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壮乡之魂——刘三姐歌谣

在广西,有一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壮乡,有一句山歌“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没错,刘三姐是广西的一张名片,是广西歌谣文化的代表。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壮族山歌。品茗赏乐,细细斟酌壮族山歌里的每一个字,不由感叹这块被誉为“铺满琴键的土地”的智慧之深。宜州,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刘三姐的歌声,正是从这里开始传遍八桂大地。

歌谣内容唱不尽

刘三姐歌谣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智慧。歌谣轻便灵活,形式简单,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它让人们得以用一种优美而舒畅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吐露出激荡在心胸间的喜怒哀乐,情意真切,感人至深。

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爱情歌、故事歌等几大种类。

生活歌包括了生活苦歌、媳妇苦歌、单身苦歌、长工苦歌、孤儿苦歌、鳏寡苦歌等,如:

难了难,

一筒米糠煮九餐,

一筒米糠九餐煮,

何曾吃饱哪一餐?”黄桂秋:《刘三姐歌谣》.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第38页.

劳动歌是与劳作有关的民歌,咏唱了民众对劳作的热爱,对劳作生产技能、自然规律的总结。如:

为了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广西宜州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刘三姐杯”广西歌王擂台赛场面最为热烈|韦傲松 摄

广西民歌手诗词创作研讨会上,歌手们现场赛歌|韦傲松 摄

梯田开在彩云间,银河两岸歌声喧,

姑娘小伙割金谷,错把月亮割半边。黄桂秋.《刘三姐歌谣》.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第40页

爱情歌是刘三姐歌谣中最丰富的内容,男女双方对唱,以歌传情。如:

男:今天能相逢,

我乐得像朵花。

说的话恁好听,

我都不懂怎么答。

女:今天我们相逢

情话还没讲几句。

想讲又不知从何讲,

不知怎么办才好。黄桂秋.《刘三姐歌谣》.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第40页

仪式歌即礼仪活动时吟唱的歌谣,按照宜州壮族传统,在婚礼、满月、寿礼、葬礼都有相应的仪式歌。

新时代的“刘三姐”与“阿牛哥”们|韦傲松 摄

故事歌有唱历史事实,也有文学虚构。如《打柴郎与仙女》《梁山泊与祝英台》《孟姜女》等。

刘三姐歌谣是弥足珍贵的口头文化遗产。作为民间歌谣而言,它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空间。刘三姐歌谣的歌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幽默诙谐、灵活多变,歌谣整体的韵律明快,结构严谨。同时作为民间文学作品亦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刘三姐歌谣也是一部社会的写实史,唱词可反映出壮族地区当时的社会背景、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让人感受到广西旧时的风土人情。

绽放诗律艺术之花

刘三姐歌谣的诗律艺术独具匠心,宜州的刘三姐歌谣可以用壮语、桂柳话、平话等方言演唱。《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把壮族歌谣的形式分为“欢”“诗”“比”“加”“伦”等类别,句式有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十言和长短句六种,韵律可分为腰脚韵、头脚韵、勒脚韵、脚韵和自由韵五类。

“欢”是壮族民众最喜爱的歌体之一,它与古诗词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类似,唱词讲究四句,每句有五个字或者七个字。“诗”往往又被称为“西央”“西伦”等,韵律较活泼,每首歌的句数不定,两句、三句、四句均可称为一首。“比”多为五言四句或者七言四句。“加”的韵律强,多用于表现爱情生活,有的七言四句、五言四句,甚至还有七言三句。“伦”在唱的过程中夹着讲述,抒情与叙事并茂,多为七言四句。

刘三姐歌谣既可以独唱,也可以齐唱、重唱、合唱,最受欢迎的要数男女对唱了。人们在对唱时,喜欢以“咧”“嘞”“哩”“嘹”“啰”等语气助词为衬词。悠扬、优美的旋律,时而婉转、时而爽朗,让人沉浸在淳朴的歌海里,享受着民歌的洗礼。

三姐故里的山歌表演|韦傲松 摄

山歌表演|韦傲松 摄

歌谣魅力传四方

刘三姐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以刘三姐歌谣为创作源泉的艺术经典数不胜数,如长春电影厂制作的电影《刘三姐》、壮族作家侬易天创作的叙事长诗《刘三妹》、广西著名作家柯炽创作的山歌小说《刘三姐长篇传奇》以及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等。

作为刘三姐歌谣载体的壮族歌圩,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将传统歌圩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相结合,促使刘三姐歌谣更好更快地从族际走向国际。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创办便是典型。1982年,区政府决定将每年农历三月三定为壮族传统歌节。1993年的时候,区政府就决定,在三月三歌节的基础上举办“广西民歌艺术节”。1999年,区政府作出新的决定,将歌节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由南宁市政府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节以开幕式大型晚会“大地飞歌”打出自己的名片。

广西歌王——谢庆良

“广西歌王”谢庆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三姐歌谣的传承人之一。谢庆良是广西宜州庆远镇东屏村大穴屯人,曾5次进京亮嗓,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火炬手。他自幼在山歌里长大,18岁时已经能单独对歌。谢庆良经常拜师学艺,久而久之,就摸索出山歌的门道。他的山歌总能让人看到生活的影子。他把山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使得山歌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艺术感。经过不断地创新,谢庆良创作的山歌作品数量可观,他说等他以后走不动了,就慢慢整理成集,让后人把山歌一代代传下去。走进谢庆良生活的山歌世界,必能领略到壮乡山歌的独特魅力。

歌王现场赛歌|韦傲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