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测定微生物大小
一、任务分析
微生物细胞大小是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测量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的大小可用显微镜测微尺。
显微镜测微尺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部分组成(图2-20),镜台测微尺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一般将1mm等分为100小格,每小格等于0.01mm(等于10μm),上面贴有一圆形盖玻片,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是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的。
图2-20 显微镜测微尺
1—镜台测微尺及其放大部分;2—目镜测微尺;3—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刻度相重叠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目镜内的圆形玻璃片,其中央刻有50等分或100等分的小格。每小格的长度随目镜、物镜放大倍数的大小而变动。在测量微生物菌体中孢子的大小之前,应预先用镜台测微尺来校正并计算出在某一放大倍数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再以它作为测量微生物细胞的尺度。
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与细胞标本同位置,因此与细胞同放大倍数,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是细胞的真实大小。首先用镜台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求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用目镜测微尺测出细胞的大小,根据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就可计算出细胞或孢子的实际大小。
例如,油镜下目镜测微尺20小格与镜台测微尺3小格正好重叠,也就是说,目镜测微尺的20小格等于镜台测微尺的3小格(图2-21),因为镜台测微尺每小格为0.01mm(等于10μm),所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30/20=1.5μm。
图2-21 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校正
二、任务实施
1.明确目标
(1)能够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2)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意识。
2.任务准备
(1)器材 显微镜、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擦镜纸。
(2)试剂 香柏油、二甲苯等。
(3)材料 细菌染色涂片、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
(4)文件 《显微镜测微尺标准操作规程》(表2-11)。
表2-11 ***药厂显微镜测微尺标准操作规程
3.实施方案
(1)放置目镜测微尺 取下目镜,将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的中隔板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然后旋上接目镜,将目镜放入镜筒。
(2)安放镜台测微尺 将镜台测微尺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上,通过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
(3)校正目镜测微尺的长度
① 先用低倍镜观察,待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使两者刻度相平行,并使两者间的某一段的起、止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条重合线之间的格数,用公式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两个重合点间的距离愈长,所测得的数值愈准确。
② 转换高倍镜校正,观察刻度线起、止的重合。
③ 转换油镜校正,在镜台测微尺圆形盖玻片上滴加香柏油,调准焦距。
(4)测量菌体大小 取下镜台测微尺,放上待测菌染色涂片(枯草芽孢杆菌或酿酒酵母),调整焦距,待物像清晰后,转动目镜测微尺或移动菌体涂片,分别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将测得的格数乘以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即可求得该菌的大小。杆菌的大小以长(μm)×宽(μm)表示,为了提高准确率,可测5~10个细胞求平均值。
(5)清理 按要求及时擦拭油镜上的香柏油。取下目镜测微尺,并用擦镜纸擦拭上面的手印及油腻,将目镜放回镜筒。将显微镜安放原处。
4.结果分析
(1)将不同放大倍数物镜下测得的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记录在表2-12中。
表2-12 目镜测微尺长度记录表
(2)将测得的菌体大小记录在表2-13中。
表2-13 菌体大小记录表
三、任务评价
对照标准(表2-14)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表2-14 实训操作评价标准
四、注意事项
(1)镜台测微尺上的圆形盖玻片是用胶封合的,当清理除去香柏油时不宜用过多的二甲苯,以免胶溶解使盖玻片脱落。
(2)标定好的目镜测微尺只适用于标定时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的放大倍数,如若更换目镜或物镜,必须重新进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