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引流
一、引流物类型
(1)纱布引流条 有干纱布引流条、生理盐水纱布引流条、凡士林纱布引流条和浸有抗生素引流条。凡士林纱布引流条常用于脓肿切除后堵塞伤口;生理盐水纱布引流条和浸有抗生素引流条多用于较浅的感染伤口[图4-25(a)]。
图4-25 引流条
(2)橡胶引流条 由橡胶手套、薄片橡胶裁剪而成[图4-25(b)]。
(3)烟卷引流管 由纱布引流条和橡胶引流片组成,即在纱布引流条外层包裹一层橡胶片,形成类似香烟式的引流条。使用时须将内置端的外周橡胶剪数个小孔,以增加吸附面积,并需先将其浸湿无菌生理盐水后再置入伤口内。
(4)橡胶引流管 橡胶引流管种类很多,除普通橡胶引流管外,还有导尿管、气囊导尿管、胆道T形管、胃肠引流管、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用于不同组织器官的特制引流管(图4-26)。
图4-26 引流管
二、放引流管的指征
①局部已经形成脓肿;②术野预计有大量渗液或渗血;③病灶切除、各种吻合或穿孔修补后,预防吻合口瘘,安放引流管观察,如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破裂可能者;④病灶不能完全清除、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⑤胸腔有液、气、脓,估计自身无法吸收的;⑥各种开胸手术后;⑦减压作用,如脑室引流以减低颅内压,胆总管切开后放置T形管引流胆汁,以减低胆管内压力,造口术后如胆囊造口、膀胱造口、胃切除后十二指肠残端造口等。
三、引流物的选择
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合的引流物,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引流目的是治疗性还是预防性、是长期放置(3~6个月以上)还是短期(1~2周以内)放置、要求快速排液还是慢速排液、引流液的性质和量、需引流的部位,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一般状况、机体的代偿能力与组织反应。选用适当引流物后,设计引流隧道和出口部位,并根据需要将引流物修剪成合适的形状,以便达到最佳引流效果。气体引流如气胸,多采用管状引流物;液体引流如乳胶片用于表浅伤口的引流,而管状引流物多用于深部组织或体腔的引流。
四、引流物的拔除指征和方法
1.胸腔闭式引流管
(1)拔除指征 ①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气促、呼吸困难;②体格检查触觉语颤双侧对称,双肺呼吸音清,叩诊双侧一致为清音;③观察引流液每日<50ml;④胸部影像学检查肺膨胀良好,无明显积气和积液。
(2)具体操作 先嘱患者练习深吸气后屏气,其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操作。解开敷料,局部消毒,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剪开引流管固定线,迅速拔除引流管,若引流口周围原先安排有缝线,则迅速提线打结,打结剪线后用事先备好的油纱布盖住引流口,加压包扎。若无缝线预备,拔除引流管后直接用油纱布盖住引流口,加压包扎。油纱布盖住引流口后患者即可呼吸。
(3)注意事项 盖敷料后按压敷料稍稍用力,揉揉引流口局部,目的是促进引流口周围组织复原,对合良好,尤其促使肌肉恢复原状,这样处理可预防气体进入胸腔引发气胸,或胸腔仍遗留的气体进入皮下引发皮下气肿。胸腔内遗留的少量气体、液体均可自行吸收。拔除引流管后要谨记观察1~2天,以期及早发现可能再次出现的胸腔积液、气胸。
2.腹腔引流管
(1)拔除指征 ①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结合血象正常判断无感染或感染已控制,脉搏、血压正常结合血红蛋白正常判断无失血;②观察引流管引流液,若手术前明确是因为感染、腹腔脓肿而行引流术,则引流液越少越好,每天<10ml可考虑拔除,若引流术是其他主要手术的附加手术,则引流液每天<100ml(腹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100ml左右的液体能自行处理)、引流液清亮,才能拔管。
(2)具体操作 拔管时,先揭开敷料,局部消毒,剪开固定线,一手按压引流口周围皮肤,一手适当用力缓缓向外拽引流管,边拽边旋转引流管,逐渐拔除引流管后用厚敷料盖引流口。
(3)注意事项 拔管时同时观察引流管内是否有液体引出及引流液的量、色泽,若引流量较拔管前突然增多或色泽与前明显不同,此时应停止拔管,证明原先引流管引流效果欠佳,现在拔管起到调整引流管意义,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再观察。待日后再次评价后决定是否拔管。特殊用途的引流管拔出时间另当别论,比如胆管探查术后T管的拔除,应在2周后,且经过夹管试验无不适,T管造影正常时才能予以拔除。
3.胆总管引流管
(1)拔管指征 ①体温正常,黄疸消退,胆汁清亮,无絮状物及结石残渣,显微镜检无脓球。②胆汁引流量逐日减少,粪色正常。③引流管抬高,钳夹3天,无右上腹胀痛不适,无发热黄疸。④胆道造影:由引流管注入12.5%碘化钠溶液20~60ml,X线检查证明胆总管下端无阻塞,无结石存在。或B超检查T形管胆道镜检正常。
(2)注意事项 一般在术后2~3周拔除。如手术仅限于胆总管探查或取石,术后10天左右便可拔除引流管,如胆道感染严重或肝胆管残留结石,引流时间应延长,并可经引流管胆道镜取石。对胆道狭窄或损伤成形修补术后之引流支撑管,须保留数周至数月之久。如需第二次手术,引流管不应拔除,以便手术时寻找胆总管。
4.膀胱造口管
根据病情决定去留时间,一般手术后1~2周拔除。拔管前要夹闭造口管1~2天,观察排尿畅通情况,如有排尿困难或有尿潴留现象应延迟拔管。拔管后,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封闭。
5.肾与肾盂造口管
(1)拔管指征 ①症状消退,尿液澄清。②肾盂测压在15cmH2O范围以内,一般肾盂静止压为5~7cmH2O,如超过20cmH2O则提示吻合口或远端有梗阻,不能拔管。③夹管24~48h后无腰痛、管周漏尿及发热等情况,膀胱排尿量增多,开放导管后肾盂残余尿少。④经肾造口管做肾盂输尿管造影,显示肾盂、输尿管无梗阻。⑤临床上试验尿流是否通畅,最简便实用的方法是病人平卧,将造口管提至比身体平面高20~30cm的水平,如无尿从造口管流出即表示尿流通畅。否则表示有梗阻存在,不宜拔管。
(2)注意事项 一般于术后2~4周首次换管,此后每2~3周换管一次。要保持引流通畅,如血尿明显、尿液沉淀物较多等,可在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或1∶(2000~5000)呋喃西林溶液等抗菌药冲洗肾盂。
6.胃十二指肠减压管拔管指征
吸引量减少,无明显腹胀,夹管后无腹胀;肠蠕动恢复,肠鸣音正常;肛门有排气或排便。
7.脓肿引流
在脓腔缩小,引流量显著减少,每天小于10ml,可采用更换细引流管或逐渐拔除,使伤口由肉芽组织所填充,防止皮肤层过早愈合。有时可用X线造影检查或通过B超、CT或MRI观察脓腔是否消失,再决定引流物能否拔除。
五、引流术操作和引流物管理注意事项
①正确对待引流物的作用,不过分相信和依赖引流管,引流物的使用不能代替必要的手术,也不能当做手术失误的救命草。任何时候手术适应证的严格选择,精心、规范的手术操作均是第一位的。引流物的使用也应按适应证决定是否采用。即使是弥漫性腹膜炎,经过严格的腹腔清洗后也有不放引流物的,且腹腔感染率并未升高。彻底切除病灶和大量生理盐水清洗腹腔的方法是主动的预防性措施,而放置引流是被动的、补救性措施,不能用被动的补救来替代主动的预防。当然该放的引流物不要犹豫,不要怕引流会延长住院时间、会留下瘢痕、会有并发症,而把应该放置的引流放弃了,这是因小失大。
②引流管头部不得靠近吻合口,这是防止吻合口瘘的措施之一。引流管端口要离开吻合口2~3cm。术毕先充分清洗腹腔(若是局灶性感染禁止冲洗,以免感染扩散),尽量彻底清理腹内渗液后放置引流物。积液易停留在腹腔最低部位,坐位、立位时直肠前陷凹最低,平卧位时肝肾隐窝最低,引流物应放在积液的最低位。
③引流管不要从原切口引出体外,应该另开口引出引流管。引流物从原切口经过,会把污染物或感染的体液带到切口处,易发生切口感染,计划安放多根引流管时,尽可能各个引流管分别穿出腹壁,一个引流孔出多根引流管,管间隙密闭不好,污染物或感染液会污染引流孔,引发局部感染。引流物通往腹壁外的路径不能压迫小肠、血管、胆管,硬的导管会压迫胃肠壁、血管、胆管致其坏死而导致肠瘘、出血、胆漏,甚至导致死亡。持续的负压吸引也会使腹腔内脏器被吸附而损伤。腹壁通道还要与引流管走行方向一致,不应成角。肌肉裂口要稍宽松些,仅用血管钳撑开尚嫌不足。引流管应不费劲从腹壁戳孔处通过,引流孔过小、过紧,拔管时有可能从引流管侧孔处断裂,导致部分遗留腹腔内。
④引流物要妥善固定,以防滑脱掉入体腔或脱出体外。烟卷引流条可用缝线或安全别针固定,并标记固定部位,以随时观察、了解引流物是否到位。引流管应在两处通过缝针的办法固定在胸壁、腹壁皮肤上,一根固定线贴近皮面,另一根在其后2cm处打结。引流管固定线不要离皮肤太远,防止引流管在固定线的下方被拉出。
⑤加强引流物的护理,定时挤压引流管,以防引流液黏稠或有絮状、块状坏死组织堵塞引流物,影响引流质量,必要时可应用适当负压吸引。要避免腹带卡压引流管造成引流管闭塞,注意身体压迫致引流管引流不畅。引流效果不好、引流不通畅的,必要时重新放置或设法替代原引流物。连接有引流瓶者,应注意防止引流瓶内液体倒流至体内。
⑥管状引流物若病情需要可适当冲洗。需要冲洗的慎重选择冲洗液,例如应用生理盐水、抗生素生理盐水等冲洗,冲洗时要记录冲洗进去的量,记录引流出的量,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⑦吸引器负压不得太大,负压太大并不能提高引流效果,反而会使引流管壁闭合、液柱中断,也会吸附住大网膜和肠管壁,造成副损伤。
⑧无论何种引流,均应认真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量和/或气味,了解病灶区的疾病演变。需要时应采集引流液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用药。
⑨任何关于引流物的操作,例如更换引流袋或切口部位换药、冲洗、吸引等,均应遵守无菌原则,因一来引流物都是异物,二来体腔引流(胸、腹)本身导致内外贯通而形成感染途径。
⑩引流物的拔除要综合考虑。引流物安放时间过短,引流不彻底,会导致局部液性物质积聚,引发或加重感染;长时间放置引流物,引流作用丧失且会增加感染机会。一般乳胶片引流在手术后1~2天拔出,烟卷引流根据引流情况在4~7天拔出,胃肠减压管在恢复排气排便后即可拔除,腹腔引流管根据所行手术情况具体决定。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详见后文。
(申凯未 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