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骨髓细胞学检验
一、红细胞系细胞检查
【适应证】
1.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各为10%左右。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红白血病、增生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降低
见于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二、粒细胞系细胞检查
【适应证】
1.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一般原粒细胞<1%,早幼粒细胞<5%,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各<15%,而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1%,且大多为成熟型。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粒细胞白血病、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等。
2.降低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等。
三、巨核细胞系细胞检查
【适应证】
1.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7~35个。其中:原巨核细胞为0~5%,幼巨核细胞为0~10%,颗粒型巨核细胞为10%~50%,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为20%~70%,裸核为0~30%。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功能亢进、巨核细胞白血病等。
2.降低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化学药物中毒等。
四、单核细胞系细胞检查
【适应证】
1.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占有核细胞<4%以下,多为成熟型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 4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 5型)、淋巴瘤、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布氏杆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五、淋巴细胞系细胞检查
【适应证】
1.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占有核细胞20%,幼儿可达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原淋巴和幼淋巴细胞罕见。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粒细胞减少症、病毒感染等。
2.降低
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化脓性感染等。
六、浆细胞系细胞检查
【适应证】
1.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占有核细胞2%以下,以成熟阶段的浆细胞为主。
【临床意义】
增多 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重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七、其他细胞检查
【适应证】
1.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偶见。
【临床意义】
可见到极少量非造血细胞成分,如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提示骨髓取材良好。
八、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检查
【适应证】
1.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增生活跃。
【临床意义】
1.增生极度活跃
见于各种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增生明显活跃
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白血病、脾功能亢进、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正常儿童和青年。
3.增生活跃
见于正常人、部分增生性贫血、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4.增生降低
见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骨髓纤维化及老年人。
5.增生明显降低
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坏死等。
九、粒红比例计算
【适应证】
1.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2~4)∶1。
【临床意义】
1.正常
见于正常骨髓象、红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2.增高
见于粒细胞白血病、感染骨髓象、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降低
见于粒细胞缺乏症、各种增生性贫血、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十、骨髓细胞铁染色
【适应证】
用于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
【参考区间】
骨髓细胞外铁:1+~2+;
骨髓细胞内铁:20%~90%,平均65%。
【临床意义】
1.缺铁性贫血
细胞外铁呈“-”,铁粒幼细胞<15%,甚至为“0”。经铁剂治疗后,数天内铁小粒出现在幼红细胞中,但细胞外铁需待贫血纠正后才会出现。
2.非缺铁性贫血
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细胞外铁多增加,常为3+或4+。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可见到环状铁粒幼细胞,占幼红细胞15%以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S)型,铁粒幼细胞亦增多,环状铁粒幼细胞>15%。
十一、骨髓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
【适应证】
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原粒细胞:阴性;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强阳性;嗜碱性粒细胞:阴性;原单核细胞:阴性;幼稚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弱阳性;幼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等:阴性。
【临床意义】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阴性反应。
十二、骨髓细胞苏丹黑B染色
【适应证】
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原粒细胞:阴性;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强阳性;嗜碱性粒细胞:阴性;原单核细胞:阴性;幼稚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弱阳性;幼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等:阴性。
【临床意义】
同骨髓细胞过氧化物酶(POX)染色。但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原粒细胞可出现阳性反应,故苏丹黑B(SB)染色较POX染色反应更为敏感。
十三、骨髓细胞氯化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适应证】
用于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原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早幼粒至成熟粒细胞:阳性;单核细胞:弱阳性(个别细胞);幼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阴性。
【临床意义】
为血细胞内的特异性酯酶(SE),主要存在于粒系细胞中。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粒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呈强阳性。
2.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部分细胞(单核细胞)呈阴性,部分细胞(粒细胞)呈阳性。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均呈阴性。
十四、骨髓细胞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
【适应证】
用于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原单核细胞:阴性或弱阳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阳性;粒系细胞:阴性或弱阳性;淋巴细胞:阴性。
【临床意义】
为血细胞内的非特异性酯酶(NSE),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系细胞中。
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呈强阳性,但可被氟化钠(NaF)抑制。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呈阴性或弱阳性,但不被氟化钠抑制。
十五、骨髓细胞糖原染色
【适应证】
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原粒细胞:阴性;早幼粒细胞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阳性;巨核细胞、血小板:阳性;单核细胞:弱阳性;淋巴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幼红细胞和红细胞:阴性。
【临床意义】
1.红血病或红白血病
幼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2.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淋和幼稚淋巴细胞常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原单核细胞大多为阳性反应,呈弥漫均匀红色或细颗粒状,有时在胞质边缘处颗粒较粗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呈细颗粒状或均匀淡红色。
3.其他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 7)时巨核细胞呈阳性反应,MDS中的小巨核细胞呈阴性反应;Gaucher细胞呈强阳性反应,Niemann-Pick呈阴性反应;腺癌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十六、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适应证】
1.用于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
2.用于感染等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阳性率:10%~40%;积分值:30~130分。
【临床意义】
1.感染性质的鉴别
细菌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时NAP正常或略降低。
2.慢粒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明显降低,积分值常为0;类白血病反应时NAP活性极度增高。
3.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常增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降低。
4.再生障碍性贫血与PNH的鉴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NAP活性降低。
5.其他血液病的鉴别
恶性组织细胞病时NAP活性降低,而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时NAP活性中度增高。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