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反渗透膜产品市场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众多相关的教育机构、研究机构与生产企业广泛开展了膜技术的研究与膜产品的开发,其中包括制膜材料、制膜工艺、元件制备、系统设计、应用工艺、清洗工艺等多方面内容。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反渗透及纳滤膜的大型工业规模生产仅集中于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少数国家的少数企业,其中最为著名的卷式反渗透膜厂商包括美国的Dow/Filmtec(陶氏)、Nitto Denko/Hydranautics(海德能)、Koch(科氏)/Fluid system(流体)、GE/Osmonics/Desal、Trisep,日本的Nitto Denko(日东)、Toray(东丽),韩国的TCK/Csm(东玺科)等几家企业。
在反渗透膜产品的销售量方面,1995年国内销售的8in与4in膜元件不超过1000支与5000支。2005年国内销售8in与4in元件分别达到约12万支,2in元件数量达到约25万支。2014年国内销售8in与4in元件已经分别超过60万支与40万支水平。
回顾国内反渗透技术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该技术的高速发展主要源于六大促进因素:一是反渗透膜技术自身拥有的技术先进性,使多效蒸馏、离子交换、电渗析等早期的脱盐工艺逐一让出了主流工艺位置;二是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国内膜技术市场呈现出迅猛的发展速度与巨大的发展潜力;三是国内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与水环境的日趋恶化,使膜法水处理的应用从给水深加工扩展到污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四是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关税持续下调,有效提高了国内企业对于进口膜元件及其相关产品的购买力;五是反渗透工艺配套产品的国产化,使反渗透技术相关工程成本及膜处理工艺运行成本不断下降;六是国内不断引进及开发膜生产技术,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反渗透膜产品的国产化。
20年前的反渗透膜产品市场几乎是Filmtec的一统天下。当时膜元件的价格不菲,绝大多数国内水处理工程用户不敢问津。随着Hydranautics、CSM、Toray等国外产品的大举进入,世界上具有工业规模的各大反渗透膜厂商的产品全面登陆国内市场。一些国外厂商在沿海地区纷纷建立保税库以缩短贸易周期,Nitto Denko/Hydranautics公司率先于2002年在上海(松江)独家斥资建厂卷膜,日本Toray公司与国内蓝星公司合作在北京生产膜片,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北京时代沃顿公司为代表的国产膜厂商,先行技术设备引进,后续自主产品研发,迅速实现市场扩展,进一步加剧了膜市场的多元格局及竞争的激烈程度。膜产品价格战的惨烈及市场信息的快捷使膜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已无暴利可言,而产品质量战的结果加速了膜产品性能的快速进步。
在反渗透工艺配套产品的发展历程中,早期是国外产品间的相互竞争,后期是进口产品国产化与国内产品争相出口。目前与反渗透工艺配套的膜元件、膜容器、高压泵、流量计、压力表、多路阀、玻璃钢容器、叠片式滤器、纤维过滤器、精密(保安)过滤器及各类管材等进口产品在国内产品面前已无过多优势。这一国产化过程中不仅催生了大量的国内专业企业、产出了各种国产化产品,也降低了此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促进了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
近20年来国内市场对于反渗透技术及其产品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缺乏购买力到逐步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大规模及最具潜力市场的演变过程。在国际贸易的内容方面,从成套设备进口、散件进口国内组装,到配套器件国产化、配套器件出口甚至成套设备出口,国内分离膜水处理设备制造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反渗透膜产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最早用于电子、医药行业的高纯水制备,并逐步用于其他工业及民用给水深加工。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形势的日趋严峻,使反渗透技术在给水深加工处理、污水资源化处理及海水淡化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得到大幅扩展。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且为达到减排或零排的目的,甚至反渗透系统浓水的再加工也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