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2章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及随访
2013年4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公布了“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共识指出:冠心病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心血管病管理的医疗模式,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和社会支持,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在减少残疾并促使回归社会的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延长患者寿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现代心脏康复既包含康复(恢复和提高患者的功能能力),也包含预防(预防疾病再发和死亡)的双重含义,是心血管病全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心病是多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和性别,也包括可以改变的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因此,冠心病是可防可控的。上述心脏康复措施的落实,与二级预防密切相连。广义而言,二级预防是冠心病康复的一部分。
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从而延长寿命;第二个目标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有关专家总结出了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方案:
A.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pirin)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B. 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和控制血压(blood pressure);
C. 降低胆固醇(cholesterol)和戒烟(cigarettes);
D. 控制饮食(diet)和治疗糖尿病(diabetes);
E. 教育(education)和体育锻炼(exercise)。
第一节 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国内外冠心病指南一致强调,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是充分使用有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药物。我国目前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状况非常不理想,PURE研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该研究调查全球17个国家628个城市和乡村社区、153 996位居民的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结果显示,我国接受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治疗率,比全球水平明显降低。坚持二级预防用药,有医生的责任,也有患者的责任,医生需要处方药物,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并教育、监督、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经济问题,适当调整方案,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目前有充分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
一、抗血小板药物
若无禁忌证,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80~100mg/d,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于6小时内开始使用阿司匹林。若不能耐受,可用氯吡格雷75mg/d代替。发生ACS或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需联合使用阿司匹林1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治疗12个月。ACS患者PCI术后也可口服普拉格雷10mg/d或替格瑞洛90mg 2次/天,代替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疗程12个月。
对于阵发性或慢性心房颤动或扑动、人工瓣膜以及在心肌梗死后有抗凝适应证的患者(例如左心室血栓、深静脉血栓疾病),华法林应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使用(75~81mg),此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以增大出血的危险,应当密切监测。
二、β受体阻滞剂
若无禁忌证,所有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左心室功能障碍(LVEF≤40%,无论是否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均应开始并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建议选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这些循证医学证实可以降低死亡率的β受体阻滞剂。用药时注意个体化调整剂量,将患者清醒时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为佳。
在2011年AHA/ACCF 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更新中指出,已患急性心肌梗死或ACS的患者,左室功能正常者推荐使服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3年(Ⅰ,B)或3年以上(Ⅰ,B)。若无禁忌证,所有其他冠状动脉疾病或其他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考虑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但其疗效尚不确定(Ⅱb类,C级)。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若无禁忌证,所有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所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均应开始并长期应用ACEI(Ⅰ类,A级)。所有其他患者,可以考虑应用ACEI(Ⅱa类,B级)。
2.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不能耐受ACEI并且有心力衰竭或有心肌梗死伴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应当应用ARB(Ⅰ,A)。其他不能耐受ACEI的冠心病患者,也可以考虑应用ARB(Ⅱa类,B级)。在有收缩功能障碍的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ARB和ACEI,但尚有争议(Ⅱb类,A级)。
3.醛固酮受体阻滞剂
心肌梗死后患者,如果没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男性肌酐<2.5mg/dl,女性肌酐<2.0mg/dl)或高钾血症(血清钾<5.0mmol/L)、已经在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40%以及有糖尿病或心力衰竭,应当应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Ⅰ,A)。
四、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等)
冠心病患者的目标LDL-C控制在<100mg/dl,对于极高危患者,LDL-C控制在<70mg/dl是合理的;如果甘油三酯>200mg/dl,则非HDL-C(即总胆固醇减去HDL-C)应当<130mg/dl,对于极高危患者,非HDL-C应当<100mg/dl。
首先所有患者均建议包括体力运动及控制体重在内的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饮食疗法:减少饱和脂肪(<7%总热量)、反式脂肪酸(<1%总热量)和胆固醇(<200mg/d)的摄入。在改变生活方式基础上,评估所有患者空腹血脂水平,并且对于因急性心血管事件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评估。对于住院患者,建议根据下述方案在出院前开始应用降脂药物:
1.应用他汀类药物使LDL-C<100mg/dl,或者较基础值至少降低30%~40%。
2.如果选择LDL-C<70mg/dl为治疗目标,则应当选择药物剂量达到该水平,最大程度减少副作用和降低成本。由于基础LDL-C水平高而不能达到<70mg/dl水平时,使用他汀类药物或与降低LDL-C的药物联合应用(即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与依折麦布、胆汁酸多价螯合剂或烟酸),一般可以将LDL-C的水平降低50%以上。
3.如果基础LDL-C 70~100mg/dl,可以将LDL-C降低到<70mg/dl。
4.如果甘油三酯为200~499mg/dl,应使用他汀类药物使非HDL-C<130mg/dl。降低非HDL-C的方法包括:强化的降低LDL-C治疗;降低LDL-C治疗后应用烟酸(大剂量他汀联合贝特类药物可以增加发生严重肌病的危险。这种组合时,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应当相对较小。日常饮食中的烟酸物质不能替代烟酸药物);降低LDL-C治疗后应用贝特类药物(甘油三酯水平极高的患者不应当饮酒。甘油三酯>200mg/dl是应用胆汁酸多价螯合剂的相对禁忌证)。
5.如果甘油三酯>500mg/dl,应该采用他汀联合贝特类药物或烟酸药物治疗,以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并且在甘油三酯达标后治疗LDL-C,尽可能使非HDL-C降低到<130mg/dl。
2013年ACC/AHA公布的《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胆固醇治疗指南》提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目标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事件,新指南不再设定LDL-C水平的目标值。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部分需要使用高强度的他汀治疗,如阿托伐他汀40~80mg或瑞舒伐他汀20~40mg。我国专家目前仍建议根据患者ASCVD风险设立LDL-C目标值:中低危者LDL-C<3.4mmol/L(130mg/dl),高危患者LDL-C<2.6mmoL/L(100mg/dl),极高危患者(ACS,冠心病合并糖尿病)LDLC<1.8mmol/L(70mg/dl)。
(于雪 季福绥)
参考文献
1.Yusuf S,Islam S,Chow CK,et al. Use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drug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community in highincome,middle-income,and low-income countries(the PURE study):a prospective,epidemiological survey. Lancet,2011,378:1231-1243
2.Smith SC,Benjamin EJ,Bonow RO,et al. AHA/ACCF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Risk Reduc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d Othe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2011 Update: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J Am Coll Cardiol,2011,124:2458-2473
3.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 Heart J,2013,34(38):2949-3003
4.Fox K,Carcia MA,Ardissino D,et 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executive summary:the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angina pectori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 Heart J,2006,27:1 341-381
5.Fihn SD,Gardin JM,Abrams J,et al. 2012 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Preventive Cardiovascular Nurses Association.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and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Circulation,2012,126:3097-3137
6.Goff DC Jr,Lloyd-Jones DM,Bennett G,et al. 2013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J Am Coll Cardiol. 2014,63(25 Pt B):2935-59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95-204
8.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833-853
9.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7-11
1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267-275
1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382-400
第二节 二级预防非药物干预
大约70%的冠心病死亡和50%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已确诊冠心病者发生或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机会要比无冠心病病史者高4~7倍。斑块稳定性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心率加快、精神应激等因素均可导致斑块不稳定。大量研究证据显示,通过有效的二级预防,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能促使易损斑块稳定,显著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提高冠心病患者总体生存率,减少血运重建。在充分使用循证药物的基础上(见本章第一节),还需要综合控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2013年4月中华医学会等制定的“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中对该部分做了详细的阐述。
一、合理膳食
评估冠心病患者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包括每日能量摄入,饮食中饱和脂肪、盐及其他营养成分的比例。
达到目标:每天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谷类250~400g,鱼、禽、肉、蛋125~225g(鱼虾类50~100g,畜、禽肉50~75g,蛋类25~50g),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以及相当于干豆30~50g的大豆及其制品。食用油<25g,每日饮水量至少1200ml;减少钠盐摄入,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先减30%,逐步达到每天食盐摄入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g(含钾多的食物有坚果、豆类、瘦肉及桃、香蕉、苹果、西瓜、橘子等水果以及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等)。常见食物的脂肪含量见表12-1。
推荐措施:指导患者和家属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表12-1 常见食物的脂肪含量
二、戒烟、限酒
目标:彻底戒烟,并远离烟草环境,避免二手烟的危害,严格控制酒精摄入。
对于吸烟者,建议长期戒烟往往是成功的并可提高存活率。长期吸烟年龄<60岁的男性全因死亡的风险是戒烟男性的5.4倍( P<0.05)。建议参加戒烟计划并使用药物,包括尼古丁贴片或口嚼片。
安非他酮是一种抗焦虑剂,可轻度抑制剂神经元摄取神经递质,已经有效应用于帮助患者戒烟的短期计划中。对615例研究对象进行7周的治疗结果100mg/d剂量的戒烟率为28.8%,300mg/d剂量的戒烟率为44.2%,而安慰剂组为19.6%( P<0.001)。采用安非他酮300m/d治疗患者1年戒烟率为23.0%,而安慰剂组为12.4%。另一种非尼古丁替代治疗药物瓦伦尼克林已经获得批准应用于帮助戒烟。瓦伦尼克林是一种一类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部分激动药,具有某些尼古丁作用(减轻戒断症状)和阻断香烟中尼古丁的效应,达到厌恶吸烟的目的。批准应用是基于在6项临床试验共3659例长期吸烟者证明了其效果。5项安慰剂对照试验有2项还将瓦伦尼克林与安非他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瓦伦尼克林更有效。瓦伦尼克林开始给药疗程为12周。在治疗成功者可继续治疗12周,提高长期戒烟的几率。还应鼓励与患者一同生活的家属戒烟,帮助巩固患者戒烟的效果,减少间接吸烟的风险。
推荐措施:每次诊视询问吸烟情况并记录在病历中,劝导每个吸烟者戒烟,评估戒烟意愿的程度,拟定戒烟计划,给予戒烟方法指导、心理支持和(或)戒烟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对所有吸烟者加强戒烟教育和行为指导,建议应用戒烟药物辅助戒烟,减少戒断症状;每次就诊对患者强调避免在工作时或家中暴露于烟草环境。
不建议任何人出于预防心脏病的目的饮酒,包括少量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原则上应戒酒或严格控制饮酒量。建议成年男性饮用酒精量≤25g/d(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高度白酒50g,或38度白酒75g)。成年女性饮用酒精量≤15g/d(相当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白酒50g)。酒精量(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
三、控制体重
按照2006年中国肥胖防治指南定义,肥胖指体重指数(BMI)≥28kg/m 2;腹型肥胖指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肥胖多伴随其他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减重5%~10%可以降低血压、胆固醇、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改善糖耐量。缓慢持续的减重是最理想的减肥方法(0.5~1kg/周),1kg脂肪储存了7700卡(1卡=4.18焦耳)热量,如果每天摄入减少500卡,就可以达到每周减少0.5kg的目的。快步走15~20分钟,可以消耗约100卡热量。每月测1次腰围并做好记录,有助于让患者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减肥的效果。
目标:超重和肥胖者在6~12个月内减轻体重5%~10%,使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kg/m 2;腰围控制在男性≤90cm、女性≤85cm。
推荐措施:每次就诊评估BMI和腰围,鼓励患者通过体力活动、降低热量摄入来维持或降低体重。不推荐使用药物控制体重。
四、控制血压
目标:血压<130/80mm Hg。
推荐措施:所有患者根据需要接受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包括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限量饮酒、减少钠盐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注意发现并纠正睡眠呼吸暂停;血压≥140/90mm Hg的患者开始给予降压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必要时加用其他种类降压药物。
五、调节血脂
目标: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建议:中低危者LDL-C<3.4mmol/L(130mg/dl),高危患者LDL-C<2.6mmoL/L(100mg/dl),极高危患者(ACS,冠心病合并糖尿病)LDL-C<1.8mmol/L(70mg/dl)。除了对LDL-C进行积极干预外,当血TG≥1.7mmol/L(150mg/dl)时,首先是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若TG水平仅轻、中度升高[2.3~5.6mmol/L(200~500mg/dl)],可考虑他汀联用贝特类或鱼油制剂。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即空腹TG≥5.7mmol/L(500mg/dl),首先使用贝特类、鱼油制剂或烟酸。
推荐措施:开始或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比例(<7%)、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200mg/d);增加植物固醇的摄入(2g/d)。增加身体活动并控制体重;如无禁忌证,即使入院时患者血脂无明显升高,启动并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如使用他汀类药物没有达到目标值,或不能耐受他汀,可用依折麦布、胆酸螯合剂和(或)烟酸;降低非HDL-C的治疗选择:适度加大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或加用烟酸或贝特类药物治疗。
六、控制血糖
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
推荐措施:所有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注意空腹血糖检测,必要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指导并监督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包括严格的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无效者使用降糖药物;荟萃分析显示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在5%以上者每增加1%,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相应的增加2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组(UKPDS)的研究表明,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心肌梗死的危险显著减少。基于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不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该有个体差异。同时强化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控制体重、控制血压和胆固醇,必要时与内分泌科合作管理糖尿病。
七、心率管理
心率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呈显著负相关。各国指南均强调,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应控制在55~60次/分。目前控制心率的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对使用最大耐受剂量β受体阻滞剂心率未控制,或其不耐受或禁忌的患者,可选用伊伐布雷定单独或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伊伐布雷定选择性抑制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减慢心率,在不影响心肌收缩力的情况下减少心肌耗氧量。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与阿替洛尔相比,伊伐布雷定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该药已被欧洲批准用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经β受体阻滞剂充分治疗后窦性心率仍超过70次/分的心绞痛患者。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眼内闪光”,一般表现为短暂的局部视野亮度增加,常在治疗开始的2个月内发生。这种不良反应常可在不停药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八、改善症状、减轻缺血
目前改善症状及减轻缺血的主要药物包括3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
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的药物有曲美他嗪和雷诺嗪。曲美他嗪通过抑制“耗氧”的脂肪酸代谢途径,促进葡萄糖有氧代谢途径,让身体细胞在“相对缺氧”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三磷酸腺苷用于机体做功,具有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和抗缺血的作用。其预防心绞痛的作用与普萘洛尔相似。曲美他嗪对细胞代谢的影响不单是作用于心肌细胞,还可作用于骨骼肌,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研究显示曲美他嗪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运动耐量1.1~1.5MET,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疗法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曲美他嗪可作为辅助治疗或作为传统抗缺血治疗药物不能耐受时的替代治疗。雷诺嗪为选择性晚钠电流抑制剂,具有抗缺血和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的作用,可作为抗心绞痛治疗的二线治疗药物。
九、体力活动
2013年4月中华医学会等公布的“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中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程序中的运动内容作了非常详尽的分层、分类,现摘取主要内容列于下文。
医师应根据冠心病患者的评估及危险分层,给予有指导的运动。其中运动处方的制定是关键。需特别指出,每位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即个体化原则,但应遵循普遍性的指导原则。经典的运动康复程序包括3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5~10分钟,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预防运动性损伤。
第二步:训练阶段,包含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等,总时间30~90分钟。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阻抗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是补充。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所致的心血管反应主要是心脏的容量负荷增加,改善心脏功能。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有:使冠状动脉管径增大、弹性增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代偿性的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供氧能力;稳定冠状动脉的斑块;增加血液流动性,减少新发病变;有益于防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
阻抗运动:对冠心病的益处:与有氧运动比较,阻抗运动引起的心率反应性较低,主要增加心脏的压力负荷,从而增加心内膜下血流灌注,获得较好的心肌氧供需平衡。其他益处:增加骨骼肌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强骨骼肌力量和耐力,改善运动耐力,帮助患者重返日常生活和回归工作;其他慢性病包括腰痛、骨质疏松、肥胖、糖尿病等也能从阻抗运动中获益。证据表明,阻抗运动对于血压已经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是安全的,对心力衰竭患者亦主张进行阻抗运动。
柔韧性运动:骨骼肌最佳功能需患者的关节活动维持在应有范围内,保持躯干部和下部、颈部和臀部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尤其重要,如果这些区域缺乏柔韧性,会增加慢性颈肩腰背痛的危险。老年人普遍柔韧性差,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柔韧性训练运动对老年人也很重要。
第三步:放松运动,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到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心脏事件。因此,放松运动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放松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持续5~10分钟,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宜越长。
安全的运动康复除制定正确的运动处方和医务人员指导外,还需运动中心电及血压等监护。低危患者运动康复时无需医学监护,中危患者可间断医学监护,高危患者需严格连续医学监护。对于部分低、中危患者,可酌情使用心率表监护心率。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运动中的表现,在患者出现不适反应时能正确判断并及时处理,并教会患者识别可能的危险信号。运动中有如下症状时,如胸痛,有放射至臂部、耳部、颌部、背部的疼痛;头昏目眩;过度劳累;气短;出汗过多;恶心呕吐;脉搏不规则,应马上停止运动,停止运动上述症状仍持续,特别是停止运动5~6分钟后,心率仍增加,应进一步观察和处理。如果感觉到有任何关节或肌肉不寻常疼痛,可能存在骨骼、肌肉的损伤,也应立即停止运动。
2010年“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提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方式,见表12-2。
表12-2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的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FITT)要求
十、患者教育
包括院内健康教育和出院后健康教育。院内康复期的患者最容易接受健康教育,因此是最佳的患者教育时期,为患者分析发病诱因,从而避免再次发病。让患者了解冠心病相关知识,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也同样重要。一旦患者身体状况稳定,有足够的精力和思维敏捷度,并且知晓自己的心脏问题即可开始患者教育。本时期宣传教育重点是生存教育和戒烟。
生存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在家处理心脏突发问题。
步骤:
(1)请患者回顾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和先兆。
(2)关注胸痛或不适特征,告诉患者如何识别胸痛等不适症状是否与心脏病相关。
(3)告诉患者如果采取有效治疗与康复,可使心脏事件再发可能性减小,但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步骤:① 停止正在从事的任何事情;② 马上坐下或躺下;③ 如果症状1~2分钟后没有缓解,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0.5mg);若3~5分钟后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再舌下含服1片:必要时5分钟后再含服1片;如果经上述处理症状仍不缓解或不备有硝酸甘油应马上呼叫急救电话,就近就医。
戒烟:心脏事件发生后的患者戒烟干预成功率高。引导患者明确吸烟的不良后果,让患者知晓戒烟的益处,明确戒烟可能遇到的障碍,如体重增加、抑郁、戒断症状等。多专业医务人员(心内科医生、康复科医生、护士等)共同参与,提高戒烟率。
患者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出院后医疗人员可以通过正规授课和(或)在看病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患者教育内容包括:帮助患者了解各类药物的使用和益处,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等药物;何时拨打急救电话,提高患者对急性心脏事件的认识程度;提供给患者教育材料,干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等,个体化制定患者正在进行中的治疗需求和随访。
十一、建立冠心病随访系统
长期坚持生活方式改变和有效药物治疗将降低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改善患者整体健康水平。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习惯,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顾虑与担忧、对药物疗效的不信任和对医生的不信任,很多患者并不能做到长期坚持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建立慢病随访系统,监督患者坚持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的情况,监督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达标情况。通过定期随访,指导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
2013年“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措施包括:以科室为单位建立随访系统;随访系统组成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营养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运动教练等。最基本的人员构成是临床医生和护士;通过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危险因素控制及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随访和监督,心血管医生动态观察在康复治疗中存在的医疗问题,确保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每一个实施方案要求包含:制定方案、确定评估参数、评估时间、方案调整及用于评估实施方案的数据来源等。在这一领域,现代信息技术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应充分发挥电子病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数据库。
(季福绥 于雪)
参考文献
1.Selvin E,Marinopoulos S,Berkenblit G,et al. Meta-analysis: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mellitus. Ann Intern Med,2004,141:421-431
2.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group. Effect of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metformin on complications in overweight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 34). Lancet,1998,352:854-865
3.Daly LE,Mulcahy R,Graham IM,et al. Long term effect on mortality of stopping smoking after unstable angina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Br Med J(clin res ed),1983,287:324-326
4.Fox K,Carcia MA,Ardissino D,et 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executive summary:the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angina pectori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 Heart J,2006,27:1 341-381
5.Fihn SD,Gardin JM,Abrams J,et al. 2012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Preventive Cardiovascular Nurses Association.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and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Circulation,2012,126:3097-3137
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833-853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95-204
8.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267-275
9.中国心血管相关专家小组.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6,10: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