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采用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论。学习经济学就是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本节简单介绍最主要的几种。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实证分析通常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用实证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被称为实证经济学。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是从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出发得出经验性结论,然后通过进一步观察检验这些结论并发展或修改这些结论。实证分析是所有实证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均遵循的方法。

生活中的实例

经济学家用什么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汽车进入家庭是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选择问题。经济学家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汽车能否进入家庭;二是汽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经济学上适用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汽车能否进入中国家庭,涉及全国居民对汽车的需求量、汽车的价格变动、消费者收入水平等方面。作为消费者,我们关注的是个人的收入水平能否支持汽车的购买和后期的维护、保养等费用问题,而经济学家分析这个问题则要比我们复杂得多。首先,经济学家要通过分析得出在收入达到什么水平以及汽车价格为多少时汽车才可以进入家庭。分析这个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到的是实证分析法。其次,汽车是否应该大规模进入家庭涉及人们的价值判断,即汽车进入家庭是好事还是坏事。对此,不同的经济学家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经济学家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这一问题时,他们用的是规范分析法。

在上面的案例中,研究汽车能否进入家庭这一问题时,可以先假设其他影响汽车需求量的因素(如政府政策、汽油价格、汽车价格等)不变,分析汽车需求量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在收入为多少时汽车可以大量进入家庭,最后根据不同收入水平下汽车实际销售量的数据来检验所得出的假说。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如果不正确,就要进行修改。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时,可以建立汽车需求量与收入水平的经济模型。

2.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规范分析通常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用规范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被称为规范经济学。运用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必然要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来分析问题,因此会涉及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很显然,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道德标准不同,对同一经济事物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规范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千差万别的。

例如,在上面的案例中,汽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这一问题涉及人们的价值判断,汽车进入家庭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并不能客观地检验其结论。

探索与思考

“富人的税率比穷人高”和“富人的税率应该比穷人高吗”两个句子,哪个是实证分析,哪个是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

均衡是从物理学中“借来”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均衡是表示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方向不同的外力作用合力为0时,该物体所处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稳定状态。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主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均衡一旦形成,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的均衡位置,就会有其他力量使它恢复到均衡。

均衡分析就是在假定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变量既定的情况下,考察经济体系达到均衡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

均衡分析是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可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1.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仅就经济体系的某一部分加以考察和研究,以分析经济事物均衡的出现和均衡与不均衡的交替过程,而假定其他部分对所观察的部分没有影响。局部均衡分析在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总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分析方法由马歇尔首创,其主要针对单个市场分析。

2.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就整个经济体系加以观察和分析,以探讨整个经济总体达到均衡的过程,又称全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全面的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商品价格的决定时,不仅要考虑其本身的供给与需求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商品的价格及供求情况。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由瓦尔拉斯首创,用于多个市场的均衡分析。

三、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是经济学经常用来预测或评价决策后果的一种基本方法,被认为是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的钥匙,是数量分析的一种。边际的含义本身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边际分析是以各种经济变量存在函数关系为前提的,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用来确定适度的变量界限的最好方法。边际分析在微观经济学中被广泛使用,如在效用分析、收入分析、成本分析以及其他理论分析中,都可以使用边际分析法,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边际概念和边际法则,例如边际效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利润、边际产量、边际生产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

生活中的实例

假如你开客车从北京到济南,客车已满,当我们考虑是否让额外的乘客以190元/人的票价上车时,实际上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关系。边际成本是再增加一名乘客(相当于自变量)所增加的成本(因变量)。增加这一名乘客,所需增加的汽车折旧费、汽油消耗、工作人员工资和过路费等都是极低的,所增加的成本绝大多数是发给这个乘客的食物和饮料。假设上述所有成本合计为50元,则边际成本就是50元。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收入(因变量),即190元。在根据边际分析法做出决策时,就是要对比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现在边际收益(190元)大于边际成本(50元),即增加这一名乘客所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因此,在不考虑超载等问题的情况下,让这名乘客上车就是合适的;反之,就是亏损的,是非理性决策。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种分析方法完全忽略了时间因素和变量变化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注重经济变量对经济体系影响的最终结果。犹如观察一张不动的照片,仅就这个不动的画面进行分析。这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是就经济现象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分析研究,并把新旧均衡状态加以比较,完全抛开了对转变期间和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是只对一个个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进行对比分析。犹如观察几张不同时点的照片,对其进行起点和终点的对比研究。

动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在时间推移中变动过程的状态和关系,说明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看待,探讨经济事物从均衡到非均衡而又达到均衡的交替发生过程。犹如观察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来分析各张照片的变动、衔接,像电影图像的出现过程一样,也就如同一个视频。

小结:静态分析犹如研究一张照片的全部信息(某个时点),比较静态分析犹如对比研究两张照片的信息(两个时点),动态分析犹如研究一个视频里的全部信息(一段连续时间)。

五、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一个经济模型是指论述某一经济问题的一个理论,它可用文字说明(叙述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表达(代数法),还可用几何图形表达(几何法)。

模型分析是一种抽象分析方法,所有的模型都是通过去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而使问题简单化。也就是说,模型以简单的方式展示所提出问题的重要方面。但是,当使用模型这一重要的经济工具时,必须注意到由于模型过于简单,可能会偏离现实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实际的情况。

知识拓展

怎样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具有实用性,因而是鲜活的;经济学具有抽象性,因而是难学的。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读者若能积极尝试以下建议,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1)提前预习。课前阅读相关章节、了解学习内容、标记疑难点,这样听课时目标会更为明确。

(2)主动交流。同学之间多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及时排疑解惑。

(3)善于思考。厘清所学内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注重知识点的关联性,注重理论的实用性。

(4)适时总结。及时消化和归纳所学内容,提高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学习效能。学完每章内容后,尝试总结要点,并与“本章小结”比较,找出差异。

(5)勤于练习。应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给定的练习,勤练基本技巧和技能。每章后面的“边学边练”不论教师是否布置,都应认真练习。

(6)学以致用。教材中的“探索与思考”“生活中的实例”“知识拓展”有助于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不要忽视;与同学、家人、朋友讨论经济热点现象时,试着用所学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尝试将所学的经济理论用于审视和指导自己的各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