。

和刻本《世説新語補》的元禄版及安永“校正改刻”版,皆由京都林九兵衛刊行。如下文所示,該和刻本的内題(正文卷首題,以下稱卷首題)被冠以對日本近世影響甚大的李卓吾之名,題作“李卓吾批點”。但是,作爲和刻本底本的明版李卓吾批點本,具體是怎樣一個版本?安永版又是如何對元禄版進行校正改刻的?這些問題現在還不清楚。

在我國傳存的漢籍中,包括和刻本在内,有許多被人在書眉、行間等處添加了批注的本子。和刻本《世説新語補》的傳本中也不乏其例。至今爲止,筆者所注意到的本子是與那波魯堂、中井履軒、石島筑波、秋山玉山、服部南郭、太宰春臺、千葉芸閣、尾藤二洲等人有關的手批本[2]。本文將介紹載有那波魯堂、石島筑波、秋山玉山等人批注的本子,并以之爲線索,試探和刻本的底本及校正改刻問題。

二 那波魯堂

載有那波魯堂之説的手批本是元禄版和刻本,今藏關西大學圖書館增田涉文庫。關於此本,增田涉《雜書雜談》有如下論述:

按照此本《世説新語補》的序文所述,此書是由明人王世貞在劉孝標所注劉義慶《世説新語》、明何良俊《語林》的基礎上,取捨删定的,由李卓吾批點,張文桂校注,之後加上返點、送假名,刻成了和刻本。手頭的這一本中每頁皆有手批手注,參考他本,對刻本正文、注解、評點中的誤字、脱字進行了校勘。此外,板框外的餘白處以及粘貼的浮簽上也密密麻麻地寫有其他注解。這些批注出自何人之手?仔細看來,其中稱岡白駒爲“先生”,並有“魯堂云”的字樣,故此本當是那波魯堂或其同門的本子。[3]

那波魯堂,名師曾,字孝卿,號魯堂。享保十二年(1727)生,寬政元年(1789)九月十一日没,年六十三。阿波藩藩儒。

魯堂與其弟拙古堂奥田松齋一起,以《左傳》學爲世所知。此書之外,不見其對《世説新語補》感興趣的記載。在竹治貞夫的撰述中,《那波魯堂》一章也無一語提及《世説》[4]。筆者以爲,如增田涉所述,批注中引用了魯堂的老師岡白駒的《世説新語補觿》,這當是受到老師的影響吧,在魯堂的身邊,應該舉行過針對《世説新語補》的閲讀討論會。

爲了揭示和刻本的概貌,謹將此書的書志事項列述如下:

《世説新語補》,大本二十卷十册。枯葉色無花紋封面,封面上無題簽,第一册封面以墨書“世説壱”作標題,其他僅標册數。四周單邊。版面分爲兩層,上層刻每行六字的批點與批釋。下層爲正文,九行十八字,無界。注小字雙行,行十八字。版心作“批點世説補卷一  一”。白口。

正文之前有序、凡例、附釋名、目録等如下(不加標點,添入公元紀年):

(一)世説新語補序 嘉靖丙辰(1556)季夏琅琊王世貞譔 秣陵蔡拱日書(三葉、無界、五行九字);

(二)世説新語序 萬曆庚辰(1580)秋吴郡王世懋譔(三葉半、有界、五行十一字)/乙酉(1585)初春世懋再識(半葉、無界、十行二十五字);

(三)刻世説新語補序 萬曆丙戌(1586)穐日沔陽陳文燭玉叔撰(三葉、有界、六行十三字);

(四)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舊序二首 五月既望梓成耘廬劉應登自書其端是爲序/嘉靖乙未(1535)歲立秋日也吴郡袁褧撰(二葉、無界、九行十八字);

(五)世説舊題一首舊跋二首 高氏緯略/紹興八年(1138)夏四月癸亥廣川董弅題/淳熙戊申(1188)重五日新定郡守笠澤陸游書(三葉、無界、九行十八字);

(六)何氏語林舊序二首 辛亥(1551)四月之望文徵明書/長洲陸師道撰(四葉、無界、九行十八字);

(七)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凡例十則(二葉、有界、九行十八字);

(八)附釋名(八葉、有界、九行十八字);

(九)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目録(三葉、有界、九行)。

至(九)爲止的三十葉,版心所記葉號連續。此外,從“(四)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舊序二首”以下至目録部分,版面亦分爲上下兩層。

卷首題“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卷之一”。其後第二行至第九行依次題“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宋劉辰翁批”、“明何良俊增”、“王世貞删定”、“王世懋批釋”、“李贄批點”、“張文柱校注”等八人之名。第十册卷末有署名“乙酉春三月既望琅琊王泰亨識”的“題世説新語補後”,第十册第二十卷末有刊記曰:“元禄七年甲戌八月之吉京東洞院通夷川上町林九兵衛梓行”。

關西大學圖書館藏本的里封上,摹寫了一些文字。現假設其爲魯堂所書,與上文引增田涉文一樣,爲了説明《世説新語補》的情況,謹將相關文字引録如下:

〇王鳳州先生鑑定\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説補一編,清言妙緒,爲江左風流,紹述東京者,千萬世如一日也。一刻豫章,再刻吴郡,迄本堂三壽梨矣。海内賞音,如劉玄靖其人者,請具别眼,用拓大觀。 書林余圯孺梓。

“王鳳州先生鑑定”七字横寫,“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分兩行縱書,“説補一編”以下的文字綴合上述(三)陳文燭“刻世説新語補序”中的語句,自然地變成了書肆的内容介紹。余圯孺是書肆。以上内容摹寫自一個明版的封面,魯堂將此明版看作是和刻本的底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二十卷二十册中就有此封面(見下文)。

除以上引文外,還有以下五條文字:

〇按、《世説新語》,宋臨川王義慶生長於晉末,采擷漢、晉以來佳事佳語所作,極精絶。序説曰:“僅唯三十六篇,世所傳釐爲十卷,或作四十五篇,更不及六朝。梁劉孝標,學既該博,又好異書,從注之,故引證特詳。劉辰翁又批之。”

〇凡例曰:“劉氏注往往爲義慶補亡,是以顓古者並重。”

〇《何氏語林》三十卷,明何良俊所編。類仿劉氏《世説》而作也。説詳《何氏語林舊序二首》。蓋“昉自兩漢迄於胡元,上下千餘年,正史所列,傳記所存,奇蹤勝踐,漁獵靡遺,凡二千七百餘事”云云。

〇《世説新語補》,明琅琊王世貞所撰也。蓋王氏少時,得《世説新語》善本,好之甚,輒患其易竟,又以爲六朝諸君子即所持論風旨,寧無一二可稱者?最後得《何氏語林》,大抵規摹《世説》,而稍衍之至元末。然其事詞錯出不雅馴者,删定表彰,合爲一篇也。又,王世懋批釋之,李卓吾批點之,張仲立校注,爲全書。卓老批評視劉辰翁益加詳也。

〇又、别《語林》,晉河東裴啟子所作也。事見十八卷二十四張,又見六卷六張。

除去最後一條,其意可概括如下:劉義慶采擇漢、晉以來佳事佳語撰成的《世説新語》,是一部莫可比擬的名作。是書三十六篇,釐爲十卷,或作四十五篇。梁劉孝標爲其作注,劉辰翁補其逸文,并作批校。何良俊《何氏語林》廣搜兩漢至元代的逸事,共集二千七百餘條。作《世説新語補》的王世貞在少年時代即對《世説新語》頗感興趣,然惜其太易讀盡。而《何氏語林》載有許多六朝至元末的君子的逸事,於是王世貞删去《何氏語林》中缺乏雅致的内容,將其與《世説新語》合編爲一書,即《世説新語補》。之後,王世懋批釋,李卓吾批點,張仲立校注,使其成爲一部完整的著作。卓老的批評與劉辰翁相比,更爲詳細。

以上所引文字也是摘録前述《世説新語補》(一)~(七)的序及凡例中的重要語句作成的,應該是那波魯堂所寫的代替解題的内容吧。

最後一條指的是《世説新語補》卷十八第二十四葉左版、卷六第六葉右版的正文及注釋中有提及“語林”、“河東裴啟”之處。

增田涉的文章指出此本《世説新語補》的手批中引了岡白駒之説,除此之外,批注好引《萬姓統譜》也值得注意。出現了“余圯孺”版及王湛批點本的相關信息,也是此本的特色之一。

三 芰荷園校本

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别文庫室藏蜂屋文庫本《世説新語補》,是石島筑波在元禄版《世説新語補》上添加了批注的本子[5]。大本二十卷十册。濃縹色刷毛目紋封面。封面標題作“世説新語補 一 芰荷園校本”。有王世貞、王世懋、王世懋(再識)、陳文燭、舊序二首、舊題一首舊跋二首、何氏語林舊序二首等序跋,後面依次爲凡例、附釋名、目録、正文。卷首題、明人著者名、王泰亨的題後、刊記、版心(按、如:“德行 批點世説補卷一  一”,“德行”二字墨書)等均與關西大學圖書館藏本相同。

此本第十册卷二十末葉右版有朱筆書:“此本與諸校本讐對三四然未有免紕繆芰荷園”,版面上層有“石正猗字仲緑號筑波又號芰荷園”的墨筆書。此外,題後之末有朱筆書“寶曆六丙子歲六月七日寫焉田惟孝”等字。芰荷園指的是石島筑波。

關於筑波,東條琴臺《先哲叢談續編》卷八“石筑波”中利用了筑波自撰的譜牒與年譜、鵜飼士寧所作的墓志銘(鵜孟一《筑波先生墓志銘》)以及江村北海的《日本詩史》等材料,介紹頗爲詳細[6]。故謹以此爲據,對筑波生平略述如下:

筑波,名正猗,字仲緑,筑波山人,又字子遊,號颕川,本姓尾見,通稱與右衛門。出自服部南郭門下。有《芰荷園文集》[7]。寶永五年(1708)八月八日生,父正數,母横山氏。自祖父正盛開始,世仕浜松本莊侯。不過,筑波在享保十五年(1730)二十三歲時,因議論當路人事,而不爲人所容,遂致仕,浪遊京、攝間。他遊歷了京攝、名古屋、江户,寬保壬戌(1742)在江户(今東京)駒入吉祥寺前講説。寶曆八年(1758)八月十七日病没,年五十一,葬駒入養昌寺。東條琴臺刻畫其形象曰:“狂誕放恣,嗜酒好客。快意劇談,發狂吐氣,旁若無人。”

日野龍夫《服部南郭傳考》曾十次提及筑波[8]。其中,享保十六年(1731)條引《蘐園雜話》,描述了筑波受市川團十郎、瀨川菊次郎、中村富十郎之托僞作蘐園社中書的事情,作爲可以表現筑波奔放性格的逸事。這裏的筑波是奇人傳中的人物。大略言之,筑波的行爲體現了不拘禮法的、風流任誕的蘐園風,而這樣的行爲遭到了時人的批評,被認爲是輕率浮薄的。然而,如果我們更近距離地觀察筑波,就會看到一個堅守節操、有著獨立不羈的氣骨的人物形象。他對《世説新語補》特别感興趣的原因,或許也正在於此。

《蘐園雜話》載,筑波在駒入芰荷園以《唐詩選》《滄溟尺牘》爲教材進行授課。前者是李攀龍所編的名著,後者是其書簡集。此外,《蘐園雜話》還記載了筑波一面在閲書架上放置净瑠璃本,一面誦講漢籍的場景。高山大毅指出,當時像筑波這樣的漢學者,多選擇《世説》《唐詩選》《滄溟尺牘》作爲講授的教材[9]。作爲南郭的門人,筑波所講的《世説》應該是爲蘐園派所尊崇的《世説新語》吧。但是,《世説新語補》中也記載了魏晉以降的人物逸事,又有明人新的批點批釋,更適合講授。在芰荷園校本的批注中,有大量針對漢語的囯字解風格的俗解,從中可以看到讓聽講者更容易理解的意圖,以及爲此而進行鑽研的痕跡。

芰荷園校本中有寶曆六年(1756)六月“田惟孝”的相關書寫,此人情況目前還不清楚。這則書寫發生在筑波生前,以此推測“田惟孝”大概是筑波的門人吧。

四 鹿鳴樓藏本

接下來要介紹的本子是一個自稱鹿鳴樓的人的家藏本。此本在安永版《世説新語補》上以朱筆、墨筆、藍筆添加了太宰春臺、服部南郭、秋山玉山、千葉芸閣等人的論説。雖然有些煩雜,但爲了説明與元禄版的區别,茲將安永版的書志事項列述如下。

大本二十卷十册。濃縹色雷文唐草封面。封面題“校正改刻世説新語補 五六”(第三册有題簽,題簽有粗、細兩層套框)。正文四周單邊。

(一)世説新語補序 嘉靖丙辰季夏琅琊王世貞譔 秣陵蔡拱日書(三葉、無界、五行九字);

(二)世説新語序 萬曆庚辰秋吴郡王世懋譔(三葉半、有界、五行十一字)/乙酉初春世懋再識(半葉、無界、十行二十五字);

(三)刻世説新語補序 萬曆丙戌穐日沔陽陳文燭玉叔撰(三葉、有界、六行十三字);

(四)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舊序二首 五月既望梓成耘廬劉應登自書其端是爲序/嘉靖乙未歲立秋日也吴郡袁褧撰(二葉、有界、九行十八字);

(五)世説舊題一首舊跋二首 高氏緯略/紹興八年夏四月癸亥廣川董弅題/淳熙戊申重五日新定郡守笠澤陸游書(三葉、有界、九行十八字);

(六)何氏語林舊序二首 辛亥四月之望文徵明書/長洲陸師道撰(四葉、有界、九行十八字);

(七)題世説新語補後 乙酉春三月既望琅琊王泰亨識(三葉、無界、六行十三字);

(八)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目録(三葉、有界、九行);

(九)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凡例十則(二葉、有界、九行十八字);

(十)附釋名(八葉、有界、九行十八字)。

從(四)“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舊序二首”至目録部分,安永版與元禄版相同。此外,正文版面分上下兩層,上層刻每行六字的批語批釋,下層注小字雙行十八字,這一點也與元禄版相同。不過,在上層中有一些分界豎線,下層的正文爲有界、九行十八字,這就與元禄版有較大差異。安永版的刻字也經重雕,與元禄版不同。

卷首題“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卷一”,其後第二行至第九行依次題“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宋劉辰翁批”、“明何良俊增”、“王世貞删定”、“王世懋批釋”、“李贄批點”、“張文柱校注”等著者名。第十册卷末有“重刻世説新語補跋 皇和安永己亥正月守山碕允明謹撰”(二葉、無界、六行十二字)。而原本處於元禄版第十册卷末的“題世説新語補後 王泰亨識”則被放在“重刻世説新語補跋”前。

在排列順序上,安永版與元禄版也有所不同。雖然,與元禄版一樣,安永版也有王世貞序、王世懋序、王世懋再識、陳文燭序、舊序二首、舊題一首舊跋二首、何氏語林舊序二首、凡例、目録、附釋名等,但是元禄版的葉號從(一)至(九)都是連續排號的,而安永版從(一)王世貞序至(三)陳文燭序的十葉連續排號,(四)至(六)的舊序舊跋等七葉連續排號,後序三葉、目録三葉、凡例二葉、附釋名八葉等項則各自分别排號。卷首題下著録的明代五人著者名與元禄版一致。版心作“批點世説補卷之一  一”。

第十册卷二十正文末尾有朱筆識語:“辛亥春以太宰南郭玉山三先生及芸閣先生考標寫了於小水街鹿鳴樓藏”,有印曰:“一尺心”。識語謂寬正三年(1791)春,將太宰春臺、服部南郭、秋山玉山及千葉芸閣四人的考論標寫完了。

鹿鳴樓,其人不詳。《改訂增補漢文學者總覽》中,以鹿鳴爲號的是土肥鹿鳴。此人是江户時期的鳥取藩藩儒,文化十三年(1816)七十歲没,通稱周(秀)太郎,出自山田静齋門下。[10]辛亥可能是寬正三年(1791)或嘉永四年(1851),如果鹿鳴樓是土肥鹿鳴的話,那麽辛亥當是寬正三年,其時土肥四十六歲。

此本有大量的批注,如果僅考察“按”、“云”、“曰”這種形式的按語、批語的話,可以看到:標明“純云”、“春臺云”、“太宰德夫曰”、“春臺曰”、“太宰曰”、“春臺按”的太宰春臺的按語共有九例;標明“服子云”、“服云”、“南郭曰”的服部南郭的按語共有四例;標明“玄之按”、“玄之曰”的千葉芸閣的按語共有十四例;其他還有“潛按”、“秋䄫曰”各一例。未標名字而以“按”字開頭的按語最多,有七十餘例,這些應該是秋山玉山的論説吧。“秋䄫”或許也是玉山吧。這些按語筆跡相同,皆爲同一人所寫。

由此推測,此本是在秋山玉山批注的基礎上采納了春臺、南郭等人的意見,同時加上了玉山的門人千葉芸閣的論説。玉山,名儀,字子羽,傳見德田武《江户詩人傳》[11]。千葉芸閣,字子玄,玉山門人,任古河藩藩主侍請,寬正四年(1792)没。

此本形成的經過及時間順序無法細考。日野龍夫《服部南郭傳考》寬延三年庚午(1750)南郭六十八歲條載,是年春,始與熊本侯細川重賢及其儒臣秋山玉山(本年四十九歲)交游[12],直至謝世(1759),十年間,南郭一直與玉山交往甚密。因此,暫且假設其間他們曾一起舉行過《世説新語補》的閲讀討論會。

五 觀濤閣藏版

安永校正改刻版中有一本稱爲觀濤閣藏版。此版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别文庫室、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各藏一本,今以内閣文庫藏本爲例,窺其概貌[13]

大本二十卷十册。濃縹色無花紋封面。封面題“校正改刻世説新語補 一二(~十九廿止)”(“止”字墨筆)。有題簽,位於封面左邊,外有粗、細兩層套框。里封作“騰龍源公定本 觀濤閣藏/世説新語補/千里必究不許翻刻 常陽 允明哲夫校”。

正文之前的内容構成是:王世貞序,王世懋序,王世懋再識,陳文燭序,劉應登、袁褧舊序二首,高氏緯略,董弅陸游舊題,文徴明、陸師道何氏語林舊序二首,凡例,目録,附釋名。

卷首題“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卷之一”。明人著者名與他本皆同。卷末有“重刻世説新語補跋皇和安永己亥正月守山碕允明謹撰”。有刊記作“元禄七年甲戌八月吉日/安永八年己亥正月吉日再刻/京東洞院通夷川上町/林九兵衛梓行”。里封上的“騰龍源公定本”、“觀濤閣藏”值得注意。

此後還有不稱觀濤閣藏版而僅保留京都林九兵衛刊記的安永版,原因不得而知。除此之外,立命館大學衣笠圖書館藏本的第十册後面的里封上有:“錦山柚木先生著/世説新語補系譜/附歴代帝王系譜全二册嗣刻製本売弘所京都間之町通御池上ル町林權兵衛/大坂心齋橋南壱丁目松村九兵衛/江户日本橋南三丁目前川六左衛門”,由此可知,版木後來從林九兵衛手中流出,進入前川六左衛門之手[14]。此外,也有無林九兵衛刊記的版本(明治大學圖書館藏)。

安永版所附户碕允明跋文的大意是,王世貞對《世説新語》加以補訂,小美(王世懋)刻之於豫章,此後《世説新語補》版本衆多,其中以李卓吾的批點本最爲流行,本版(觀濤閣藏版)是松平賴寬苦心搜閲諸本、改而正之作成的,而户碕允明也參與了此版的校訂工作。

户碕允明,字子哲,號淡園,稱十太夫。生於常陸松川,文化三年(1806)十一月十四日没,享年八十三歲,墓在東京巣鴨的東福寺。允明是守山藩藩儒,出自平野金華門下。騰龍源公是磐城守山藩的藩主松平賴寬,觀濤閣是其書齋,他對荻生徂徠十分傾倒,是一個好學的大名。除了《世説新語補》外,他還參與了《論語徵集覽》等書的刊刻。日野龍夫《服部南郭傳考》中屢屢出現他的名字。根據松平賴寬次子、“守山公子松平賴融”的《淡園先生墓碣名》,可知允明共仕四代守山侯,前後六十餘年,雖然他屢次請求退隱,但均被慰留,可見他備受信賴[15]

對於元禄、安永兩版正文、句讀、和訓、批釋的添削、改正改刻等問題,日後將予以細考。粗略觀之,安永版雖然在行格上忠實於元禄版,但如上文所述,安永版以略有些圓潤的、整齊的字體進行了重刻,正文加了行界,眉批部分添加了元禄版所没有的訓點,批注中也加入了新的内容。總體看來,安永版改變了元禄版的面貌,從中也可以窺測到允明的努力。

六 李卓吾批點本

和刻本《世説新語補》所收諸序跋中,王世貞之序作於嘉靖三十五年(1556),王世懋之序作於萬曆八年(1580),再識在序後,卷末王泰亨的後題作於萬曆十三年(1585),陳文燭之序作於萬曆十四年(1586)。從時間順序上考慮,可將元禄和刻本的底本看作是萬曆十四年(1586)本。

那麽,元禄和刻本所據底本的具體情況究竟如何?對於這個問題,現在還得不出什麽明確的結論,在此謹將一些線索列述如下,以備日後考察。

首先,前面提到關西大學圖書館藏本的里封上記載了一種“書林余圯孺”刊行的版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二十卷二十册即是這種版本,關西大學藏本上的“王鳳洲先生鑑定”以下至“書林余圯孺梓”部分的語句均見於此本的里封。由於此本採用以薄紙包裹封皮製成里封的形式,里封上的魁星印及另一印章無法識讀。正文以前,有劉應登及袁褧舊序二首、董弅及陸游的《世説》舊題一首舊跋二首、文徵明與陸師道的《何氏語林》舊序二首,之後是凡例十則、目録、附釋名。這些全部爲有界、九行十八字。也就是説,此本缺王世貞序、王世懋序、王世懋再識以及陳文燭序。

卷首題“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卷之一”,其後第二行至第九行依次題“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宋劉辰翁批”、“明何良俊增”、“王世貞删定”、“王世懋批釋”、“李贄批點”、“張文柱校注”等八位著者名。正文有界、九行十八字,注小字雙行同,版心作“批點世説補卷一  一”,與他本相同。第十册卷末無“題世説新語補後王泰亨識”。諸序及正文皆有淺色行界線。有李、劉、王三氏的批點。

其次是王能憲介紹的一種版本。王能憲《〈世説新語〉研究》第二章《〈世説新語〉的版本、箋注與批點》中,介紹了七種明代《世説新語補》系的版本,其中關於“萬曆十四年太倉王氏刻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二十卷”,王能憲謂:“此本卷首有焦竑序。……焦序後復有王世貞、陳文燭、王世懋序,又有劉應登、袁褧、董弅、陸游等《世説》序跋,以及文徵明、陸師道等《何氏語林》舊序。序後又有《凡例》十則,並附《釋名》。卷末有王泰亨後序。此本在日本亦頗爲流行,安永己亥刻本即據之翻刻。”[16]

焦竑即焦若侯,李卓吾之友,有《澹園集》四十九卷、《焦氏易林》、《焦氏筆乘》等,《焦氏筆乘》有和刻本,焦竑在我國也是十分有名的明代文人。安永版無焦竑序,若依據王能憲的敘述,安永版就是删去了焦竑序的版本。

管見所及,收録焦竑序的李卓吾批點本有兩種。一種是台灣大學中央圖書館所藏二十卷十册《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書名蓋採自卷首標題。其中,以“世説補序”開頭、以“琅琊澹園焦竑撰書”結尾的文章即是焦竑的序[17]

另一種是天津圖書館所藏明萬曆刻本《李于麟批點世説新語補二十卷附釋名一卷》八册。此本焦竑序後有王世貞、王世懋、陳文燭的序以及舊題舊跋,文徵明《何氏語林》舊序被删去,之後是釋名、凡例及目録。

此本的特點在於,卷首以“李于麟批點世説新語補卷之一”爲標題,並且直至第四册卷五,卷首題後的著者名中的“李卓吾”均被改刻成了“李于麟”。然而,卷五的尾題以下又皆作“李卓吾”,甚至還有一些地方保留了剜改的痕跡,作“李□吾”,這又是爲何呢?大概書坊從策略上考慮,覺得李卓吾自然是很有名氣的,不過同樣是“李”,冠以當時更著名的李于麟之名,於銷售更爲有利[18]。此本封面上還有“劉須溪先生纂輯/世説新語補”、“梅野石渠閣梓”。“須溪先生”指的是劉辰翁,“石渠閣”蓋爲出版者,根據《中國古籍版刻辭典》,它是萬曆年間王世茂的室名。此人刻印了王世貞輯、酈道元補《匯書詳注》三十六卷以及李贄評《忠義水滸傳》百卷等[19],這裏的“石渠閣”應該是王世茂吧。可見,收録了焦竑序的李卓吾批點本有一些不同的傳本,王能憲介紹的那本也是其中的一種。

另一條線索是國立公文書館所藏《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編號:子190-2)。此本正文前依次有:王世貞序、王世懋序、王世懋再識、陳文燭序、凡例、目録、附釋名。卷首題“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卷之一”,其後爲“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宋劉辰翁批”、“明何良俊增”、“王世貞删定”、“王世懋批釋”、“李贄批點”、“張文柱校注”。卷末有王泰亨《題世説新語補後》。此本雖然匡郭略小,但版面與安永版和刻本甚似。不過,此本無和刻本中的舊序舊跋,亦無焦竑序。

如上所述,僅從序文看,無論是元禄版,還是安永版,和刻本與明版李卓吾批點本並不完全一致。而僅從開頭部分看,和刻本與諸明版李卓吾批點本的眉批也不完全一致。可知和刻本、尤其是安永校正改刻本,利用了李卓吾批點本以外的本子,廣集衆本,形成了新的批釋。

七 蘐園社中與《世説新語補》

以下對與《世説新語補》有關的人物作一些補充介紹[20]

根據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陳文燭,字玉叔,沔陽人,嘉靖乙丑(1565)進士,有《五嶽山房集》。據《江西通志》,劉應登,字堯咨,安城人。據《列朝詩集小傳》,袁褧,字尚之,永之之兄,家有石磬齋藏宋刻書。文徵明,《明史》有傳,著名書法家。陸師道,據《列朝詩集小傳》,長洲人,嘉靖戊戌(1538)進士,《明史》有其傳。何良俊,字元朗,華亭人,除《何氏語林》外,還有《四友齋叢説》。王世貞,字元美,太倉人,事見《明史·列傳一百七十五》。王世懋,字敬美,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世貞弟。據《列朝詩集小傳》,李贄,字宏甫,晉江人。《明詩選》稱李贄字卓吾。張文柱,據《列朝詩集小傳》,字中立,昆山人。

王世貞、李于麟(李攀龍)都是后七子的核心人物,更是受到荻生徂徠及其門人推崇、學習的古文辭派的代表作家。焦竑,前文已述,《明史·文苑傳四》有其傳。

那波魯堂姑且不論,岡白駒、石島筑波、秋山玉山、服部南郭、太宰春臺、户碕允明、松平賴寬等對《世説新語補》感興趣的人,多與蘐園或蘐園派有關係。《世説新語補》對蘐園社中人來説,是與古《世説》同樣重要的著作。徂徠在爲其弟子木下公達所作的《示木下公達書目》中,給出了一份蘐園派學者桌邊必備、必讀書的目録,認爲這些書“黨吾學者必須備坐右,不可欠缺一種”,其中就有《世説新語補》[21]


關於上述三種手批本各自的特點,以及那波魯堂、蘐園派等人對《世説新語補》的關注點,限於篇幅,此次僅略作介紹,日後再予詳論。

附記:

本文是日本平成二十四年(2012)度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C)《近世日本的明清漢籍接受史研究——以〈世説新語補〉爲例》(課題編號:23520231)成果之一。在調查《世説新語補》傳本的過程中,相關收藏機構均給予了很多便利,首都師範大學周以量、南開大學劉岳兵、台灣大學太田登、台灣大學研究生董崇驊等先生也大力相助,謹在此對他們表示感謝。

(作者單位:日本二松學舍大學;譯者單位:南京大學文學院)

譯者附記:

本文原載日本二松學舍大學《日本漢文學研究》第8號,承蒙本文作者及東亞學術總和研究所高山節也所長慨允,授權翻譯刊出,特此説明,并致謝忱。


[1] 張心澂認爲此書是在明代作僞風習下産生的一種託名王世貞的僞書。見氏著:《僞書通考》,商務印書館,1962年,頁1073。

[2] 與那波魯堂、石島筑波、秋山玉山等人有關的《世説新語補》手批本,詳見下文所述。此外還有:中井履軒批注本《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二十卷,此本爲元禄版和刻本,有中井履軒雕題,藏大阪大學附屬圖書館懷德堂文庫;昌平坂學問所、尾藤二洲舊藏本《世説新語補》兩種,皆爲清刻本,藏於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

[3] 引文是對增田涉文章主旨的概括,可參氏著:《雜書雜談》,東京:汲古書院,1983年,頁139—142。關西大學圖書館增田文庫藏本(LM2——36)的登録書名作《世説新語補》,下文將要提到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本(子部—小説—雜事—4)書名作《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亦是其封面題名)。

[4] 參竹治貞夫:《近世阿波漢學史研究》第三章《那波魯堂》,東京:風間書房,1989年,頁137—299。

[5] 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别文庫室藏蜂屋文庫本《世説新語補》,編號:特7693。

[6] 參東條琴臺:《先哲叢談續編》(一),東京:國史研究會,1917年,頁81—92;五弓雪窗編:《事實文編》卷三十九“《筑波先生墓志銘》鵜孟一”,《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資料集刊十——三事實文編三》,吹田:關西大學出版·廣報部,1980年,頁43—44。

[7] 《芰荷園文集》有明和七年(1770)七月跋刊本,見收於《詩集日本漢詩》十四,東京:汲古書院,1989年,頁353—407。

[8] 日野龍夫:《服部南郭傳考》,東京:ぺりかん社,1999年,頁238。

[9] 參高山大毅:《〈滄溟先生尺牘〉時代——古文辭派漢文書簡》,《日本漢文學研究6》,東京:二松學舍大學日本漢文教育研究プログラム,2011年,頁58。《世説》的流行與徂徠學、服部南郭的關係問題,可參考德田武:《〈大東世語〉論(その一)——服部南郭における〈世説新語〉》(《東洋文學研究19》,1969年)、《〈大東世語〉論(その二)——服部南郭における〈世説新語〉》(《中國古典研究16》,1969年)、《〈大東世語〉論(その三)——南郭人間認識美意識》(《中國古典研究17》,1970年)。德田武的論文中還引用了《文會雜記》卷二下的記事,即學問尚淺的南郭門人須讀《蒙求》《世説》《唐詩選》的事情(見《〈大東世語〉論(その二)——服部南郭における〈世説新語〉》,頁16)。

[10] 長澤規矩也監修、長澤孝三編:《改訂增補漢文學者總覽》,東京:汲古書院,2011年,頁302。

[11] 德田武:《江户詩人傳》,東京:ぺりかん社,1986年,頁86—244。

[12] 日野龍夫:《服部南郭傳考》,東京:ぺりかん社,1999年,頁348—349。

[13] 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别文庫室藏小室文庫本,編號:特7694,無刊記。内閣文庫藏本,編號308—167,有林九兵衛刊記。

[14] 參立命館大學衣笠圖書館藏本,編號:子—60,此本有“錦山柚木先生著《世説新語補系譜·付歴代帝王系譜》全二册嗣刻”的廣告。

[15] 見《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資料集刊十——三事實文編三》卷四十二。前注高山大毅《〈滄溟先生尺牘〉時代——古文辭派漢文書簡》一文,對允明及其《尺牘彙材》亦有提及。

[16] 王能憲:《〈世説新語〉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頁76。王氏爲何限定在安永版本上,原因不明。是書還舉出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余圯孺刊本(子部—小説—雜事—4),作爲七種版本之一,見頁77。

[17] 台灣大學“中央”圖書館藏本的焦竑序與王能憲所引有異文。又,李劍雄點校、焦竑撰《澹園集》(中華書局,1999年)所附李劍雄《焦竑年譜》及《焦竑著述小考》未提及此序所附的《世説新語補》。《年譜》中提到署焦竑編、有萬曆十九年焦竑序的和刻本《四先生文範》(寬保元年江户谷村豊左衛門刊本,見收《和刻本漢籍文集》第十五輯,東京:汲古書院,1978年),認爲其是否出自焦竑之手,大有可疑。和刻本《四先生文範》有熊耳山人的題尾,其中提到服部南郭認爲此書有可能是他人利用“蕉生”(焦竑)的高名,僞託而作。《世説新語補》的焦竑序可能也是如此,與焦竑并無關係。無論如何,這裏暫且先對此序進行考察。

[18]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萬曆十三年張文柱刻本《世説新語補》的凡例(“世説新語補凡例”)與萬曆十四年刻本《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的凡例(“李卓吾批點世説新語補凡例”)完全相同,可見“李卓吾”之名有時會被附上,有時會被删去。

[19] 《中國古籍版刻辭典(增訂本)》,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年,頁138—139。

[20] 以下對人物的介紹,參考了本次考察的三種手批本《世説新語補》上的諸家批注。

[21] 參見《荻生徂徠全集》第一卷,東京:みすず書房,1973年,頁537。此《書目》中未提《世説新語》,而列舉了《何氏語林》《萬姓統譜》,作爲“好古之士必須貯置備博”的書籍,即學問上想要更進一步的學者應當置備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