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心房扑动
①胺碘酮、普罗帕酮可用于终止房扑的发作并维持窦性心律。
②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经食管程序电刺激转复心房扑动的成功率达70%~80%,为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③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或外科手术可达根治目的。
a.外科手术:手术分隔心房病灶,维持窦性心律下传心室,或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之后安装心脏起搏器,以达到控制心室率的目的,此方法已极少用于心房扑动。
b.导管射频消融术:典型心房扑动(Ⅰ型心房扑动、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消融成功率>90%,复发率为10%左右。消融靶点在下腔静脉开口和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即是心房扑动折返环的解剖关键部位,行线性消融。实现峡部双向性传导阻滞。非典型心房扑动(Ⅱ型心房扑动、非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消融成功率低,常需新型的三维标测系统进行标测(图6-12)。
图6-12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终止三尖瓣峡部房扑
注:1.心房扑动可以认为是在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当心房异位起搏点频率达到250~350次/min且呈规则时,引起心房快而协调的收缩称为心房扑动。
2.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悸、心绞痛,甚至心源性休克。房扑的病因多为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肺栓塞、病态窦房结等。心房扑动呈1∶1下传时(多在婴幼儿发生)可使心室率快达250次/min左右,可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悸、心绞痛,甚至心源性休克。颈静脉搏动快于心室率。心脏听诊可以听到快而规则的心率,150次/min左右,房室比例为2∶1下传。当房室比例呈3∶1或4∶1下传时,则心率减慢,此时仔细听诊可听到快而低的心房收缩音。
3.房扑确诊主要依靠心电图,其特征为: 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整齐呈锯齿状F波,频率250~350次/min,常见的房扑以心电图特征可分为2型:Ⅰ型房扑扑动波频率300次/min左右,Ⅱ、Ⅲ、aVF导联F波为负向(图6-13)。
Ⅱ型房扑扑动波频率为250次/min,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图6-14),起搏治疗可终止Ⅰ型,对Ⅱ型无效。
图6-14 Ⅱ型房扑心电图
引自:陈新主编.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0.
4.房扑是一种有害的心律失常,心房扑动的临床症状主要由心室率过快引起。如果心室率过快持续时间过长,将产生心室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扑动时心房内有形成血栓的可能性,引起体循环栓塞。脑梗死的发生率与心房颤动相同。
5.房扑可导致快速型心室率发展为心房颤动,并可能引起心房扩大。故而,房扑需要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治疗。终止房扑的发作可以采用直流电转复、食管心房调搏术、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伊布利特、普罗帕酮等)。当药物或电转复为窦性心律时,需服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平)等药物以维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