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什么:商业模式+店铺运营+爆品打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拼多多崛起:社交红利时代的电商新模式

1.1 拼多多:新型社交电商的诞生与崛起

拼多多:引领社交电商时代新图景

在互联网领域,电商与社交是最受关注的两大产品,因为流量变现离不开电商,而社交又牢牢掌控着流量。电商需要流量,社交需要变现,因此,从2013年开始,人们就开始对“电商+社交”模式进行探索,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但只有拼多多成功地存活了下来,实现了迅猛发展。

在很多人看来,从社交到电商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发展过程,从电商到社交则是一个错误的发展方向,很难达到目的,所以从电商到社交不可行。但拼多多的成功证明了从电商到社交的可行性,成为“电商+社交”领域的典型代表。

2015年9月,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社交电商平台上线,就是拼多多。在拼多多平台,用户将拼团消息通过朋友圈、微信群传播出去,让亲友好友参与拼团,以低价购买商品。这种通过沟通分享形成的社交是拼多多独有的社交电商思维。上线一年,拼多多单日成交额就达到了1000多万,付费用户达到了1亿人;上线两年,用户从1亿变成了3亿。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3~4年的发展之路拼多多用了不足10个月的时间就走完了,可见拼多多发展速度之快。

团购模式始于Groupon,这个团购网站成立于2008年,让用户通过拼团享受优惠,创造了一种连通线上、线下的购物方式。在国内,拉手网等团购平台采用的就是这种拼团模式,后来,在“百团大战”期间,美团网去掉“多人团”,打破消费场景的限制,在众多团购平台中脱颖而出。

到目前为止,C2B电商产生了两种比较成功的模式,一是众筹,一是团购。前者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卖家获取流量、买家享受优惠的问题。现如今,当初的团购网站美团已发展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而新兴的购物网站拼多多则成为真正的团购平台。

起初,因为场景限制,拼多多并不被人们看好。后来,随着拼团模式爆火,人们才看到拼多多的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拼多多之所以能成功崛起,实现迅猛发展,就是因为其模式得到了消费者认可,满足了消费者低价买好货的需求。

起初,拼多多被人们视为一种营销手段;现如今,拼多多已发展成一种商业模式。具体来看,拼多多解决了用户三大问题:

(1)商品价格低;

(2)购买、支付方便快捷;

(3)用户可以放心购买。

有观点称拼多多解决了用户参与问题,而参与并非用户需求,用户参与的目的是为了低价购买商品。拼多多正是用这种参与感让低价变得理所当然。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低,产品质量往往较差。培育用户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这一点小米已经证实。一款手机产品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个综合电商平台。要想让用户产生“享受到了优惠”的感觉,就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廉价变得合理,比如买赠、折扣、秒杀、满减等等。

在便捷购买与支付方面,亚马逊凭借“一键下单”功能使成交额有了大幅提升,可见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便捷多么重要。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用户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上城市只有部分用户接触过这些电商平台,很多用户直接跳过PC互联网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大部分用户没有支付宝,却安装了微信,开通了微信支付。拼多多就培育了这些用户,引导其购买低价优质商品,将其发展为自己的用户。

交易信任的转变。过去,消费者信任平台;现如今,消费者信任亲朋好友,对于亲朋好友推荐的商品,用户会放心购买。从商家的角度来看,拼多多帮他们解决了电商流量与销量问题。目前,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不断增长,头部集中了大量订单,普通中小商家亟需一个新的平台来引流转化。拼多多正是因为解决了这些行业问题才实现了迅速崛起。

发展历程:从拼好货到拼多多演变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拼多多反其道而行,通过“团购+低价”策略快速崛起。有人认为拼多多的这种策略终会走向末路,也有人认为拼多多的这种模式可以真正做到互联网电商去中介化。

根据拼多多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拼多多拥有3亿用户,上百万商家。猎豹电商2017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拼多多的周活跃渗透率已超过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京东,仅次于手机淘宝,位列第二。这个2015年9月才上线的App是如何在这2年多的时间内实现迅猛发展的呢?

从拼好货到拼多多

拼多多80后创始人黄铮从小就是一名优等生,从杭州外国语学校到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再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他的求学之路一帆风顺。在美国期间,黄铮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从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后,黄铮听从段永平的建议进入谷歌,当时谷歌员工不足千人。

2006年,黄铮和李开复等人一起回国创建谷歌中国办公室。

2007年,在段永平的支持下,黄铮开始自主创业,电器类电商、电商代运营、社交游戏等等,黄铮都有过尝试。

2015年4月,黄铮创办的“拼好货”正式上线,这是一款主打水果生鲜产品的App。拼好货采用拼单模式,用户找到想要拼单购买的商品,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发起拼单活动,邀请好友参团,只要达到规定人数就能拼单成功。

作为一家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拼好货主要采用C2B拼团模式开展运营。平台用户可以与其他人共同拼团,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在发展过程中,拼好货独辟蹊径,运用社交电商思维开展运营,并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创办不到一年,拼好货的单日成交额就达到了千万级别,积累了2000多万付费用户。

拼好货与同期其他社交电商App的不同之处在于,拼好货自己构建了供应链,全权掌控货源、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通过这种方式,拼好货能全面掌控产品质量,但也不得不面临诸多问题。

低廉的价格、新颖的购物模式导致拼好货的销售额瞬间猛增,但这也引发了诸多问题,比如,爆仓不能顺利发货、水果腐烂、不能退货退款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拼好货紧急调配仓配运营团队,将体系稳定了下来。如此运营了几个月,拼好货的用户突破了千万,日订单逾百万。2015年12月23日,拼好货完成B轮融资,估值近4.8亿美元。

2015年9月,拼多多诞生,与拼好货一样采用了拼单模式。但拼多多与拼好货的不同之处在于,拼多多经营的是全品类商品,没有聚焦某个细分领域。在运营模式方面,拼好货采用的是自营模式,自建供应链;拼多多采用的是平台模式,吸引供应商入驻,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相较于拼好货来说,拼多多的发展速度更快。成立一年,拼多多的成交总额达到了10亿元。2016年7月,拼多多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1.1亿美元。2016年9月,拼多多与拼好货合并,拼好货成为拼多多下属的子频道,同时其后端仓配业务被拆分出来,成立独立公司独立融资。

精准圈层:坚持“农村包围城市”

拼多多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消费群体多种多样,有追求产品质量的高端消费群体,也有看重价格的低端消费群体,且这部分消费需求存量市场非常大。所以拼多多的“团购+低价”策略不是消费降级,而是通过社交媒体抓住了被各大电商平台抛弃的低端市场。

近两年,很多淘宝电商看到拼多多处在流量增长期,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于是退出淘宝平台,转向拼多多。这些淘宝电商进入拼多多平台之后采用两种方式开展运营:

第一,利用自己掌握的货源优势降低商品价格,通过微盈利或者微亏损提升产品销量,打造“爆款”。但在这种运营方式下,商品质量难以保证,假冒伪劣商品、残次品频出。

第二,对接多货源。在拼多多平台,一名商家可以开多家店铺,除生鲜、化妆品等个别品类外,每家店铺只需缴纳1000~2000元的保证金。所以,在拼多多平台,一名商家可以经营多种品类的商品,用低价格的产品引流,将用户吸引到购买页面中来,然后再向其推荐店铺的其他商品。商品极具性价比,用户在拼多多买5次的花费比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买1次的花费都要少,与从低频消费转向高频消费的消费趋势相符。

虽然淘宝平台也是依靠中小商户崛起,通过低价商品吸引用户、聚集流量的,但后来,随着平台逐渐成熟,淘宝平台推出了一些竞价机制,比如直通车、搜索排名等等,在此情况下,仅凭爆款策略,中小商户已很难获利。

简单来说,过去,淘宝商家通过低价提升销量、带动销售获利;现如今,淘宝商家要想获取流量、提升销量必须花钱购买直通车、搜索排名等增值服务,中小商家根本无力支付如此高额的费用,逐渐失去了竞争力。这些中小商户经营的商品确实和品牌商存在较大差距,但在低端市场,消费者看重的是商品价格,喜欢购买低价商品,有需求自然有供给。

中小商家离开淘宝平台转向拼多多应该是淘宝平台的运营战略使然,因为商品质量决定用户体验,淘宝平台用户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购物体验,这部分中小商家自然就失去了竞争力,所以,他们离开淘宝平台完全是优胜劣汰的结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拼多多实现了淘宝等电商平台最初的构想:去除中间商,向消费者提供低价商品。低价就表示要砍掉中间所有环节,而拼多多数十万的产品销量意味着只有大型厂商才能承接订单,这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拼多多未来要如何发展?

有人认为,未来,拼多多会重新采用自营模式,开发、经营自己的品牌,全面掌控供应链。因为拼多多的经营模式是围绕商品进行的,在拼多多平台,用户很难感受到店铺的存在。天风证券《“低端”商业革命催生电商业态上的“精品生活电商”平台》报告指出,已有供货商专门为拼多多开设了生产线,比如纸巾、卫生纸等日常消费品,生产厂商直接从拼多多平台获取订单,生产完毕直接将产品送交用户,去除所有中间环节,将商品价格降到了最低。

2018年春节期间,拼多多尝试推出自己的年货礼盒,粮油干货等商品全部来自合作厂商,品牌为“拼多多”。

模式裂变:让社交购物“有温度”

上线4个月,日成交额突破1000万元;上线1年,用户量突破1个亿,同年“双11”期间的日成交额突破1亿元;上线不到3年,用户规模从1亿增至3亿。2018年,拼多多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30亿美元,平台最新估值150亿美元。自成立以来,拼多多完成了太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全部源于拼多多成功地演绎了一种“有温度”的购物模式——社交电商模式。

迈出一小步,开启社交电商新模式

拼多多模式非常简单:商家开团,用户找到自己想购买的商品发起拼团,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将拼团信息发布出去,邀请亲朋好友参团,只要参团人数达到商家提前设定的人数,拼团就能成功,用户就能以拼团价格买到想要的商品。

这个简单的模式吸引了3亿用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因为拼多多以社交电商为定位,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商品交易结合在一起,同时满足了用户的互动需求、购物需求,将购物行为融入碎片化的社交场景。

前端玩法创新之后,后端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借助“拼团购”模式,拼多多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同类需求汇聚到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商模式——C2B模式。在该模式下,消费者既是流量入口,也是流量分发渠道。数据证明,拼多多的这一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拼多多想做的不止于此。

行业新探索,让购物变得更“有温度”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式,电商可分为综合类电商和垂直类电商,但拼多多的创始人黄铮却创造了一种新分法,将电商分成了搜索型电商和社交型电商。搜索型电商的代表是阿里巴巴,黄铮将其比喻为“电商领域的google”;社交型电商的代表是拼多多,黄铮以“电商领域的Facebook”自喻。

搜索型电商注重效率,用户购物目标明确,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商品,下单付款,完成购买。而很多时候消费者没有明确的购物目标,购物是其社交、娱乐、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购物行为是“有温度的购物”。拼多多就是通过“社交+电商”模式将这种“有温度的购物”场景转移到线上,让用户享受购物的乐趣,让购物活动变得“更有温度”。当然,社交电商模式不仅限于此。未来,社交电商的互动方式会越来越多元化。

拿下新一轮融资,首要提升用户体验

2018年4月11日,拼多多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额30亿美元,腾讯领投、红杉参投,自此,拼多多的估值达到了150亿美元。完成融资后,拼多多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首要任务就是完善仓储物流。目前,在国内水果生鲜领域,拼多多可以说是订单量最大的电商之一。订单量庞大,自然就引发了诸多问题,比如生鲜水果腐烂等等,招致很多投诉。

在拼多多用户投诉中,水果生鲜投诉量占比最大。水果生鲜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这是一个完全不可控事件,为满足这类产品的保鲜要求,早在拼好货时期就开始创建自己的仓储物流。在拼好货与拼多多合并之后,两个平台共享拼好货的仓储物流体系,对整个行业的技术设施进行完善,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从短期看,拼多多专门为水果拼团开辟了一个专区,保证在用户下单24小时内发货,用户申请退货24小时内退款。同时,拼多多还为商户赋能,让商家能享受到更多的平台功能与服务,让商户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为此,拼多多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商户后台和更完整的商户信用体系。

目前,拼多多在品牌宣传推广方面的投入与平台发展速度失衡,为改变这种局面,拼多多开始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投放广告,比如地铁站、公交站等等,开始赞助热门综艺节目,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拼多多借社交电商模式成功突围,迅速发展,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一切都离不开“有温度”的购物。