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脉冲电场破乳动力学行为与机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电场脱水法

迄今为止,出现了很多油包水乳化液分离技术,诸如加入化学破乳剂,pH调节法、重力及离心法、过滤法、真空加热法和电场破乳法。从节能这个角度,电破乳法在上述方法中是最好的[26]

美国的F G Cottrel博士于1909年申请了第一个静电结聚原油脱水的技术专利,成立Petroco公司,该公司在1911年安装第一台电脱水器处理13°API的原油,1961年卧式电脱水器才基本定型[27]。常用的电场模式有以下几种。

(1) 交流(AC)电场脱水法

交流电场自F G Cottrel博士开创以来一直使用至今。在使用AC电场时,油中的水颗粒形成诱导偶极,当两水滴靠近时,且带相反电荷,便会相互吸引发生偶极结聚(dipolar-coalescence),与此同时,在AC交变电场下,水滴最终发生所谓的振荡结聚[28]

AC电场的优点:电路简单,无需整流设备;电流方向频繁变化而电解反应可逆,不会造成电极腐蚀;适用于处理高含水量的原油。AC电场的不足:脱水后,油中的含水量较高,即脱水深度不够;水颗粒容易形成“水链”,使电极发生短路,操作不稳定。

(2)直流(DC)电场脱水法

F M Seibert等人于1918年申请了采用250~500V高压直流电场处理油水乳化液的专利。对水滴而言,不变的DC电场对水滴产生电泳结聚(electrophoretic coalescence)。英国Bradford 大学的P J Bailes 教授在1981年提出“脉冲DC电场+电极带绝缘涂层”的技术方案,但至今未实现工业化应用。2001年美国的Natco集团的G W Sams 等人通过实验得出:在相同的频率下,脉冲DC电场所需施加的电场强度要比AC电场高出15.7%,方能取得相同的结聚效率[29]

DC电场的优点: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的乳化液。DC电场的不足:会导致电化学腐蚀;对含水量较高的乳化液脱水效果不佳;施加的场强较高。

(3)交直流(AC/DC)双电场脱水法

F L Prestridge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提出将AC电场和DC电场各自优点予以结合的方案,并在Natco集团的双极(Dual Polarity)电脱水中开始应用。使用AC/DC双电场使水滴产生介电泳现象(di-electrophoretic coalescence),Natco集团还在2002年推出名为“Dual Frequency TM”(双频)的油水乳化液静电结聚处理新技术,采用的是“AC/DC双电场+双频”方案。此技术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未使用化学破乳剂和其他操作条件下,平均脱水效率提高49%,此项技术代表了目前原油脱水技术发展的最前沿[30]

AC/DC双电场的优点:不会产生明显的电腐蚀作用;能耗小,扩大了处理W/O型乳化液的含水量范围;脱水率较高,且脱水的深度较为理想。AC/DC双电场的不足:结构复杂;当工艺流程运行不稳定时,会失去DC电场的作用[31]

(4)脉冲电场破乳法

国内学者周文俊等人提出当在电极上施加单向脉冲电压时,单向脉冲电压可分解为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即在电场脱水过程中,当给电极施加脉冲电压时,油中的水滴既受到直流电场的作用又受到交流电场的作用[25]。简言之,在脱水电极上施加脉冲电场就等效于施加了AC/DC电场,故脉冲电场应用于乳化油的脱水处理也是有效的。脉冲电场较AC/DC电场具有一些独特的优越性:①结构简单,避免使用双电场,只需单电场;②处理速度快,有比较高的电场峰值;③运用合理的电源脉冲,集聚效果更佳。

1981年Bailes提出“脉冲DC电场+绝缘电极”的电场脱水方案[32],这是脉冲电场脱水的最初模式。1992年英国BP公司的Warehm 油田采用电脉冲诱导沉降技术进行油水分离,而且不加任何化学破乳剂[33]。周文俊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脉冲电场脱水能耗分别是同等条件下,直流电脱水的1/18,交流电脱水的1/29[25]

脉冲电场脱水法的优点:能耗低,经济性好;脱水范围广,深度大;有较高的电场峰值,脱水速度快;频率多样化,结聚效果更佳;结构简单,避免使用双电场;较易实现自动化。脉冲电场脱水法的不足:对此项技术认识不够,研究不够深入,发展也不够完善,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