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肛周瘙痒
肛门周围皮肤产生痒意,常需要搔抓,称之为瘙痒。瘙痒是一种自觉症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是局部受到刺激后,组织释放一些化学介质,如组胺、激肽之类作用于体表或真皮浅层内的游离神经末梢而引起冲动,经过痛觉神经纤维、脊髓丘脑束、丘脑,达皮质感觉区,产生了痒的感觉。”《医门补要》中有记载:“肛门内生虫奇痒,流入大肠,盘居肛门,奇痒异常”。
一、原 因
瘙痒有全身性原因及局部性因素两个方面:
1.全身因素
(1)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痛风症、妇女及男性更年期等。
(2)肝肾疾病、梗阻性胆道疾病、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肾盂肾炎及慢性肾小球性肾炎所致的慢性肾衰竭。
(3)血液病: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
(4)胃肠疾病:慢性及急性腹泻、便秘、胃肠自主神经紊乱等。
(5)恶性肿瘤:霍奇金病、胃癌、结肠癌、白血病等。
(6)寄生虫:血吸虫、钩虫、蛔虫、特别是蛲虫病。
(7)神经和精神疾病:神经衰弱、焦虑症等。
(8)药物:如可卡因、吗啡、砒剂、某些抗生素、口服避孕药等。
(9)食物,对某些食物,如鱼、虾、鸡蛋等的变态反应。酒类、辣椒、芥末、大蒜等对直肠黏膜及肛门皮肤的刺激。
(10)其他:某些原因不明的肛门瘙痒,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或对知觉异常敏感。
2.局部性因素
(1)皮肤病变:肛门湿疹、皮炎、疣、癣、性病,以及皮肤、汗腺、皮脂腺分泌的脂肪、蛋白质堆积,粪便留附肛周皮肤皱襞,接触异物(动物毛发、植物细毛、玻璃纤维、干硬纸张及油墨等)。出汗过多亦常致肛门瘙痒。
(2)肛门直肠及会阴疾病:痔、肛裂、肛瘘、肛窦炎、肥大肛乳头、直肠脱垂、直肠炎、绒毛乳头状瘤、腺瘤、直肠癌、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3)环境因素:肛门经常摩擦、冬季皮肤因皮脂分泌减少而干燥皲裂;夏季高温多湿妨碍汗液发散,均可使肛门瘙痒。
(4)皮肤寄生虫及感染:疥蛾、阴虱及真菌、滴虫感染。
(5)创面愈合过程瘙痒,主要是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创面内血管相互接通而致,一般属于生理现象。
肛门瘙痒可分为原发性瘙痒与继发性瘙痒:
原发性瘙痒不伴有原发性皮肤损害,以瘙痒为主要症状,典型症如肛门瘙痒症、老年性瘙痒症、冬季瘙痒症、肝、肾、内分泌疾病的瘙痒症及精神性瘙痒症等。
继发性瘙痒产生于原发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病,伴有明显的特异性皮肤损害和原发病变,瘙痒常是原发病变的一个症状。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等肛门直肠病的肛门瘙痒、肛门湿疹、湿疣、神经皮炎、肛门白斑症以及蛲虫、蛔虫等引起的肛门瘙痒均属此类。
二、诊 断
瘙痒是自觉症状,其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表皮内及真皮浅层的游离神经末梢是痒觉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受物理、化学刺激后先导致局部组胺、激肽和蛋白分解酶等化学性介质的释放,后者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冲动。痛觉神经纤维中无髓鞘e组纤维传导,经由脊髓丘脑束至丘脑,最后达皮质感觉区,产生痒觉。由于目前尚无测量痒的性质和程度的客观方法、各人对痒的感受程度不同,受精神因素影响很大,个体差异和表述不同。因此,诊断时不能单纯听其自觉症状,需进行全面体检和病史询问,有针对性地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粪及虫卵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尿糖、血糖及糖耐量试验,皮肤活组织检查等。
三、鉴别诊断
1.全身性瘙痒症
(1)老年性瘙痒症:
常见于60岁以上老人,瘙痒以躯干四肢为主,亦可波及肛门,长期搔抓后皮肤可发生湿疹样改变。可能与老年皮肤萎缩、干燥和变性有关。
(2)冬季瘙痒症:
特点是秋、冬季发作,春、夏季好转。多发生于躯干、小腿屈面、关节周围、股内侧及肛门,常在脱衣就寝前发作,与皮肤温度骤变有关。
(3)肝、肾疾病:
黄疸伴瘙痒,常提示有梗阻性胆道疾病。服氯丙嗪、睾酮后出现的瘙痒,常是肝内胆汁淤滞的早期症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机械性胆道梗阻等瘙痒强烈而持久,其原因与胆盐在血中和皮肤内含量增高有关。慢性肾盂肾炎和肾小球肾炎在尿毒症阶段,常伴有瘙痒,血液透析不能减轻症状,但甲状旁腺切除术可好转。
(4)内分泌性瘙痒:
糖尿病的瘙痒可波及全身和会阴、肛门,其原因系皮肤含糖量增高、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皮肤瘙痒,可能系精神紧张、多汗、基础代谢增高等引起。
(5)精神性瘙痒:
瘙痒可泛发全身或局限于肛门及会阴。痒部无明显皮肤损害及抓痕,瘙痒常被夸大,伴有精神、神经症状或皮肤寄生虫恐惧症。
2.肛门瘙痒症
瘙痒以肛门、阴囊及女阴为主。瘙痒多为阵发性,夜间加重,长期瘙痒可使局部皮肤肥厚及苔藓样变,它和神经皮炎的区别是神经皮炎有原发扁平圆形或多角形丘疹。湿疹有急性发作史,皮肤表现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等多种损害,有强烈渗出倾向,而肛门瘙痒往往是干性抓痕及血痂。
以上为原发性瘙痒。
3.继发性瘙痒
主要继发于痔、瘘、肛裂、肛门湿疹、神经皮炎、肛门湿疣、蛲虫症等。肛周瘙痒以肛门周围疾病为多见,根据原发病可加以诊断,治疗时,应以原发病治疗为主,辅以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