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会计(微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任务一 财务会计认知

任务调研:请了解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财务会计的特点

财务会计最先出现在美国,逐步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大概是在1939~1965年。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逐步发展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共同服务于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依据会计规范,运用若干普遍接受的会计惯例,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程序,对企业或其他主体范围内的大量的、日常的业务数据进行加工,把数据转换为有助于决策和合乎其他目标的有用信息,旨在向企业或其他外部主体提供以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关资料,运用数学、统计等方面的一系列方法,通过整理、计算、对比、分析等手段的运用,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用以短期和长期经营决策、制订计划、指导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

提示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它们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使用一些与财务会计并不相同的方法来记录、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而且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时代下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云计算的逐渐兴起,企业会计正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目标也称财务报告目标或财务报表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的。

现代企业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投资者将资产交给经营者经营,最关心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需要有用的信息用于决策。而承担这一信息载体和功能的便是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它是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最终成果,是沟通企业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财务会计目标定位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财务报告使用者数量众多、结构复杂、目的各异,包括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企业投资者、企业债权人、民间审计机构、企业职工、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及证券交易所、律师、立法机构、财务报刊、网络、企业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社会大众等。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委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组合而成,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即问即答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

三、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

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6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

1.会计确认

(1)会计确认的概念。会计确认是指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是要明确某一经济业务涉及哪个会计要素的问题。某一会计事项一旦被确认,就要同时以文字和数据加以记录,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中。

会计确认实际上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第二次解决财务报表的披露问题。前者称为初始确认,后者称为再确认。

(2)会计确认的基础。会计确认的基础主要是确认的时间基础,即对资产负债来说,是否及时确认;对收入费用来说,是否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了更加真实、公正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经济组织的各项业务,应当以权利、责任的发生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应归属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提示

会计基础的确认和计量针对的是利润表中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即问即答

会计确认的基础是什么?

2.会计计量

(1)会计计量的概念。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金额的会计程序。它的关键是计量单位的确定与计量属性的选择。会计计量必须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我国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采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国家有关方面报送会计报表时,必须折算为人民币反映。而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的对象具有的某方面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

(2)会计计量属性的构成。从会计角度看,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①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其一直是国际和我国惯例中的基础性计价标准。

②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企业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实务中,重置成本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

③ 可变现净值,又称“预期脱手价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实务中,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④ 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简称,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实务中,现值通常应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

即问即答

市价与现值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从本质上讲,两者是一回事吗?

⑤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实务中,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

(3)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在各种会计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

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但它们之间仍具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在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以是重置成本,也可以是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

(4)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但又不限于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即问即答

要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最佳的计量属性是什么?

3.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或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小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财务报告是对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结果的披露,是将会计信息传递给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载体和桥梁。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主要是通过充分披露的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投资决策等。

提示

在实施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中,需要运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其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 会计核算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