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赏与收藏宝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鉴赏

1.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说起甲骨文被发现的过程,很多人都能说出这样一个故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天,国子监祭酒(当时最高学府主管官)王懿荣得了病,用了许多药都不见轻。后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王懿荣想看看“龙骨”的究竟,让人从药店里买回了没被捣碎的“龙骨”,发现上面有很多刻痕。他反复揣摩,发现上面的一些奇异的线条与青铜器上面的金文有些相似。于是,他决定对甲骨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外界高价收购带字的甲骨。王懿荣先后共收购了1500余片甲骨,经过考释,他初步断定刻在甲骨上的“线条”是殷商时期的文字。

虽然各个版本故事的某些细节不一,但可以确认的是,从王懿荣开始,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这些带文字甲骨的收藏和研究。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凭着自身深厚的学识,不仅辨识出甲骨上的文字,还通过这些文字考证了史书中关于商朝的记载。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术界开创出一门全新的学问——甲骨文研究。

甲骨文骨片

大型涂朱牛骨刻辞(局部)

2. 金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文、散氏盘铭文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毛公鼎拓片(局部)

大盂鼎拓片(局部)

散氏盘铭文

3. 石鼓文

石鼓是秦时的作品,发现于唐代初年陕西凤翔一带,因形状如同擂鼓,故名“石鼓”。每个鼓上面刻有一篇有韵的四言诗,这也是现今所知的最早的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主要记述了当时秦国贵族祭祀、游猎等活动。

石鼓文的字体独特。由于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改大篆为小篆,而石鼓文正是承上启下的一种过渡性字体。石鼓文雄浑、端正、庄严,有一种超然的内在力,字体如躁动的蛇与虬龙盘缠而成,其力度对观者有很强的震撼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秦朝的恢弘气势和博大胸襟。

石鼓文对后世的书法与绘画艺术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不少杰出的书画家如杨沂孙、吴大澂、吴昌硕、朱宣咸、熊国英、曹宇、王福庵等都长期研究石鼓文艺术,并将其作为自己书法艺术的重要养分,进而融入进其绘画艺术之中。

石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